《深圳宣布率先进入5G时代,成为全球5G第一城》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9
  • 8月17日消息,17日上午10时许,深圳市市长陈如桂朗声宣布,深圳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率先进入5G时代。这是发生在“点亮深圳 5G智慧之城发布会”上的一幕,深圳5G基站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基站密度国内第一,由此成为全球5G第一城。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工作,2019年印发《深圳市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把深圳打造成为全球5G发展高地,始终走在5G时代最前列”的宏伟目标。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建设目标提前完成,5G覆盖全国领先。为完成市委市政府“8月底前全市要建成4.5万个5G基站”的任务目标,市领导亲自组织协调,研究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三大运营商、铁塔公司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钉钉子”精神,不讲条件、全力以赴推进5G基站建设;各部门、各区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压实责任,协调解决施工难、入场难、开放难等问题;华为等设备供应商克服一切困难保障供应。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全市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目标,经信息通信研究院审核,截至7月26日全市建成5G基站4.5万个。今天,5G基站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基站密度国内第一。

    二是5G技术全球领先,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市长陈如桂亲自挂帅5G产业链链长,打造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整合产学研各项资源,加速突破算法、芯片、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卡脖子”技术,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全球领先。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建立链主企业引领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产业规模领先,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涌现出华为、腾讯、中兴、大疆、深南电路、立讯精密、欣旺达等一大批优势企业。着力推进产业集聚,重点培育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高新区、龙岗5G园区、坪山5G园区等5G产业集聚区。

    三是政务应用创新不断,行业示范精彩纷呈。开展5G应用示范工程,认定“双十”示范项目,总投资超过16亿元。选取医疗、教育、交通、警务、能源等10个领域开展政务应用示范,宝安“5G+AI”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南山世界之窗智能警务示范点、鹏城变电站智能电网等应用示范受到广泛好评。选取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园区等10个行业领域开展典型应用,华为5G+智慧园区、腾讯云游戏+超高清应用示范、招商局妈湾智慧港口等应用示范效果显著。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市龙头企业助力武汉雷神山医院5G基站建设,各企业纷纷探索5G抗疫新场景,形成“5G+红外测温”、“5G+无人机消杀”、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

    据悉,下一步,深圳将重点抓好5G技术攻关,在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率先实现突破,实施“补链、稳链、强链”工程,形成5G产业全链条发展,深化“5G+AI+8K”、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港口等行业融合应用,推动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成为国家级,全面构建5G应用生态体系,全力以赴将深圳打造成为5G全球标杆城市!

相关报告
  • 《粤5G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5G+数字电网”加速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1
    • 近日,广东省工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5G产业发展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突破12.4万座,产业规模、用户数和基站数均为全国第一。在广东,5G与电网也不断擦出火花。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有关方面,推动全球首款5G授时通讯终端在深圳坂田首条配网差动保护线路上成功试运行,完成了业内首个5GSA网络切片端到端管理流程的拉通,在国内电力行业率先应用5G商用独立组网,还积极探索“5G智能配电房”“5G充电站”“5G天眼系统”“5G智慧路灯”“5G无人机”等应用。“5G+数字电网”在南粤大地不断拓宽想象的边界。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指出,5G发展不应是一项技术的单打独斗,而是要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其他信息通信技术一起,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孵化新应用,催生新业态。 公司正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全覆盖、高可靠、高安全、大带宽和广连接的通信系统是数字电网的重要基础。5G低延时、大带宽、广连接等技术特点为数字化转型插上了翅膀。 据介绍,公司依托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与电信运营商、制造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在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推动“5G+数字电网”产业落地,在标准、技术、应用、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还牵头发布了《5G助力智能电网应用白皮书》等,引领5G与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创新。 在深圳,新一代5G智能变电站——500千伏鹏城变电站正受到各界关注,“面向智能电网的5G新技术规模化应用”项目在这里示范落地。公司在深圳率先构建了5G电力通讯专网,运用5G摄像头、5G机器人、5G智能网关等装备,基于全栈国产化数据中心,打造了涵盖“输—变—配”的智能电网应用场景,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的输电、智能互联的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切实提升城市电网智能化水平。 在广州,公司在南沙区明珠湾区域建立了国内最大的5G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区,应用场景达51个,业务场景数量及验证进度领跑行业。据介绍,该示范区以南沙明珠湾为中心,辐射周边重要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形成空间上点、线、面多维一体,业务上源、网、荷、储全场景覆盖,是公司关于5G虚拟专网建设的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地和实践。 在东莞,公司建设松山湖太鲁阁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融合了5G基站、充电桩、物联网、光储充等一系列功能,通过配置新型智能5G监管系统,能自动识别车辆,有效防止非新能源车占用充电车位,极大方便了新能源车主的出行。该站还采用5G储能技术,利用峰谷时差,充电站基本实现了运行运营的自给自足。 从点到面,记者注意到,公司拥有9000多万块电表,加之各种智能传感,终端规模超过万亿级。“南方电网公司正大力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实现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实时管理。”随着5G技术更加深入广泛的应用,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全面满足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2020年世界5G大会上,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两三年探索,5G在数字电网的应用方面潜力巨大,通过跨行业合作,融合创新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未来,公司还将携手各方围绕5G在数字电网领域的新架构、新模式、新应用,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动5G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引领“5G+数字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 《中国水稻正进入5G时代》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16
    • 水稻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产稻国(总产第一),育种水平也居世界领导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的第一次水稻革命(矮化育种)在中国率先兴起,第一个矮秆杂交品种“广场矮”于1959年在广东育成,比世界“绿色革命”的标志品种——IR8号早了7年。第二次革命“三系法杂交水稻”也是中国率先突破,并至今处于世界领导地位!水稻育种的第三次革命“两系法杂交水稻”更是中国人的首创,初期从实践到理论都是湖北人的原创!加上矮化育种之前的“高秆时代”,中国水稻育种或者种业的发展,经历了高秆、矮秆、三系、两系等四个阶段。 业界人士一直在呼唤水稻的“第四次革命”,本来中国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已经敲开了水稻“第四次革命”的大门,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结果“大门”被关闭,大批水稻遗传育种专家研究转向,试图在其他方向寻求新的突破,使得“第四次革命”推迟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积蓄,加之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水稻“第四次革命”已初现端倪,可以说中国水稻育种或种业与移动通讯产业同步,正在进入5G时代!这里的G虽然都可以理解为generation(代),但作者赋予水稻这里的G另一涵义即“geming(革命)”。作者写作本文,以此拥抱“中国水稻5G时代”! 一、水稻前4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水稻1G时代(高秆):品种类型主要是高秆常规品种,育种方法主要是系统选育,利用的变异主要是自然变异,基于的理论主要是进化论。 水稻2G时代(矮秆):品种类型主要是矮秆高产常规品种,育种方法主要是杂交选育,利用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基于的理论主要是孟德尔遗传学。 水稻3G时代(三系):品种类型主要是矮秆高产三系杂交品种,育种方法主要是三系育种,利用的变异主要是杂种优势,基于的理论主要是杂种优势学说。 水稻4G时代(两系):品种类型主要是矮秆高产两系杂交品种,育种方法主要是两系育种,利用的变异主要是杂种优势,基于的理论主要是杂种优势学说。 二、水稻5G时代的典型特征将是什么? 作者预测,中国水稻5G时代有以下特征,在品种特性上,优质、高产、抗病、耐热耐冷、矮秆、抗倒、貌美是标配;在品种类型上,常规、三系、两系齐上阵;在育种技术上,杂交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分子技术育种同登台;在理论基础上,经典、分子遗传学齐运用。优质香稻将是5G水稻的最典型特征! 水稻5G时代的首要目标是米质优,产量高成为次要目标,抗病、抗倒、耐高温耐低温、矮秆成为标准配置,熟相美也是追求目标。 米质优正在成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中国以高产为首要目标的水稻育种,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牺牲了米质!中国人在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之后,自然是转向为吃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水稻育种或种业必须随之转型! “米质优”从育种来说,已经由过去的满足“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转向为满足“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育种者或者种业人的最高标准! 在消费者层面,“米质优”的核心是食味好!食味好犹如产量高,也是一个综合性状,因地区、因人群、因时间而有所不同。高要求优质的基本点是:食味指标达到国家或行业的1-2级标准,加工指标、外观指标达到国家或行业的1级标准,有香味也成为一种追求。 加工品质包括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外观品质有垩白度、透明度、气味等,食味品质主要与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糊化温度等有关。当然,食味还有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如何站在水稻5G时代的风口? 对于水稻种业界来说,如何站在水稻5G时代的风口?如何走在时代的前头,至少是不被淘汰?依作者愚见,不外乎以下5种选择。 第一,独立育种。如果拥有符合优质要求的遗传材料,拥有协调性好的符合其他要求的遗传材料,快速创造出符合优质要求、协调性好的符合其他要求的不育系、恢复系或常规品种,是不难的。难的是需要时间!如果现在没有充分的基础,重新准备,很有可能就会“掉车”! 第二,合作育种。如果不完全具备前述条件,与领先者合作,交流或引进优质的育种材料特别是不育系或恢复系,与自己现有的恢复系或不育系配组,快速培育优质杂交种,争取在此次浪潮中不掉队。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依然只有一个苹果!”我说,“如果两个公司各有一个育种新材料,相互交换,每个公司就有了两个育种新材料,这两个新材料就可能会产生X+Y个新品种!”这种交换,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合作经营。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若自己在技术未占得先机,与已经占得先机者合作,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品牌和区域优势,经营领先者的领先产品,搭一个“便车”,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第四,重心下移。育种或种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产业革命的引导者。“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种业人员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从事优质稻谷收购储运加工,甚至从事优质大米营销特别是探索新模式营销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在全产业链中重新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五,主动出局。种业之外的世界那么大,完全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吃饭是中国天大的事,过去水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从业人员多,非常正常。而现今,水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并已经到了很小的程度,如果该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不发生转移,只会使这一产业越来越难!所以,“主动出局”也不失为一种对策。 来源:金玉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