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5G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5G+数字电网”加速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1
  • 近日,广东省工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5G产业发展加快,累计建成5G基站突破12.4万座,产业规模、用户数和基站数均为全国第一。在广东,5G与电网也不断擦出火花。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有关方面,推动全球首款5G授时通讯终端在深圳坂田首条配网差动保护线路上成功试运行,完成了业内首个5GSA网络切片端到端管理流程的拉通,在国内电力行业率先应用5G商用独立组网,还积极探索“5G智能配电房”“5G充电站”“5G天眼系统”“5G智慧路灯”“5G无人机”等应用。“5G+数字电网”在南粤大地不断拓宽想象的边界。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指出,5G发展不应是一项技术的单打独斗,而是要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其他信息通信技术一起,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孵化新应用,催生新业态。

    公司正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全覆盖、高可靠、高安全、大带宽和广连接的通信系统是数字电网的重要基础。5G低延时、大带宽、广连接等技术特点为数字化转型插上了翅膀。

    据介绍,公司依托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与电信运营商、制造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在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推动“5G+数字电网”产业落地,在标准、技术、应用、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还牵头发布了《5G助力智能电网应用白皮书》等,引领5G与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创新。

    在深圳,新一代5G智能变电站——500千伏鹏城变电站正受到各界关注,“面向智能电网的5G新技术规模化应用”项目在这里示范落地。公司在深圳率先构建了5G电力通讯专网,运用5G摄像头、5G机器人、5G智能网关等装备,基于全栈国产化数据中心,打造了涵盖“输—变—配”的智能电网应用场景,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的输电、智能互联的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切实提升城市电网智能化水平。

    在广州,公司在南沙区明珠湾区域建立了国内最大的5G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区,应用场景达51个,业务场景数量及验证进度领跑行业。据介绍,该示范区以南沙明珠湾为中心,辐射周边重要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形成空间上点、线、面多维一体,业务上源、网、荷、储全场景覆盖,是公司关于5G虚拟专网建设的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地和实践。

    在东莞,公司建设松山湖太鲁阁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融合了5G基站、充电桩、物联网、光储充等一系列功能,通过配置新型智能5G监管系统,能自动识别车辆,有效防止非新能源车占用充电车位,极大方便了新能源车主的出行。该站还采用5G储能技术,利用峰谷时差,充电站基本实现了运行运营的自给自足。

    从点到面,记者注意到,公司拥有9000多万块电表,加之各种智能传感,终端规模超过万亿级。“南方电网公司正大力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实现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实时管理。”随着5G技术更加深入广泛的应用,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全面满足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2020年世界5G大会上,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两三年探索,5G在数字电网的应用方面潜力巨大,通过跨行业合作,融合创新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未来,公司还将携手各方围绕5G在数字电网领域的新架构、新模式、新应用,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动5G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引领“5G+数字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报告
  • 《“中国芯”有望领跑5G时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28
    • 安俊明课题组和仕佳光子技术团队已与运营商标准研究院和国际互联网领军企业开展深入密切合作,在网络系统方案制定阶段,就切入核心AWG芯片的需求对接及产品研发,使高端AWG芯片产品可以在5G网络、超级数据中心中得到应用,有望从并跑向领跑迈进。 “一个快速反应、可靠保证的光网络,将对信息化应用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向数字化、向智能化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安俊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全球已进入5G规模商用的重要发展时期。安俊明正带领课题组对自主研发的5G前传循环型阵列波导光栅(AWG)芯片及模块进行优化和升级,安俊明透露:“我们的新产品已设计定型,进入产业化转移阶段。” 国产AWG芯片技术崛起 安俊明首先对AWG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AWG可以将多路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路,或者将一路不同波长信息分开,通过每种颜色光加载不同的信息,实现单根光纤同时传输多路信号,最终在不增加光纤铺设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光纤网络的传输速率。 AWG主要应用于高速骨干网、城域网、高速数据中心及下一代无线网络信息传输领域。一直以来,全球AWG芯片市场主要被欧美、日韩企业占领,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国产AWG芯片发展缓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安俊明的回答是:“AWG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和比较长的周期。” 前期,国家在AWG芯片相关的研发上投入了较多的经费,相关科研单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安俊明指出:“AWG芯片产业化需要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国家对于产业化资金投入较少,科研单位也没有能力筹集产业化资金,而一般中小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无法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只能从事下游封装业务,购买国外芯片。另外,专业人才队伍大多集中在科研单位,投资者对AWG芯片漫长的投资回收周期缺乏耐心,从而导致国产AWG芯片发展缓慢。” 20世纪90年代末,安俊明课题组便开始从事硅基光波导AWG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973”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团队积累了大量芯片设计与加工的经验与数据。 在研发过程中,安俊明课题组面临着材料生长、波导结构设计、应力消除等难点问题,团队通过分工合作,深入开展了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器件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系统解决了大规模复杂集成波导模式平滑转换,低应力波导掺杂生长机制等问题,实现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 当前,安俊明课题组研发的AWG芯片已完成设计及关键技术研发,并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销售阶段。 选择产业化合作对象 2010年起,一家来自河南鹤壁的企业——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佳光子,现已变更为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频频找到安俊明课题组,希望寻求合作。安俊明回忆道,“当时仕佳光子负责人的诚意打动了我们。自从跟我们课题组对接上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每月至少专门跑两趟北京,同时每个月接我们的团队到郑州或鹤壁参观洽谈,前前后后坚持了整整一年。”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安俊明课题组的技术成果正式落户鹤壁。“最初合作的是国家宽带战略、光纤到户PLC(平面光波回路)光分路器芯片。”安俊明告诉记者,“该系列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光纤到户的建设,实现了我国宽带接入网核心PLC光分路器芯片的国产化。” 芯片是个长周期、大投入的产品,三五年之内想实现盈利,基本不可能。在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推广过程中,安俊明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实验室出来的科研成果到大批量生产之间尚有很大距离,科研人员更善于做样品,对生产线上的事情不在行;企业产业化需要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成品率;等我们芯片做出来,属于市场后入者,推广难度很大,等等。 为此,安俊明课题组与合作企业共同努力磨合,深刻理解作为芯片产品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后,最终实现了AWG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我们双方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优异,也实现了产业化所要求的高良率、低成本,使得自主研发的AWG芯片在与国外芯片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安俊明说。 各方支持加速替代进口 合作以来,仕佳光子PLC光分路器两大系列已有20余个种类由安俊明主持设计,这些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数亿元人民币,促进了我国光纤到户国家宽带战略核心芯片的国产化,为国家宽带建设节约了上亿美元外汇。 2018年7月,安俊明课题组的AWG芯片产业化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弘光专项,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加快了AWG芯片产业化进程。 由于中国科学院和半导体所的支持,以及研究团队和仕佳光子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我国AWG芯片实现了从设计到工艺及产业化自主可控。安俊明对发展现状基本满意,谈及未来他表示,行业内和产业界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下一代无线网络,千兆入户技术,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的进度,加快在下一代无线网络、千兆入户等高端AWG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安俊明课题组和仕佳光子技术团队已与运营商标准研究院和国际互联网领军企业开展深入密切合作,在网络系统方案制定阶段,就切入核心AWG芯片的需求对接及产品研发,使高端AWG芯片产品可以在5G网络、超级数据中心中得到应用,有望从并跑向领跑迈进。
  • 《深圳5G应用遍地开花 5G行业应用惠及民生》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7-20
    • 2020年是我国5G大规模建设元年。步入7月,一年已过半,深圳5G建设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5G行业应用惠及民生 5月17日,深圳机场正式实现5G信号全覆盖;5月21日,深圳全市口岸实现5G信号全覆盖;5月底,全国首条“5G智慧交通示范路”在深圳上线。抢抓新基建“风口”,5G应用场景正在深圳加速落地。 从年初的全民防疫抗疫,到企业及员工复工复产,再到如今火爆的直播带货,5G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从三大运营商处了解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电信将5G与AI、物联网等技术充分融合,面向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引导机器人、智慧消毒机器人以及医疗物资配送机器人等服务类应用。中国移动5G远程医疗系统服务全国31个省(区、市)的5271家医疗机构,提供了5G远程会诊、医疗服务机器人、疫情防控系统、云医院等34项服务。中国联通充分利用5G网络的技术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5G+医疗云平台、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5G巡检机器人、5G直播背包等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企在5G各领域发力 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截至2019年,深圳市实现5G基站建设数量和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数量两个“全省第一”;建成5G基站超过1.55万个,占全省40%。 在5G产业链条上,深圳企业早已抢占先机。近日,德国相关机构发布了关于5G标准专利声明的实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专利共有21571个5G标准专利项声明,华为排行第一。 除了华为,深圳5G相关企业分布在各个领域。在芯片行业,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居于领先地位;在核心器件领域,日海、大富科技、国人通信是龙头企业;在器件组件方面,有摩比天线、国人通信等;在应用领域,国民技术、大疆创新、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等;在第三方检测方面,有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等。5G产业高速发展同时,必将带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