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开核电发展新空间》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1-11
  • 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开核电发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4-01-05 来源:经济日报大 中 小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日前圆满通过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高温气冷堆是指具有高温特征、使用气体进行堆芯冷却的核反应堆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表示,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是核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同时,高温气冷堆所具有的固有安全性、发电效率高、应用领域广等优良性能,使其在核能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工艺热应用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将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由中国华能、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本次是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示范工程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创新型设备600多台(套)。依托该示范工程,我国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设计、制造、建设、调试、运维技术,培养了一批具备高温气冷堆建设和运维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建立起以专利、技术标准、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示范工程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总经理张延旭表示,通过集中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工程成功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研发了高温气冷堆特有的调试运行六大关键核心技术,巩固了我国在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为充分发挥核电碳减排的作用和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核电的装机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均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机遇期。据测算,2060年电力系统要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应达到90%以上,核电发电量应接近20%。
      专家表示,安全如期达成“双碳”目标,核电“蓄能”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为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下一步,核能还需要在电力调峰、核能制氢、核能供汽、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王轶辰) .
  • 原文来源:http://www.nea.gov.cn/2024-01/05/c_1310758886.htm
相关报告
  • 《高温气冷堆打开核电发展新空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7
    • 形成自主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能力 高温气冷堆打开核电发展新空间(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巡礼)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7日 第 01 版)“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 山东荣成石岛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平稳运行,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的电能和热能,满足着各类能源需求。 从2012年12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2023年12月商运投产,从一片荒滩到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动高温气冷堆从实验堆向商用堆跨越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带领下,清华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研发。1986年,国家863计划将高温气冷堆列为我国发展的先进反应堆堆型之一。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先后突破了球形燃料元件、球床流动特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于2000年建成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2003年1月29日,高温气冷实验堆成功实现72小时连续满功率运行。同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能源”),推动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06年,高温气冷堆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高温气冷堆总体实施方案获批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任专项技术总师。 从实验堆向商用堆跨越,摆在团队面前的困难不少:重大技术转化周期长、见效慢,人才队伍难稳定,科研思维与工程思维经常“碰撞”……面对挑战,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通力合作,拆除“篱笆墙”、打通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车道”,搭建了一支跨产业链、跨单位、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团队。 在联合攻关中,张作义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中核能源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自身在建筑结构、水电暖、三维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进行技术消化吸收;双方建立起联合设计机构,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高度协同……不断磨合、加速跨越,产学研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形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能力 2012年12月,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开工,由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中国华能集团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共同研发建设。其中,清华大学是技术研发主体,负责研发、总体技术方案及核岛主系统主设备的设计,中核集团作为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及燃料元件生产单位,华能集团作为示范工程建设营运主体。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面临诸多“第一次”:清华核研院第一次设计示范电站图纸,中核能源第一次做工程总承包,华能集团第一次做核电业主……直面问题,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将研究设计与加工制造深度融合,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蒸汽发生器是高温气冷堆的关键设备,作为全球首创的设计,没有可供参考的制造和装配工艺。联合攻关团队与制造厂家一道,历经7个月完善设计工艺、锤炼制造技术,最终成功制造出1330根符合设计规范的出口连接管,打通了蒸汽发生器制造的关键路径。 联合攻关团队创新双机翻转的工艺,完成了业界最大、最重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吊装,攻克陶瓷堆内构件精确安装的难题以及燃料装卸系统复杂管路安装等技术,高质量完成了示范工程模块化建造施工;联合调试团队研发出一套高温气冷堆特有的调试运行技术,掌握了大体积双模块化反应堆回路强度密封及升温技术、低功率密度特点的反应堆固有安全性能验证技术等六大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重大专项的任务目标,联合攻关团队共承担重大专项课题89项,完成了数千项技术攻关。”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常重喜说。 “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我国形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核能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石琦说。 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系数高、堆芯温度高等优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系数高、堆芯温度高等优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温气冷堆具备固有安全性。清华核研院副院长董玉杰介绍,高温气冷堆使用耐高温的球形燃料元件,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还拥有余热自然散出机制;在设计理念上,则采用了“搭积木”的模块式设计,每个小模块热功率约为大型压水堆核电站的1/10。 “反应堆停堆后产生的余热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即使不进行人为干预,反应堆也能自动停堆并将余热安全地散发出去,从而避免堆芯过热发生熔毁。”董玉杰说。 “高温气冷堆发电效率高,即使采用传统蒸汽循环方式,其发电效率也可达40%以上。”石琦举例,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出口温度高达750摄氏度,能够产生541摄氏度的过热蒸汽,可满足石化行业主要的蒸汽需求。此外,高温气冷堆还能产生满足石油精炼和煤化工、稠油热采等领域需求的高品质蒸汽,又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制取绿氢等。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初步形成,为该技术小批量推广创造了条件。石琦介绍,在充分吸收、利用示范工程的主工艺、主设备、固有安全设计、工程验证实践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技术方案已经形成,并完成了初步设计,全面转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6
    • 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该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由中国华能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示范工程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首台套设备2200多台(套),创新型设备600多台(套)。示范工程的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