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耐高温/高强/高韧铝合金3D打印新材料,陕西兴华业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06
  • 铝合金由于重量轻、强度大和耐化学性好等特性,一直在増材制造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行业领域的不断深度发展,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多种行业应用对材料性能的需求也迅速提高。在多种应用需求下,同时拥有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的铝合金材料已经为市场迫切所需。

    "

    2021年12月,南极熊获悉,陕西兴华业三维科技通过对市场深度分析,通过3年潜心努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高强、高韧3D打印铝合金材料AK09系列。并与3D打印设备厂商北京易加三维深度合作,经过多次产品迭代,共同研发出针对该新型材料的专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件的性能指标如下:

    室温性能达到抗拉强度:500MPa,屈服强度:420MPa,延伸率:17%。

    250℃高温性能达到抗拉强度:290MPa,屈服强度:280MPa,延伸率:18%。

    350℃高温性能达到抗拉强度:200MPa,屈服强度:200MPa,延伸率:11%。

    "

    兴华业公司前期通过研发试制,材料性能稳定,目前已开始小批量生产交付。

    南极熊注意到,易加三维作为国内金属3D打印机厂商,产品不断完善和升级,特别是其以EP-M650为代表的大尺寸多激光多振镜金属3D打印机,屡屡中标千万元级别的大订单。从预研到批产,金属3D打印正在走向直接制造。

相关报告
  • 《盘点 | 2017年10大3D打印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8
    •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智能制造技术,被视为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原动力。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认可度正在提升,行业前景日益明朗。 据ARK预计,到2020年3D打印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10亿美元。 3D打印材料作为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落地的关键所在,对3D打印技术的普及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种类,形态通常有粉末状、丝状、层片状、液体状。 3D打印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建筑、医疗等专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对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升级,因此企业和高校都在持续进行新型3D打印材料的开发,新材料在线®特别整理出以下10款今年宣布的3D打印新材料,以便大家了解当前研究进度。 以下排名以材料发布信息时间为倒序,不分先后。 1. Carbon推出SIL 30: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新3D打印材料 图片来源: Carbon公司 11月13日消息,Carbon宣布推出一种名为SIL30的开创性新材料,该材料是一种有机硅聚氨酯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低硬度和抗撕裂性,可用于3D打印和其他制造工艺。该材料肖氏硬度为35,堪比商业热塑性弹性体,专为舒适的皮肤接触应用而设计,例如耳机,腕带和可穿戴的附件。SIL 30已通过iso10993 - 5和- 10的生物兼容性测试。 2.纳米纤维素3D打印材料可促进伤口愈合 图片来源:3D虎 10月10日消息,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使用纤维素纳米纤维开发了一种用于伤口护理的3D打印材料,该3D打印伤口护理材料原型包括纳米纤维素和用于测量伤口愈合情况的印刷电子元件。通过纳米纤维素的使用,创建的伤口护理材料液体吸收性能更好,比通常用于伤口护理的藻酸盐纤维敷料的效率高3倍。通过吸收伤口中的水分,该材料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3D打印伤口护理凝胶在起到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同时,充当身体和电子部件之间的缓冲液。通过电子元件与计算机连接,该材料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并向医护人员发送伤者伤口愈合情况的信息。 此外,该团队正在尝试材料的其他用途,包括用于纺织品、模型、室内装饰元素和治疗应用的生物基打印材料。 3.Stratasys推出两款多材料全彩3D打印机J750用新材料 Agilus 30的打印样件(左)、Digital ABS Plus的打印样件(右),图片来源:南极熊3D打印 9月28日消息,Stratasys公司在TCT展上展示了两款用于其J750型多材料全彩3D打印机的新材料 — Agilus 30和Digital ABS Plus。 其中,Agilus 30 是一种液态光聚合物,邵氏硬度为30A,拉伸强度为2.4-3.1兆帕,断裂伸长率220-240%,有黑和透明两种颜色提供。基于该材料打印的物品表面纹理清晰并可弯折,能够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与Digital ABS Plus等材料相结合后,还可用于制造防滑表面和二次注塑模具。 Digital ABS Plus也是一种液态光聚合物,抗冲击强度为90-115焦/米,最小打印层厚为1.2毫米,有绿和象牙白两种颜色提供,与Agilus 30结合适用于制造车辆原型、卡扣、金属插闩及光滑复杂的部件。 4.Torc2公司开发出柔性医用3D打印热塑性复合塑料 图片来源:3D虎 8月31日消息,英国Torc2公司开发出一种耐用的柔性3D打印塑料,该材料是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在37℃下是固体,在55℃左右时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重塑。可以用于制造治疗脑瘫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夹板和支撑物,也适用于为下肢假肢制造可重塑的衬套,有替代熟石膏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3D打印材料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脑瘫和髋关节发育不良,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一整套的支撑物和夹板,其中很多都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而Torc材料改变起来很快、很容易。基于这种材料制成的3D打印医疗设备可以直接在患者身上调整和改变,这可能会改变肢体损伤等病情的治疗方式。 5.3D打印新型感温纤维:加热后可修改成品造型 图片来源:日本尤尼吉可株式会社官网 6月7日消息,尤尼吉可株式会社(UNITIKA)宣布开发出用于3D打印的新型感温材料,素材为特殊的聚酯树脂,直径约为1.75mm,喷嘴温度为190~220℃,热床温度为OFF~45℃。该材料打印出的产品经过加热,可自由地改变形状,即保持在温热状态(如一般洗浴时的温度条件)时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形状,冷却后可定型。经过开水等高温加固后,材料即被硬化,不会再发生热变形。据UNITIKA表示将会在2017年年内上市销售。 6.Advanc3d Materials推出用于SLS的新3D打印PP粉末 图片来源:天工社 6月5日消息,3D打印材料生产商Advanc3d Materials推出了用于激光烧结的聚丙烯(PP)3D打印粉末—AdSint PP flex,该材料具有卓越的可塑性、高伸长率(29%)、低吸湿性和耐用性,与标准的聚丙烯相当,可以很好地替代PA(尼龙),可用于汽车、电气、体育、医疗和矫形等行业。 Advanc3d Materials还给出了选择PP粉末而不是其他SLS粉末的原因:1可以用现有的方法,如热成型或密封,对新型PP粉末进行后处理;2该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高达80-100%,相比PA更具成本优势。 7. SNDVARY研发出超高流动性3D打印铝合金粉末 图片来源:3D打印在线 5月15日消息,辛德华瑞(SNDVARY)研发出超高流动性的铝合金粉末,可匹配不同的金属自由成型工艺,如送粉工艺的SLM成型,扑粉方式的SLM成型等,且休止角一般都小于20°,拥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SNDVARY公司将此类处理技术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并且参与并编制了一份金属3D打印专用金属粉末的行业技术标准。不同牌号铝合金制备的金属粉末相对比较复杂,铝-硅合金粉末、铝-镁合金粉末、铝-硅-镁合金粉末、铝-硅-铜合金粉末、铝-钛合金粉末等,不同粉末处理方式工艺皆不相同,但是匹配金属3D打印工艺是十分吻合的。 8. 液态玻璃成3D打印材料“新成员” 展现超复杂精密结构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4月23日消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巴斯汀·拉普及其同事在标准3D打印机中使用可以自由流动的石英纳米复合材料(被称为“液态玻璃”)制作出复杂的形状,然后经过热加工处理,形成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熔融石英玻璃结构。这些结构既光滑又透明,细节特征可以小至几十微米。这意味着,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已可以制作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结构,可大量适用于设计复杂的透镜和过滤器。 该技术并不只是提供精美的工艺品,还能制作出透明度和反射率足够高的表面,应用于大量光学设备中。该研究报告已发表于《自然》杂志。 9. i.materialise推出新型金属3D打印材料镀铑黄铜材料 图片来源:3D虎 3月28日消息,i.materialise推出了最新金属3D打印材料——镀铑黄铜,并且其将作为在线服务的3D打印材料提供。镀铑黄铜将增加打印对象的长期耐久性和亮度,另外还具有低过敏性的优点,现在,铑打印的铜制品可以打印到尺寸为88x88x125mm。i .Materialise通过将“极薄”的电镀铑层应用于黄铜印刷,可以有效地利用珍贵金属,使3D打印对象不仅具有昂贵的外观,而且还降低成本。新材料的推出也有望为金属工人敞开大门,并作为更常用的金属如金、银、青铜和黄铜的替代品。 10.杜邦推出三种高性能聚合物3D打印材料 图片来源:南极熊3D打印 3月24日消息,杜邦高性能材料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现有聚合物的新3D打印材料,包括Dupont Hytrel热塑性弹性体、DuPont Zytel尼龙和DuPont Surlyn离聚物等三种新材料。每一款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Hytrel,将橡胶的柔韧性与热塑性塑料的强度和可用性相结合;Zytel具有高耐热、耐化学和耐水解的能力;Surlyn提供了许多功能,包括化学和耐磨性、低温冲击和清晰度。 杜邦将高性能材料应用于3D打印领域,可以让用户享受3D打印技术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更大的产品设计自由度、减重、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大幅提升样件制作、部件生产和大批量定制的效率。
  • 《中国高性能铝合金导线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19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17日从 昆明理工大学 获悉,该校近期与国内多家机构合作,利用连铸连轧细化合金晶粒、过时效充分析出固溶锆原子和冷拔形变强化,成功将耐热 铝合金导线 强度提高到195±2兆帕,导电率依然保持61.1%,实现了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性能的新突破。 提高导线导电率、强度和耐热性,是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输电容量,满足 特高压 、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最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材料的导电率与强度、耐热性能存在制约关系,现有耐热铝合金导线导电率一直局限于60%左右,4毫米直径导线强度通常在160兆帕左右。 日前,昆明理工大学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轻金属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黎振华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肖文龙、马朝利团队合作,在前期系统研究不同工艺对铝-锆合金导线微观组织与强度、导电率和耐热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一种工业生产条件下有效提高耐热铝合金导线导电率和强度的新方法。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研发团队系统研究了工业生产条件下加工过程对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创造性地通过连铸连轧细晶强化、过时效充分析出固溶锆原子显著提高合金导电率和冷拔形变强化协同,制备出强度高达195±2兆帕、导电率61.1%、280°C保温1小时后强度保持率94%的铝合金导线,实现了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性能的新突破。 中国材料科学和冶金工程领域优秀期刊《材料研究通讯》发表了相关成果。这一新研究成果的取得,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开发与应用,对推动中国绿色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天目山实验室、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等单位也参与了新材料的相关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