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贸组织(WTO)7月12日发布了一份联合出版物。出版物指出,各国若期望从欣欣向荣的全球贸易中获益并为即将来临的技术变革做出准备,参与制定国际食品贸易标准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提高相关技术能力方面的投资,以便有效参与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等组织和多边机构的工作。
联合出版物《贸易与食品标准》(Trade and Food Standards)对国际食品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应用方式进行了简要论述。该标准鼓励发展中国家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贸组织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委员会等机构在制定统一食品标准领域的工作。
WTO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Roberto Azevedo)表示,“如果食品标准和国际贸易能够齐头并进,将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全球营养,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实现多项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国如能更有效地参与制定食品标准,也可使市值1.7万亿美元的国际农产品市场更具包容性,让小规模食品生产商和加工厂商有机会进入大型价值链。因此,各国政府必须加以关注、凝聚全国共识,将食品政策作为重中之重。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中的微生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鉴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食品质量、安全性和来源的掌控力度及途径也越来越多,采取上述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FAO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表示,“贸易是消除饥饿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和食品标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食品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经营者、各民间社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都在开发健全可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参与路径
制定食品标准的主要机构是由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设立的CAC。CAC拥有188个成员国,成员国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9%,自1963年成立以来,已制定推出了各类食品标准、指导方针、职业守则,涵盖近200种食品和300余种食品添加剂,并制定了近5,000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WTO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SPS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规定了各国政府如何应用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措施、人类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信息等政策目标的技术规范。SPS协定着重参考了CAC制定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各项标准,WTO各成员国也在TBT委员会的讨论中经常引用这些标准。虽然发展中国家已开始越来越多地在CAC和WTO的主要委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许多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参与程度仍然很低。
该出版物传递了一个主要信息,即如果各国能将政府官员与农业、卫生、工业、贸易专家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团体汇集在一起,确定国家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优先事项并确定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行之道,各国就能从参与此类工作中获得巨大收益。
二、面临挑战
联合出版物还指出了推动食品监管领域变革的几大因素:数字化、新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电子商务、贴标趋势、新的贸易协议、不断变化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者偏好等等,它们将会对食品贸易和食品安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对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作出快速应对,食品可追溯性正在成为必要措施。测量食品中的辐射、农药和其他化学污染物的方法越来越灵敏,凸显出发展中国家评估相关风险、运用合适手段管理和通报这些风险的能力日益重要。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食品控制、监督、认证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链往往分散、发展不健全。WTO、FAO和其他机构共同倡议建立了标准和贸易发展基金(The Standards and Trade Development Facility,STDF),以传播最佳实践、支持潜力项目等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遵守国际标准,扩大市场准入。
(编译 郝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