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证据: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安全和贸易意味着什么》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6-30
  • 全球变暖将对粮食的生产方式,减少一些作物的营养特性等有深远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为抗击饥饿与贫困以及全球食品贸易的政策产生影响。FAO出版了新书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ystems: Global assess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and trade》

    该书收集了一组调查结果,这是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过去的二十年盘点了全球和区域层面对粮食和农业气候变化影响得出的结果。

    农业和粮食系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上升,气候变化对全球迅速增加的农产品食品、饲料和燃料需求的挑战也在增加。

    农业高度依赖于地区的气候条件,因此预计农业在今后几年会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

    特别是,近赤道温暖、干燥的条件有可能减少这些地区的农业产量,而适度的变暖可能至少在短期内进一步有利于农作物产量。

    该书探讨了多种技术如何针对气候变化适应还可以产生缓解的共同利益,包括平衡。例如,目前以作物为基础的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有助于产生缓解作用,但却通过诸如砍伐森林过程加剧了排放。

    对营养和卫生、水资源的威胁

    书中还强调了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加剧隐性饥饿发生率—长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肥胖而对健康和营养产生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了锌、铁和蛋白质的量,并提高了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和大米的淀粉和糖的含量。这对营养和健康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在印度,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处在没有足够蛋白质供给的风险中,获得非豆科粮食作物的蛋白质较大缺口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后果。

    由于气候变化将降低粮食生产能力,对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书强调他们是如何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

    它援引了最近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评估了饮食变化对灌溉和降雨灌溉水的消费模式对全球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减少人类饮食中动物产品供给将可能节约全球高达18亿人所需的水资源量。

    水不是一个典型的商品,而是一种资源,这已被广泛接受。它在特定地区才有权使用,通常由公共机构进行管理。书中承认,需要制定市场工具和制度结构之间的平衡方针,以维护水的可用性和可获取性。

    贸易流

    书中引用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下的贸易可能会扩展——由中纬度到高纬度趋向中纬度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增加,这些低纬度地区的生产和出口潜力将减小。与此同时,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飓风,可以通过破坏交通、供应链和物流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这本书表明,尽管全球市场有助于稳定价格和供应,并为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地区提供替代食物选择,但单一依靠贸易对适应性战略来说并不够。这还需要一个 国内适应战略,允许国家和地区避免过度依赖进口,但这往往会增加受价格波动的脆弱性。另一个挑战是需要调整贸易政策与气候目标,并确保开放的贸易发挥其作 为一种适应机制的作用,而不会阻碍减缓目标的实现。

    结构化的政策对话

    该书的撰稿人做了一个“结构性对话”,涉及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包括科学专家、决策者、民间社团和私营部门,以评估和验证全球、区域和地方对有关气候变化情况的告知和支持政策行动的影响。

相关报告
  •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建议》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盛怡瑾
    • 发布时间:2017-11-27
    • 2016年4月21日,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客座研究员林福(音)发文称,中国修订《食品安全法》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还不足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监管执法仍然是一个挑战 。文中说道,根据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的一项调查,2015年有71%的中国民众认为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 一、提升食品安全的意义 1. 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消费者健康状况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国际消费者也至关重要,因为来自中国的食品和食材在全球超市货架上都随处可见; 2. 能够改善和化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提升消费者信心,这是中国需要向消费经济转型的关键一环,在中国GDP增长从最高速开始回落的背景下,更是重中之重,也关系着全球的经济稳定; 3. 能够增强民众对政府和食品企业的信任,促进社会诚信和稳定。 二、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经修订的中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颁布实施,旨在强化对中国食品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全食品供应链的监督。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挑战不在立法而在执法。食品行业很难监管,这是因为: 1. 食品安全部门监管范围较宽,如土壤污染物的富集吸收、生产加工违规使用添加剂、销售假冒或过期食品等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等,难以面面俱到、实时监管; 2. 中国食品安全部门必须面对一个因支离破碎而混乱不堪的国内食品行业。因此,规范为超市和食品加工企业供货的农场以及约35000家中国食品加工企业就成为了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 三、建议及解决办法 1. 只有监管和处罚更严格,才能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及安全的信任; 2. 监管部门间的协调统一仍有待提高。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参与监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食品安全法规,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好地协调合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正常运转; 3. 减少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增加食品供应链透明度和产品可追溯性,最终恢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和对食品企业及政府的信任; 4. 更多的监管规定和产业链监督措施将提高商业成本,加速行业整合,从监管角度看,应该能推动中国食品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部分附加成本必然由消费者承担,最终消费决策将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可信赖的安全食品溢价。国内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社区农业、城市周边的白领农业已经说明,有消费者愿意多花钱来保证食品供应的品质。 (编译 盛怡瑾)
  • 《WTO与FAO宣布加强贸易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xinning
    • 发布时间:2015-04-22
    • 世贸组织(WT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加强在贸易和食物安全相关事务上的合作,为国际粮食市场运转等重大议题提供共同帮助。Azevêdo说道,“食品安全与贸易息息相关,因此是我们在世贸组织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很高兴能在这个重大议题上与FAO更为密切的协作,我们的努力将惠及大众”。 届时,WTO将参与FAO旗舰刊物的筹备工作,FAO也会于6月5日在WTO举行关于食品安全的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