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揭示IL-21在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作出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和犹他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了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蛋白在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感染的反应中发挥的作用。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会产生IL-21,而IL-2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持续性病毒感染期间CD8+组织驻留记忆细胞(tissue-resident-memory cell, TRM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这一发现支持进一步探究利用IL-21作为治疗剂来治疗持续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L-21 from high-affinity CD4 T cells drives differentiation of brain-resident CD8 T cells during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论文通讯作者、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主任Aron Lukacher博士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L-21是对包括神经退行性HIV-AIDS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产生有效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PML是一种由JC多瘤病毒引起的致命性脑部感染,它的最初症状包括动作笨拙、虚弱或说话或思考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痴呆、视力问题和无法说话。

    Lukacher实验室利用小鼠多瘤病毒(mouse polyomavirus, MuPyV)在小鼠中构建出了JC多瘤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他们的研究着重关注减少MuPyV有害影响的策略,旨在开发临床转化方法,以改善PML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临床结果。

    之前的研究已表明IL-21是身体免疫反应的关键部分,但是这项新的研究调查了IL-21在对MuPyV感染的免疫反应中的具体作用。

    Lukacher团队研究了无法产生足够CD4+ T细胞而且在CD8+ TRM细胞发育的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也存在类似缺陷的小鼠。他们发现,将IL-21注射到它们的脑脊液中可以减少这些缺陷。

    Lukacher说,“使用IL-21作为治疗剂治疗持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它是需要直接注射到中枢神经系统还是通过外围注射,比如静脉注射,还需要在我们的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Lukacher表示,未来的研究将考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CD4+ T细胞存在缺陷的条件下,给持续感染MuPyV的小鼠注射IL-21是否可以增强保护性的抗病毒CD8+ T细胞反应,并控制这种病毒感染。

  • 原文来源:https://immunology.sciencemag.org/content/5/51/eabb5590;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il-protein-key-immune-response.html;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79446.html
相关报告
  • 《两篇新研究揭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29
    • 在接种疫苗后吸入流感病毒,身体会产生大量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这得益于免疫系统中根深蒂固的记忆。科学家们如今发现,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复杂的生物学对话。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斯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出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在对任何形式的疫苗接种作出的反应中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早就知道哺乳动物会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储存记忆。探究这两种系统对入侵者---外来抗原---作出的反应中是否共同起作用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论文标题为“Antibody responses to immunization require sensory neurons”。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在Kevin Tracey博士的领导下,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对疫苗接种作出的抗体反应需要感觉神经元。作为他们研究的结果,Tracey及其团队提出这种两种复杂的生物系统之间存在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几乎从未涉足的领域。 Tracey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很多相似的分子和受体。”他指出,其他的科学家团队也已开始认识到这两种系统是如何相互依赖的。 Tracey说,“多个研究团队正在研究这两种系统如何相互作用。比如,数十年来,我们研究了乙酰胆碱(一种由神经元产生的典型神经递质)如何也由T细胞(一种典型的免疫细胞)产生;当乙酰胆碱存在时,单核细胞表达乙酰胆碱受体来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我们认为这一发现可能是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对话’的一种新机制。” Tracey和他的同事们首次发现感觉神经元是抗体反应产生所必需的。他们还发现激活这些神经元会增强抗体的产生。 论文第一作者Aisling Tynan博士说,这一发现为理解疫苗接种过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Tynan说,“当前,大多数人将接受多次加强疫苗接种以实现完全免疫。通过探究对这一过程的神经调节,我们可能能够提高疫苗接种的成功率和有效性。”不过,Tynan指出即便接受了推荐剂量的疫苗接种后,完全免疫仍可能难以实现。 这项新的研究的一项令人震惊的意外发现是免疫系统反应是由负责发送疼痛信号的神经元控制的。Tracey和他的团队还发现如果这些神经元受到破坏,那么炎症变得普遍,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 这些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研究,着重关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群体,更准确地称为表达TRPV1的感觉神经元。 Tracey说,“TRPV1神经元通常是识别整个身体(包括皮肤、关节和胃肠道)的热量和各种有害刺激物的疼痛感应神经元。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这些神经元…也在产生并调节抗体。” 他补充说,“哈佛医学院的Isacc Chiu和Cliff Woolf已发现感觉神经元参与调节感染期间和牛皮癣等疾病中的炎症。我们的发现是它们还调节免疫,这非常令人吃惊。” 2019年12月初,Chiu博士提出现在是时候扩大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理解了。神经系统不仅仅是发现危险并提醒身体的看门狗。Chiu说,神经系统是抵抗感染的积极参与者。 Chiu及其同事们在发表在Cell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证实在遭受潜在致命性的沙门氏菌感染的实验小鼠中,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一起更好地抵抗这种细菌。神经元调节着布满在神经元派尔集合淋巴结上的称为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 M细胞)的细胞通道,这些细胞通道决定着微生物是否出入小肠。神经元还促进了保护性肠道细菌的存在。 Tynan详细介绍了她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强调了这些发现如何为适应性免疫系统(两种免疫系统之一)提供了新的认识。 从技术上讲,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都具有两种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系统是出生时就存在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引起感染的侵入性有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物理屏障,比如皮肤和粘膜。但是有一些抵抗感染的细胞,比如可吞噬入侵者的巨噬细胞。 先天性免疫系统虽然能够消灭入侵者,但是却缺乏“记忆”,即入侵者再次入侵时必须记住它的机制。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当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人体就无法快速地做出反应。 适应性免疫系统,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当再次受到外来抗原的感染时,它“记住”过去曾遇到这种入侵者。记忆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根据过去感染的“记忆”快速地成群攻击这种入侵者。当再次接触外来抗原时,记忆B细胞会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从而大量地产生针对入侵抗原的抗体。 Tracey和Tynan表示,这种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定成分之间的交流。 Tynan说,“这项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元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我们首次能够证实神经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我们的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充分拓展神经元在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
  • 《新冠病毒逃避免疫系统关键机制揭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13
    • 据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关键机制,可以解释新冠病毒如何逃避免疫系统并在人体内复制。   “我们发现,新冠病毒携带了一种抑制基因,它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的一种人类基因,而这种基因对摧毁受感染的细胞至关重要。”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小林浩一教授说。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细胞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网络,旨在抵御感染和疾病,特别是像新冠病毒这种导致人体出现许多问题的病毒。但事实上,免疫系统不是万无一失的,仍有许多人面临感染病毒的风险。科学家对新冠病毒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潜在机制一直知之甚少。   一般来说,人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能够通过摧毁受感染的细胞来控制病毒感染,从而使病毒无法复制。小林浩一的研究团队2012年发表于《自然评论免疫学》上的发现表明,执行该过程的一种主力基因被称为NLRC5,它调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基因。而MHC-I类分子的表达对于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节至关重要。   小林浩一说:“在感染病毒期间,NLRC5基因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增加,为的是提高我们清除病毒的能力。”   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之所以能够如此容易地复制,是因为该病毒携带了一种名为ORF6的抑制基因,该基因可以抑制NLRC5的功能,从而也抑制了MHC-I类分子途径。   此次发现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在人体内复制的机制,有望促进开发防止病毒逃避免疫系统并在体内复制的新疗法。研究人员表示,希望这一新发现能让我们开发出一种可以阻断ORF6基因的新药,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能永久“击退”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