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政策风险成不确定因素!本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8
  • 本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5.8-6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99元/片,周环比跌幅为3.7%;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价格区间在6.6-6.8元/片,成交均价降至6.77元/片,周环比跌幅为5.45%;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价格区间在8.7-9元/片,成交均价降至8.8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4.2%。本周价格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专业化企业降价。

    供给方面,多数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本周多家专业化企业降低开工率,其余企业也有计划在12月降低生产负荷和延缓产能爬坡速度,这么做是为了解决供应过剩造成的库存问题。但由于企业降低开工率存在周期,因此短期反馈在价格上并不会显著,长期来看有利于解决产业链供需错配的问题。

    需求方面,海外存在政策风险。电池端,采购积极性仍然不高。目前,主流电池片成交价维持在1.35-1.37元/W之间。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维持在1.92-1.95元/W,目前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刺激终端需求,利好组件生产企业。海外方面,美商务部初步裁定,被调查的八家公司中有四家试图通过在东南亚国家进行微加工后再运往美国,以规避关税。对此,外交部回应称美方此举严重损害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最终将损害自身利益。

    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5%和90%。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下降至70%-80%之间。根据国内外装机需求及国内Q4组件出口预期,硅片月需求量或将维持弱势运行。12月单晶企业计划降低开工率,供给小幅过剩的情况或将减缓。12月硅片产量预期在34GW左右,硅片端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因此预期价格仍将小幅走跌。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14879.shtml
相关报告
  • 《硅业分会:本周硅片价格扩大跌幅,G12硅片跌6.0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06
    • 本周硅片价格扩大跌幅。N型单晶硅片(182 mm /130μm)成交均价为2.82元/片,周环比降幅0.7%;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为2.75元/片,周环比持平;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价为3.73元/片,周环比降幅为6.05%。本周硅片价格延续下跌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自本周起调整各家企业二季度产量权重,其二是P型M10硅片阶段性博弈平衡,P型G12硅片结构性向下修正价格。 供给方面,以一线企业为首的部分企业开始提升开工率,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主要包括第一,6月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阶段性限电,并于7月中各家基本恢复至限电前的生产状态。第二,近期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企稳,多数硅片企业增加采购量,因此提升开工率以保证正常负荷生产。第三,按生产成本构成计算,硅片端利润虽然较前期有所收窄,但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第四,随着三季度硅片企业产能大规模投产释放,增量较二季度较为显著,进口石英砂供需关系或将阶段性失衡,石英坩埚限制拉晶产出的问题或将被重提。 需求方面,N型电池规模性起量,组件销售压力骤增。电池端,M10电池片主流成交价降至0.71元/W,三季度随着Topcon等技术路线的N型电池大规模投产,刺激N型需求。N型产品性价比经过市场权衡后,N/P价差有收窄趋势。组件端,近期分布式成交价格较为混乱,二三线专业化组件企业报价降至1.3-1.4元/W区间内,考虑到品牌效应,头部企业组件销售压力增大。海外出口方面,国外对于2-2.1元/W之间的高价组件订单容忍度较高,但市场产业链近期大幅波动表示担忧。 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提升至90%和80%。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10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提升至80%-100%之间。根据统计,6月份国内硅片产量减少至45.1GW,环比减少5.65%,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44.9GW,环比减少5.67%,多晶硅片产量维持在0.2GW,环比持平。
  • 《硅料、硅片齐降价,拐点到来之时“价格战”风险或现 》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2-11-29
    • 近期,光伏产业链上游降价,让下游看到了拐点。 11月27日,继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下调硅片价格之后,另一家硅片龙头企业TCL中环(002129.SZ)跟进调整价格:150μm厚度P型210mm尺寸、182mm尺寸硅片报价分别为9.30元/片、7.05元/片,150μm厚度N型210mm尺寸、182mm尺寸硅片最新报价分别为9.86元/片和7.54元/片,该价格自11月28日开始执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上一轮价格相比,TCL中环本次降价幅度最高达到4.6%,而此前隆基绿能新一轮硅片价格降幅最高为1.6%。 两大硅片龙头先后下调价格之时,主流硅料价格同样有所微降。 11月23日,行业机构PV InfoLink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格为30.6万元/吨,最低价为29.3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0.2万元/吨。相较于上一周的报价,上述价格分别减少0.1万元/吨、0.2万元/吨和0.1万元/吨。 而硅料、硅片价格的调整,使得业内看到了产业链价格松动的信号。 “硅料和硅片价格的下行,主要是短期供需变化所致,需求端主要是因为季节因素和库存因素排产有所下降,供给端硅料硅片产能还在持续投放。”针对近期价格的变化,中信证券分析认为,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本质上有利于推动需求的增长。 上游释放价格松动信号 .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受到下游装机需求的刺激以及上游供给不足的影响,进入上行趋势。 在硅料端,按照此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的价格,国内多晶硅致密料最高成交均价为30.51万元/吨,复投料最高成交均价为30.72万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多晶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硅业分会自今年9月8日起暂停价格公示,以担忧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行业内人士曾不止一次地指出,今年国内硅料供需总体理应平衡、够用,但因部分环节产能严重错配,导致硅料厂商主要供应被长单锁定,仅有少数的余量进入零售市场,进行市场化交易,并进而推升零售市场的硅料价格。 综合业内主要硅料厂商的产能和扩产规划情况,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料的产能约120万吨,较2021年接近翻倍。 事实上,由于今年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投放,导致该季度供需发生变化。对此,PV InfoLink认为,虽然主流一线厂家之间预计将要从本周才陆续开始洽谈和签单,上周仍然有较多正在执行的前期订单,但是二线厂价格范围继续扩大,盼跌氛围已经达到顶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来看,硅料价格并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大幅调整。他指出,四季度旺季下游需求旺盛,叠加抢订长单,造成缺料“假象”,“价格只是微调,或停留不再涨。” 而展望明年,中信证券则预计硅料的价格应该是持续下降的趋势,但上半年预计降价速度较慢。 当硅料价格出现微调后,硅片价格很快便跟进。 11月24日,隆基绿能率先公布本轮硅片最新价格,正式公布了最新价格——155μm厚度P型166mm尺寸硅片由6.33元/片下调至6.24元/片,下跌1.42%;155μm厚度P型182mm尺寸硅片由7.54元/片下调至7.42元/片,下调幅度为1.59%。 对此,隆基绿能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硅片作为产业链中游,价格根据上游价格走势,随行就市。” 11月27日,TCL中环跟进降价,并且降价幅度超过隆基绿能。 硅片环节或现“价格战”? . 针对上周硅片价格下跌的现象,硅业分会认为主要原因是部分专业化硅片企业降价所致。 硅业分会指出,总体来看,企业开工率有升有降,但增加量和减少量大致相抵,因此11月产量维持月初预期36GW至37GW。 在需求方面,硅业分会认为,国内需求有转弱迹象。这其中,在电池端,由于技术路线差异造成的产业链供需错配,使得在下行市场中主流尺寸硅片销售压力增大;组件端,集中式需求出现转弱迹象,分布式需求依旧火热;海外出口方面,欧洲圣诞节临近,人员用工紧张使得海运到港的组件积压在仓库中。 综合供需两端,硅业分会明确预计,硅片价格短期内仍有下降风险。 而当TCL中环公示最新价格后,其与隆基绿能降价幅度的对比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隆基和中环价格策略不同的背后,与各自对硅料库存的储备策略相关。”据其了解,在硅料长单方面,TCL中环的硅料囤货量高于隆基绿能,前者需要通过一定的降价幅度来提高硅片稼动率,尽可能提高开工率以消耗高价硅料;后者硅料去库存压力相对较小,降价幅度也就相对较小。 根据硅业分会的信息,上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提升至85%和90%,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至8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至80%之间。 实际上,在近两年需求的推动下,硅片环节成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中新增产能增量最大的环节之一。 川财证券11月22日发布的研报预计,到2022年底硅片企业的理论产能合计将超400GW。假设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230GW,按照1:1.25的容配比计算,对应硅片需求约288GW左右,硅片产能或将面临过剩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硅片市场上还充斥着不少非标品。硅业分会指出,“这部分产品主要来自代工企业和贸易商,由于产品质量不合要求,非标品出售价格自然低于正A片,目前这部分市场剧烈波动干扰合格品市场。”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随硅料新增产能释放、价格下降,硅片价格未来可能会继续下降,甚至出现延续“价格战”。 对此,有部分硅片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论“价格战”是否会到来,硅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成本控制、良品率、供应链的议价能力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