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资源能源化是清洁能源布局重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11
  •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9日上午在京开幕,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开幕会并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还现场回答了五位政协常委提出的问题。其中就包括生物质能源方面的问题。

      问:当前,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大循环,实现“六保”任务,保粮食安全和保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在能源安全方面有什么考虑?

      全国政协常委王天戈:总理的回答让我对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充满期待。国家在生物质资源应用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系列短板。同时,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偏低,对外依存度高企,要化解这一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如果把生物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起来,形成合力,不仅可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愿望,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能源效率。

相关报告
  • 《多地加码布局新兴产业 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成部署重点》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19
    • “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正加快勾勒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安徽、湖南、湖北、山东、云南等逾10个省份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新兴产业规划和部署,包括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同时,包括千万级财政资金、千亿级基金在内的多路新增资金正加速向新兴产业集结。 多位专家表示,新兴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有利于地方树立新一轮产业发展优势,开拓新的增量市场空间,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各地在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施工图”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整合创新资源,补短板强弱项,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多地加码布局新兴产业 岁末年初,多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其中新兴产业成为部署重点。 例如,山东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落后产能淘汰要再加严,传统产业改造要再加力,新兴产业培育要再提速,产业生态优化要再深入。湖南明确要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见到新气象。推动全生产要素良性循环,推动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等。山西提出,通过把基础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做强做优,把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培育壮大,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将蓄势崛起。安徽提出要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基础,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个十百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地方树立产业核心发展优势,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方向。同时通过发展新兴产业,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侯彦全表示。 当前新兴产业已成为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预计至2025年底,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5G、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正成为多方布局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记者获悉,工信部将加快打造5G、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链,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地方上,云南提出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新一轮产业项目密集落地 在发展规划密集发布的同时,新一轮新兴产业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部署和落地。 1月9日,2021年常州市首个超百亿重大项目落户常州国家高新区,涉及绿色健康产业、战略性投资产业等四大板块。1月5日,北京经开区新年首个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开工。此前数日,15个集成电路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厦门海沧,总投资超15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250亿元。此外,安徽日前举办“十四五”产业发展投资交流会,提出将加快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 项目的部署与落地离不开资金支持,当前多路新增资金正加速涌向新兴产业。财政金融方面,合肥近日再添4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涉及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每个基地将获得3000万元资金支持。天津日前出台《天津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和重大发展战略的制造业行业企业积极加大信贷投放,助力做强做优集成电路、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制造业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社会资本也进一步调动起来。日前总规模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成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707亿元,重点聚焦核心领域和核心技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领域、产业链关键领域等新兴产业。浪潮集团所属浪潮云也发起50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基金,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强化统筹避免无序竞争 在业内专家看来,各地在谋划新兴发展“施工图”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补短板强弱项,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不少地区仍然在沿用过去发展传统产业的路径和思维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例如,过度追求规模优势、过度集聚各类要素等。”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一方面要提升新兴产业集聚的规模和质量,避免出现多点开花、大而不优、产能过剩等问题。另一方面,以政府优惠政策引导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适度,避免产业依赖政府补贴引起周期性波动、甚至陷入发展困境。同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竞争和开放合作中实现区域协同和产业协同,必要时限制投机和跟风潮流。 侯彦全建议,各地适时编制各自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地方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围绕重大项目招商,鼓励跨区域城市间探索建立合理的招商引资联动、项目准入联审、协作利益联接等机制,推动协同招商引资、协同政策制定、协同平台打造。此外,围绕产业链合理分工与协作,深入推动区域间创新链分工、价值链互动,积极开展产业集群跨区域培育,着力打造特色突出、错位竞争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投融资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王军表示,需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更多地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进行投资,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据悉,未来我国将进一步营造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记者获悉,下一步工信部将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竞争力。同时强化统筹规划,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鼓励创新和审慎包容的原则,从市场准入、人才培养、金融服务、政策创新等各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协同,形成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 《中国石油清洁能源布局初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710亿元至750亿元,增长374%至395%,创7年来最好水平。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石油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原因。2021年,在确保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中国石油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实现了“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展新格局,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45万吨标煤,总能力接近700万吨标准煤/年,创历史新高。 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石油上海平霄路油氢合建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油氢合建站项目,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加氢、加油、充电、便利店等服务于一体。开业当天,引来不少好奇的司机“尝鲜”。 氢能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石油踊跃参与其中,希望通过技术突破,探索出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径。 位于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于2021年2月投入使用。“加氢站建设的背后,是中国石油打造的一条氢供应链。”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崇礼北综合能源新形象站站长秦渊说,前端是北京、河北一批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相继投产,后端是华北石化建成投用的500标准立方米/小时副产氢提纯装置,每天满负荷生产可产出纯度接近100%的氢气4750公斤至5500公斤,为近千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 中国石油发展计划部副总经理陈明卓介绍,中国石油目前在北京、河北、重庆等地建成8座加氢站、6座换电站、3座综合能源服务站,在环渤海、陕甘宁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19个氢提纯项目,氢气年产能将超过260万吨。 地热跑出加速度 在关注氢能这个“新选手”的同时,中国石油还注重更好发挥其他“老选手”的作用。这个冬季,在全国正式供暖前,从辽河到雄安新区、从唐山到德州,中国石油新投产的6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全部加入“保供大军”,新增供暖面积900多万平方米。 在地热领域,中国石油发展迅速。毗邻雄安新区的华北油田,高效开采油田深层的地热资源,用于石油新城、万锦新城等小区供暖,坚持100%同层无压回灌,实现地热供暖可持续发展;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欢三联合站地热应用工程是中国石油典型地热工业应用示范项目,利用10口地热井替代原水套加热炉,实现清洁供热。 中国石油集团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新能源处处长苏春梅告诉记者,中国石油积极开拓地热产业,加大对内清洁替代、对外清洁供能。眼下,中国石油正致力于打造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东北用能替代示范和长三角采暖制冷示范“三大示范区”,受益人口达350万,年替代标煤4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 光伏发电谋突破 如果说氢能与地热利用的是石油生产副产品和地质资源,还属于石油公司的业务延伸。那么,光伏发电基本已经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迈向新的领域,开启老油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六大基地”之一的玉门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座巨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约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97吨、二氧化碳28万吨。 这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获得保障性并网指标、批复立项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单体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2020年11月,玉门油田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老君庙采油厂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年发电总量155万千瓦时,约减少碳排放1545吨,节约标煤626.2吨。其成功运作是玉门油田向新能源业务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也为油田后期光伏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样是在西部,中国石油的绿色清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宁夏销售公司建成国内首座BIPV光伏发电油气合建站,相比传统的BAPV光伏发电模式,效率高、寿命长、成本低。塔里木油田已有12座泵站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灌溉示范站,替代柴油机发电灌溉。目前正在建设塔中沙漠公路太阳能利用工程,完工后将实现全长436公里的沙漠公路光电抽水灌溉全覆盖。 如今,中国石油对外清洁电力新增光伏装机20万千瓦,已有117座加油站开展充电业务、91座加油站开展光伏发电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