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清洁能源布局初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710亿元至750亿元,增长374%至395%,创7年来最好水平。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石油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原因。2021年,在确保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中国石油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实现了“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展新格局,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45万吨标煤,总能力接近700万吨标准煤/年,创历史新高。

    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石油上海平霄路油氢合建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油氢合建站项目,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加氢、加油、充电、便利店等服务于一体。开业当天,引来不少好奇的司机“尝鲜”。

    氢能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石油踊跃参与其中,希望通过技术突破,探索出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径。

    位于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于2021年2月投入使用。“加氢站建设的背后,是中国石油打造的一条氢供应链。”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崇礼北综合能源新形象站站长秦渊说,前端是北京、河北一批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相继投产,后端是华北石化建成投用的500标准立方米/小时副产氢提纯装置,每天满负荷生产可产出纯度接近100%的氢气4750公斤至5500公斤,为近千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

    中国石油发展计划部副总经理陈明卓介绍,中国石油目前在北京、河北、重庆等地建成8座加氢站、6座换电站、3座综合能源服务站,在环渤海、陕甘宁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19个氢提纯项目,氢气年产能将超过260万吨。

    地热跑出加速度

    在关注氢能这个“新选手”的同时,中国石油还注重更好发挥其他“老选手”的作用。这个冬季,在全国正式供暖前,从辽河到雄安新区、从唐山到德州,中国石油新投产的6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全部加入“保供大军”,新增供暖面积900多万平方米。

    在地热领域,中国石油发展迅速。毗邻雄安新区的华北油田,高效开采油田深层的地热资源,用于石油新城、万锦新城等小区供暖,坚持100%同层无压回灌,实现地热供暖可持续发展;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欢三联合站地热应用工程是中国石油典型地热工业应用示范项目,利用10口地热井替代原水套加热炉,实现清洁供热。

    中国石油集团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新能源处处长苏春梅告诉记者,中国石油积极开拓地热产业,加大对内清洁替代、对外清洁供能。眼下,中国石油正致力于打造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东北用能替代示范和长三角采暖制冷示范“三大示范区”,受益人口达350万,年替代标煤4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

    光伏发电谋突破

    如果说氢能与地热利用的是石油生产副产品和地质资源,还属于石油公司的业务延伸。那么,光伏发电基本已经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迈向新的领域,开启老油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六大基地”之一的玉门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座巨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约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97吨、二氧化碳28万吨。

    这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获得保障性并网指标、批复立项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单体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2020年11月,玉门油田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老君庙采油厂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年发电总量155万千瓦时,约减少碳排放1545吨,节约标煤626.2吨。其成功运作是玉门油田向新能源业务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也为油田后期光伏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样是在西部,中国石油的绿色清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宁夏销售公司建成国内首座BIPV光伏发电油气合建站,相比传统的BAPV光伏发电模式,效率高、寿命长、成本低。塔里木油田已有12座泵站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灌溉示范站,替代柴油机发电灌溉。目前正在建设塔中沙漠公路太阳能利用工程,完工后将实现全长436公里的沙漠公路光电抽水灌溉全覆盖。

    如今,中国石油对外清洁电力新增光伏装机20万千瓦,已有117座加油站开展充电业务、91座加油站开展光伏发电业务。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氢能受追捧 生物燃料获青睐 石油巨头“大手笔”布局新能源产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2
    • 随着油价不断高企,石油巨头可用资金增加,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等在内的石油巨头们开始将目光瞄准新能源产业,并纷纷投资氢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加快转变依赖化石燃料的盈利结构。 氢能引巨头竞“折腰” 在低碳转型压力下,坐拥创纪录高额利润的全球石油巨头们均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氢能赛道,初步确定在氢能方面的投资已高达数百亿美元。 据报道,今年7月,BP决定购买位于澳大利亚的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40.5%的股权。BP希望攫取全球氢能市场10%的份额。BP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卢尼表示:“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和绿色氢能中心之一,这次投资对于BP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6月17日,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在氢能峰会上表示,该公司将投资建立其氢能业务,到2028年将在绿氢和蓝氢方面投资25亿美元,希望能成为全球清洁氢能增长的一部分。 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则宣布收购印度阿达尼公司25%的股份,双方计划10年内在绿氢领域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印度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绿氢生态系统”,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吨绿氢。 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阿美公司的目标则是12吉瓦风能和太阳能,以及200万吨蓝氢产能。 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公司也计划使用3种技术来实现绿氢生产,寻求与西班牙政府的目标——将该国转变为欧洲重要的氢运输中心保持一致。这3种技术分别为:利用可再生电力从水中制氢、从生物源产生的气体中提取氢气,以及利用阳光从水中制取氢气。 可再生能源发电受欢迎 道达尔公司预计,未来10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其中太阳能发电将占新增发电量的70%左右。 该公司设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1亿千瓦的目标,并通过连续收购来提高发电能力。今年5月,道达尔宣布将以16亿美元收购美国克利尔韦能源集团50%的股权;今年2月,该公司收购了美国太阳动力公司的商用和工业用太阳能发电业务。此前,该公司以2.8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阿根廷ERENRE可再生能源公司23%的股权。 去年9月,荷兰壳牌公司完成了对印度可再生能源初创公司斯普恩格能源公司的收购。据悉,壳牌在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主要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投资,展开了建电动车充电站、氢燃料车加氢站,投资太阳能、风电等一系列行动。 雷普索尔公司也计划从石油业务中筹集资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风能和太阳能)能力从目前的2.95吉瓦扩大到15吉瓦。此外,BP也宣布与特斯拉公司合作,在美国建设首个风力发电电能存储系统。 国际能源署的海米·巴哈尔认为,预计未来5年,石油公司在可再生电力方面的投资将增加10倍。 生物燃料受青睐 道达尔公司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将翻一番,到2050年可能增长4倍。与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燃料可减少约50%的二氧化碳排放。 鉴于此,不少石油巨头们加大了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投资。今年6月,雪佛龙公司宣布已完成对美国可再生能源集团的收购,总收购价为31.5亿美元。美国可再生能源集团开展以废油和植物油为原料制成轻油和航空燃料的业务。 道达尔公司还计划,投资逾5.841亿美元改造其在法国的格兰普伊特炼油厂,并于2024年转产。届时,生物炼油厂将生产航空燃料、生物柴油和用于生物塑料的生物石脑油。
  • 《中国海油成立新能源公司!“三桶油”全部开启氢能布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5
    • 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举行的揭牌仪式并致辞。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至此,“三桶油”的新能源布局在机构框架上已经全部明晰,全面开启氢能布局。 2021年12月29日,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注册的全资子公司。该研究院先期聚焦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储热等五大领域,重点攻关前瞻性和颠覆性技术,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规模化,支撑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此外,2021年5月18日,中国石油下游直属科研机构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石化院)召开新能源新材料机构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氢能、生物化工和新材料3个新研究所。氢能研究所将围绕集团中国石油氢气制取储运及高效利用、燃料电池及储能技术等氢能产业相关技术研究。 在“三桶油”中,中国石化是成立新能源公司最早的一个。 2021年12月9日,中国石化雄安新能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该公司主要负责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氢站运营、氢气储运、氢气管道建设运营、氢能科技研发等,远期还将规划修建氢气管道、探索布局液氢产业。另外,新能源公司还将服务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协助新区搭建氢能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和科研院所,打造雄安新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助力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2022年2月18日,中石化催化剂(天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落户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催化剂公司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将加快推动催化剂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投资建设11个重点项目。作为11个重点项目之一,催化剂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项目重点建设聚烯烃催化剂、银催化剂、加氢载体基础材料等7套催化剂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设施,二期项目主要生产分子筛、电池正极材料和铝基新材料等新产品,助力南港工业区打造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 2022年3月11日,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氢能装备分公司成立揭牌仪式,这标志着该公司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该分公司深度融入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服务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部署,全力建设中国石化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