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了沿海水流》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21
  • 沿着海岸200英里长的弯曲区域,从浮游植物到鲸鱼,都有生命爆发。在外海,这种活动相对减少。了解沿岸水是如何被转移到离岸区域并滋养开阔大洋,这是海洋科学家长期以来的目标。

    有几种机制可以有效地将水转移到离岸区域,风作用海洋环流的运动路径,而海洋环流会和带有海岬和海底堤岸的沿岸地形相互作用,将营养物质和碳物质输送到外海。另外,北美洲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洋流系统中会有上升流过程,即深层冷海水会沿着海岸上升到地表,在该地区的特征是洋流向南移动。当这个海洋湍流向南流动并发生上升流时,形成了直径50~150英里的旋转水团,称为漩涡。半径约为100 km的中尺度涡旋是全球大洋一种普遍存在的特征,它影响着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这些漩涡大多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上涡旋在形成过程中可以捕获水包,并具有相关性质。然后,涡旋可能将被困的水体或者物质在海洋中传输数百公里。模拟研究表明,这些中尺度涡旋可以将富营养物质的深层海水沿着海岸捕获并输送到离岸区域。然而,在以前的观察研究中,并没有系统地量化这一过程。

    本文研究中,利用卫星获得的颗粒有机碳测量数据作为沿岸水的示踪剂,显示出位于离岸区域的涡旋,这些涡旋是由沿岸产生的,并且其内部的碳浓度要高于离岸区域相同振幅的漩涡产生的碳浓度。观测结果证实,涡旋实际上是在捕获和输送近海水体向离岸区域运动,当涡旋延伸到距海岸1000公里的地方,会导致该离岸区域颗粒物有机碳的聚集。当漩涡形成时,它们会在内部捕获大量的海水,并向离岸方向移动。另外,涡旋会增加生物活性,因为它们滋养整个离岸区域的食物链。

    本文的研究结果,作为第一个大规模的观测证据,证明了中尺度涡旋正在加州海洋环流系统中重新分配碳和其他物质。另外,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科研群体更好地了解海洋涡旋的作用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上升流在大洋沿岸系统的生物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推动近海海水运输的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将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传播到海洋的大面积区域。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783-5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在北冰洋发现了海水异常低氧和酸化区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2-06
    • 2020年,根据国际北极天气调查(SAS)项目,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的联合巡航首次在楚科奇高原(Chukchi Plateau,CP)发现异常低氧和酸化水。数据显示,海冰流失导致大西洋起源水延伸到太平洋北极地区,引发了沿CP锋面的北流,将低氧和酸化水从东西伯利亚海(ESS)以北的陆架斜坡输送出去。物理海冰-海洋环流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低氧水从ESS陆架斜坡向CP的输送。该模型表明,自2017年以来,低氧水向CP的输送增强,但CP上低氧水的出现在月时间尺度上是间歇性的。由于CP正在北冰洋公海经历最快的海洋缺氧和酸化,对该地区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观测将有助于制定政策,促进有效管理。(李亚清 编译;熊萍 校稿)
  • 《科学家发现DNA能与泛素结合 对DNA修复意义重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6-08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这一重要生物学机制。上面这串文字虽然看似复杂,但却很好理解:如果把蛋白比作是细胞内的快递包裹,“泛素”就是包裹上的特殊二维码。当细胞“扫”到这个二维码,就会降解相应的蛋白,维持细胞内的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泛素化在蛋白质平衡中的作用太过关键,许多研究泛素的学者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蛋白质上。但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魏文毅教授课题组则成功跳出了思维框架的限制。他们发现,DNA竟也能与泛素结合,且对于DNA的修复有重要意义。这一刷新认知的发现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科学》子刊《Science Signaling》上,并得到了《科学》官网的特别介绍。 他们是怎么发现泛素还和DNA有关的呢?这还要从DNA的修复说起。我们知道,DNA存储着我们的遗传信息,一旦DNA出现损伤而得不到及时修复,就有可能引起癌症等严重后果。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DNA断裂处,会出现多聚泛素链的积聚,而缺少这些泛素则会导致DNA损伤修复出现缺陷。 “然而到目前为止,泛素化被认为只参与蛋白修饰,以调控蛋白降解,或是蛋白与蛋白的相互结合,”研究人员们在论文里写道:“我们好奇多聚泛素链能否执行和蛋白无关的其他功能?如果能,它又是怎么起作用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们首先检测泛素蛋白能否与DNA直接结合。一系列实验表明还真能!而且,研究人员们还做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仅有一类多聚泛素链能与DNA结合。此类泛素链是由赖氨酸-63(K63)相连形成的。 这就引申出了下一个问题,为啥只有这一种泛素能结合DNA?它究竟对DNA有怎样的影响?后续研究表明,一旦K63相连的泛素链出现突变,削弱了与DNA的结合能力,DNA受损处的多聚泛素链水平就会下降,对DNA的修复产生不利影响。作者们在论文中指出,无论是在酵母细胞,还是在哺乳动物细胞里,此类泛素链对于DNA的及时修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DNA是否能得到正确修复,决定了细胞是否健康。而不少癌症的病因,正是由于遗传信息上出现了错误。那么,K63相连的泛素链,和癌症是否有着关联呢?果不其然,在线上的数据库中,研究人员们从肺癌、黑色素瘤、以及乳腺癌的患者中找到了3个泛素基因里的突变,会影响到其与DNA的结合。这些发现也表明,最新得到阐明的泛素功能,可能与癌症等疾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