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美若升级芯片制裁,中国有反制牌》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4-03
  • 美国国内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1万例。但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美国政客似乎并没放松对中国企业 华为 的打压。

    3月26日路透社的报道称,美国政府多个部门的官员正考虑拟定一项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修改“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限制包括台积电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对华为供货。这一举动如果落实,那将在全球开启一个恶劣的霸道先例。简单说,“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被修改后,哪怕一条外国产线有一颗螺丝钉、一把螺丝刀是多年前从美国采购的,那整条产线都要受到美国限制。

    这是美国对华为极限施压“连续剧”中可能上演的最新动向。去年11月,美国方面同样是通过路透社放料称,美国商务部及相关机构考虑扩大“最低含量计算准则”的适用范围。而此前,华为已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众所周知,美国出口管制实施的“实体清单”管制,是将产品(其覆盖范围已从“技术敏感类”产品扩大至个人电子消费品)按照“美国技术最低含量”分为25%、10%和不设限等几类。所谓扩大“最低含量计算准则”,即指将制裁触发门槛从25%加码到10%。

    显然,不管是“最低含量计算准则”还是“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目的都在于扼住华为的喉咙,但其影响的并非仅仅这一家中国企业。目前已有中外舆论认为,若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落地,中国将不得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而且中国手中也有“牌”可打。例如限制美国 5G 芯片以及含有美国5G芯片的终端和设备进入中国市场,仅苹果和 高通 两家公司每年潜在损失就至少超过700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的波音公司的营收。高通极可能因市场份额急剧缩水,将无法承担巨额研发投资,而不得不退出5G通信市场。

    甚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可以要求重要领域不得采购“美国技术最低含量”超过某个门槛限度的产品。这样,垄断中国桌面电脑和服务器领域的Win te l体系软硬件,以及在移动领域占据重大份额的苹果手机等等,都可以成为中国反制的对象。如果这样做,不但会使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收益大幅缩减,而且也能大大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

    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国产技术在上述领域已经达到“可用”阶段。打个比方,现在中国的“北斗三号”已经赶上美国 GPS 的水平,而上述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大致也已相当于“北斗二号”时的状况。因此禁用美国软硬件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的困难。而且反制措施只会限制特定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并不会影响中国的整体营商环境,也不会影响美国厂商投资办厂。

    美国要是在“极限施压”上再往前一步,事实上,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个“自损八百”的举动。波士顿咨询集团受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委托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限制对华贸易将终止美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

    公平地说,过去、现在和将来,世界上都不可能有哪一家单个企业,能长期地扛住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动用其国家资源实施的制裁。华为公司能够在美国制裁下坚持这么久,已经是极其不易了。这一方面体现了华为这家中国企业如今实力确实过硬,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中国举国上下对华为的巨大支持。

    当中国企业无端地要面对外国政府无理的且空前严峻的制裁时,我们的政府和人民绝不会袖手旁观。4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问题表示,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动用国家力量,以莫须有的罪名无端地去打压特定的中国企业。对于美方的这种科技霸凌主义,中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理。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看上去美国制裁的矛头只是对准华为一个企业,但其最终目标是企图长期压制中国的发展。我们认为,美国某些政客的这个如意算盘是不可能得逞的。美国如果执意要在世界各国团结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顶风”再掀芯片制裁,最终必将落得一地鸡毛。

相关报告
  • 《倪光南:开源芯片或是中国芯片业机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8-31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指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会更快,开源芯片或是中国芯片业机遇。 “软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倪光南认为,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带动性。“软件定义世界”的趋势反映软件技术无处不在,软件人才无所不能。强大的软件产业和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正是中国发展软件业的有利条件,“今天,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甚至更快。” “现在也出现了开源的芯片。”他透露,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创始会员65家,旨在召集从事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机遇。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倪光南表示。
  •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计划投资约2000亿美元,用于美国芯片制造和研发》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7-27
    •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计划投资200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制造和研发,以显著扩大美国存储芯片的生产。这一公告是特朗普政府推动恢复美国制造业实力、提升美国作为技术领导者的角色以及优先考虑美国工人利益的举措之一。特朗普政府计划通过在爱达荷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历史性投资恢复美国的芯片制造领导地位。 美光是美国唯一一家先进存储芯片制造商,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技术广泛应用于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到汽车和下一代无线设备的各个领域。目前,最先进的DRAM生产100%发生在海外,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 美光将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现有的投资基础上,在爱达荷州博伊西建设第二个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美光还将扩大并现代化其位于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的制造工厂,以将关键技术从中国台湾省迁回美国本土。这一设施将极大地增强汽车和工业市场以及国防工业基础的供应链弹性。美光将引入先进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封装能力和研发能力,以推动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美光此次扩大后的2000亿美元投资还包括在纽约州再建设多达两个制造工厂。 此前,美国商务部于2024年12月10日根据《芯片法案》向美光拨款最多61.65亿美元,作为美光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建设三个制造工厂的承诺的一部分。此次宣布的2000亿美元扩大投资将伴随最多2.75亿美元的额外《芯片法案》直接拨款。爱达荷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的这些项目将创造9万个就业岗位,并进一步巩固特朗普政府重建美国工业、推动私营部门创新以及践行“美国优先”承诺的决心。 “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示,现在是在美国建设的时机,”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表示。“在与商务部的合作下,美光宣布了一项2000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和研发投资,以将存储芯片生产的全系列重新带回美国。美光计划中的投资将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汽车和航空航天与国防等关键行业的领先地位得以提升。我们正在以一种能够确保美国技术主导地位在未来数十年得以稳固的规模开展这一行动。美光对爱达荷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的承诺,是对我们的经济、国家安全和美国工人的一大胜利。” 为了支持这项投资,美国投资加速器将与美光合作,提供白手套服务以加快许可要求的审批。特朗普政府还简化了拜登政府对爱达荷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奖项所设置的繁琐政策要求。 “美光在美国的存储芯片制造和研发计划凸显了我们推动创新和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承诺,”美光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这项大约2000亿美元的投资将巩固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在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创造数万个美国工作岗位,并确保国内半导体的供应——这对于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我们感谢特朗普总统、Lutnick部长以及我们联邦、州和地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他们为推进美国半导体制造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