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治疗结局分析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7-06
  • 2016年2月25日,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在线刊登了一篇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5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文章。他们根据不同的治疗结局,对219名被诊断为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20名未被治愈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9.8个月(95%可信区间为87.4-132.1),要小于150名被治愈患者(140.4个月,95%可信区间为136.1-144.7,P < 0.01)以及28名完成治疗患者(138.5个月,95%可信区间为131.0-146.1,P =0.02)的平均生存时间,表明治疗效果不佳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年。

相关报告
  • 《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19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7-07-14
    •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 方法: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结核病初治患者196例,分析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的痰液/组织液/纤冲液及病理组织送检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采用BACTEC MGIT960鉴定系统进行菌型鉴定,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共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96株,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为26.02%;将196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为大于100个/μL、≤100个/μ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发现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耐药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5类耐药结核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IDS合并结核病初始患者耐药率与我国结核平均初始耐药水平一致,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耐药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 《以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的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17
    • 背景:多重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病个体的治疗依赖于针对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二线抗结核药物等的可靠且有效的药物敏感试验(DST)。然而由于一些尚未解决的方法方面的问题,使得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基于此,该研究探讨了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对MDR和XDR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方法:搜集先前公开的31项队列研究中涉及的MDR和XDR结核病患者个体数据并对其加以分析,具体包括药敏试验结果、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及每项研究采用的药敏试验方法等表征患者临床特点的数据。 结果:不同研究涉及的药敏试验方法和治疗方案差异较大。根据对8955名患者的分析结果,发现如果治疗过程中采用一种敏感型药物,则相应的治疗成功率会较高;如果是耐受型药物,则其成功率会较低,即药物敏感程度与治疗成功率呈持续且显著的正相关性。后续的各类调整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上述结果的合理性。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治疗组的校正后比值比范围是1.7至2.3,而二线注射剂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组的比值比范围是2.4至4.6。 结论: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二线抗结核药物的DST结果能够提供一些临床上有用的信息用于指导MDR和XDR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