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豪投17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09
  • 导读: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近日,国内领先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供应商斯迪克拟投资近17亿元,新建5个项目,引人注目。化工新材料公众号特整理编辑了斯迪克投资扩产方面的信息,并扩充了有关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内容,以帮助各位更加了解行业最新资讯。若本文存在任何错误或者您拥有更为精准、全面的行业信息,欢迎留言交流!


    斯迪克拟投资近17亿,新建5个项目,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销售收入达57.02亿元


    斯迪克是国内领先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供应商,在高性能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上卓有建树,而且还在不断投资、新建项目。作为iPad的电子胶带供应商的斯迪克最近发布了一系列的投资公告,包括4.06亿建年产1.71亿平方米宽幅偏光片保护膜生产线,4.96亿建1.54亿平方米离型膜生产线,1.8亿建11万吨压敏胶生产线,3.36亿建1.86亿平方米电子胶带生产线,2.8亿建0.26亿平方米OCA光学胶生产线等。

     

    斯迪克正马不停蹄的扩产,加速实现功能性薄膜材料及电子级胶粘材料的进口替代。


    斯迪克之所以敢大幅度扩展,是因为公司在部分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高端产品上自主研发技术得到突破,正不断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近三年上述两项产品销量将近翻倍,业绩逐年高速增长。上述项目两年建设完成后公司的进口替代将大幅增加。


    ▍拟投资新建5个项目,合计金额达16.99亿元


    此次斯迪克一口气公布了5项投资计划,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拟投资OCA涂布线技术改造项目、供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偏光片保护膜建设项目、精密离型膜项目、功能性胶带项目,这些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分别为2.8亿元、1.8亿元、4.06亿元、4.97亿元、3.36亿元,合计金额达到16.99亿元。


    其中OCA涂布线技术改造项目将形成年产2600万平方米/年OCA光学胶的生产能力,拟建设3条进口OCA光学胶膜生产线;供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年产8万吨、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年产3万吨;偏光片保护膜建设项目预计将新增生产线4条,可达到年生产偏光片保护膜17107.20万平方米;精密离型膜项目可达到年生产精密离型膜15396.48万平方米;功能性胶带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生产功能性胶带18600.00万平方米。上述五个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合计达到57.02亿元,净利润6.94亿元。


    目前市场上高端光学胶等产品仍然以美日韩为主,上述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扩大产能,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并且在市场上加速形成OCA光学胶产品、复合涂层功能膜行业高端产品方面、离型膜进口替代。


    ▍部分高端产品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斯迪克功能性薄膜材料及电子级胶粘材料的销量不断增长,正是公司在行业中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过程。


    功能性薄膜材料是具有抗刮、反射、扩散、抗眩光、抗静电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的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广泛。3M、德莎、日东(Nitto Denko)等国际知名企业基本垄断了消费电子、汽车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使用的中高端市场。国内从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制造的厂商众多,但多数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且中低端产品占比大,想要突围比较困难。


    近年来斯迪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一直保持占比5%以上。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669项,其中发明专利190项。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斯迪克在分散聚合、涂层配方、精密涂布、涂层固化干燥等生产工序中形成了多项自有技术及专利技术,在部分高品质涂层材料细分产品的供给上实现了一定量的进口替代,并且不断提高高端产品所占比例。


    从公司创立以来,斯迪克就一直专注于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及薄膜包装材料,其中,产品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应用量是比较大的。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材料通过精密涂布、印刷、真空溅射、烧结等方式进行转化、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从而实现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特定功能。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范畴,通过研发出不同的涂层材料与不同的基材进行组合,实现保护、胶粘、导电、绝缘、屏蔽等多种功能,被广泛使用在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


    ▍涉及应用范围广、服务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强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目前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涉及应用范围广、服务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强,对我国电子制造业等支柱性行业的推动作用明显,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下游电子制造、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在传统压敏胶带制品制造业(即传统胶粘制品)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取得了爆发式增长。由于新兴产业具有高、精、尖等特点,传统的胶粘制品已无法满足其性能品质要求,从而催生了大量新兴应用需求。通过对新型材料设计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摸索改进,目前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下游新兴产业。国内部分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及制造工艺的持续研究,目前已掌握功能保护材料、光学功能薄膜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具备了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科技实力。


    ▍国际知名企业基本垄断中高端市场,国内厂商多数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且中低端产品占比大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是市场化、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间整体水平差异较大。3M、德莎、日东(Nitto Denko)等国际知名企业为行业内的先导者。这些企业历史悠久,行业经验丰富,研发生产等技术水平世界一流,产品种类齐全,销售 网络成熟,品牌认可度高,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上述企业基本垄断了消费电子、汽车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使用的中高端市场,并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内从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制造的厂商众多,但多数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且中低端产品占比大。国内少数起步较早且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厂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自主研发已经掌握部分高端材料的生产技术,并将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随着中低端市场的饱和,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由原来简单的价格竞争向技术和品牌竞争转变,从提供单一功能产品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转变。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将会加快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的步伐。未来只有在持续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 都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才能抓住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参与国际竞争。


    ▍从供给端来看,高段产品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供给端来看,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等核心要素的差别,低端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供应相对充足;高精度、特殊用途、附加价值高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技术要求高,设备精密度及生产工艺先进,仍由境外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覆盖多个行业的3M等企业垄断,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就需求端而言,随着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于新材料行业的大力支持,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行业基础性行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下游客户对高品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 我国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相关报告
  • 《明讯新材完成数亿元融资 深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6-18
    • 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讯新材”)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长石资本、复星、毅达及同创伟业等。 长石资本推送消息显示,明讯新材创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配套、新能源、环保节能等产业领域的光学薄膜材料、屏蔽散热材料、减震防水材料、表面保护膜材料、电子胶粘带材料、离型膜产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具备多年技术沉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消费电子品牌智能终端产品,是中国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 《泰山玻纤:建设国内一流玻纤碳纤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2
    • 作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二大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之一,2018年,泰山玻纤年产12万吨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式建成投入运营。凭借高生产效能、低能耗、环保等优势,该条生产线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首批优选项目,泰山玻纤吹响了新材料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的冲锋号。 提到“窑炉”,很多人脑海中总会是浮现这样的场景:炉子中熊熊燃烧的烈火,炉旁繁忙的工人,以及四周闷热、脏乱的环境。但走入泰山玻纤第六条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自动化的操作系统、数字化的监控室以及干净的工作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窑炉是我们整条生产线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依靠纯氧天然气燃烧系统和电助熔两套加热系统,将窑炉温度加热到1600多度,从而实现矿石粉料熔化成玻璃液的过程。”泰山玻纤总经理助理杨浩介绍。作为新生产线的主要技术创新点,这一环节上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无硼无氟环保玻璃配方、高熔化率大型池窑及顶烧纯氧燃烧技术,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氮氧化物的零排放,更是实现了整个生产线的环保要求。 作为玻璃纤维成型的关键过程——拉丝工序完成了玻璃液由液体向纤维的转变。经窑炉熔化好的玻璃液处在1280℃—1300℃之间,这个温度区域最适合玻璃纤维成型。玻璃液从先进的多孔数拉丝漏板的漏嘴中流出,通过冷却片、喷雾水、空调风的冷却加速成型。刚成型的玻璃纤维再涂敷上一层浸润剂,从而能增加玻璃纤维的韧性和强度,有助于纤维的后续加工。玻璃纤维直径很小,是一根头发直径的1/8—1/20。“玻璃纤维漏板是由铂铑合金制成的,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蠕变等众多优点,目前,我公司的漏板研发技术已经走在同行业领先水平。”泰山玻纤漏板分厂厂长张健骄傲地说。 若说泰山玻纤六号生产线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关键环节生产工艺的改造提升,那整个生产线大量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无疑是最大亮点。从窑炉、拉丝、烘干、物流、织物等等工序流程,采用了大量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将现场一些大量重复又不太复杂的操作全部用机器装置和机器人取代,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完整的自动化。穿梭在拉丝区和烘干区的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就是生产线智能化的一个集中体现:该车利用激光定位的原理,集自动扫描、自动定位、自动识别产品信息、自动分配、自动进炉等功能于一体,以每台AGV运输车替代4名人工的替代量,高效率完成两个区域的物流工作。 六线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设计规模12万吨,实际产能突破14万吨,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玻纤生产线之一。窑炉熔化率高,能耗低,与旧产能相比,生产效率提升105%,能耗降低38%,生产成本每吨降低650元,是目前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玻纤生产线。此外,六线集成众多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及自动化质量检测系统,配置AGV自动引导车等智能装备,实现了“设备智能化、物流自动化、控制信息化”,是目前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生产线。 正因为在生产工艺和科研开发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就了泰山玻纤六号线的“金字招牌”,其生产的连续性增强纤维、复合纤维及风电用纱等产品,凭借耐高温、耐腐蚀、强度大等多种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制造、风力发电等领域,产品利润比普通产品高30%以上,成为泰山玻纤在新材料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武器”。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泰山玻纤产业园由世界500强——中国建材集团投资兴建,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占地2200亩,建设8条玻璃纤维生产线及上下游产品生产线。产业园自2012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6条生产线,玻纤制品年生产能力超过65万吨。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第七、第八条生产线,浸润剂原料及下游制品深加工项目正在全面建设中。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投资过百亿元、产能过百万吨、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三百”级企业,安置就业5000余人,税收突破8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材料的发展必然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泰山玻纤将继续坚持‘调整、提升、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坚持玻纤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泰安中研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协同配合,向玻纤、碳纤复合材料产业延伸。”泰山玻纤董事长唐志尧对此充满信心。 下一步,泰山玻纤将在新规划3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内,集成投资350亿元,建设国内一流的玻纤碳纤复合材料产业基地,经过5到8年努力,把以泰山玻纤为依托的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500亿级骨干企业,推动泰安市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为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