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扬州大学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Multicolor rare-earth film with ultra-long afterglow for diverse energy-saving applications”的论文,报道了适用于多种节能应用的超长余辉多色稀土薄膜。
稀土余辉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光存储特性,在多样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广泛应用受限于溶剂兼容性差、发光效率低及单色发光等挑战。研究人员通过将ZnS与多种稀土荧光粉(包括(Sr0.75Ca0.25)S:Eu2+、SrAl2O4:Eu2+,Dy3+及Sr2MgSi2O7:Eu2+,Dy3+)共混,调控深陷阱机制,显著增强余辉性能与光捕获能力。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大面积(0.4 m×3 m)可调色余辉薄膜,其余辉持续时间超过30小时。该薄膜展现热释光特性,可集成于消防防护服以提升应急可视性。在温室环境中,其有效促进叶绿素合成并优化24 h周期内的植物生长条件。针对隧道与车库应用,薄膜可捕获并存储70 m距离内车辆前照灯光源。该薄膜的可扩展性与成本效益凸显其跨领域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标志着可持续照明技术的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