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导致视力丧失的常见糖尿病并发症,呈现与视网膜血管系统损伤相关的早期临床体征,在晚期影响神经视网膜。然而,在临床诊断为DR之前,血管变化和对神经细胞的潜在影响还不太清楚。为了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我们对10例患有糖尿病且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征(如微动脉瘤、出血)的供体,加上3只对照眼和1只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供体眼进行了组织学表型分型和定量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深层血管丛(DVP)和浅层血管丛(SVP)的毛细血管损失,以及神经视网膜效应。患有晚期DR的眼睛有严重的血管和神经损伤,而随机选择的10名糖尿病供体的眼睛表面上看起来正常。SVP与对照组的眼睛难以区分。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糖尿病供体视网膜DVP毛细血管脱落,毛细血管直径增加。然而,我们在脱落的毛细血管附近没有检测到任何局部的神经细胞丢失。相反,我们在所有糖尿病病例中观察到内核层细胞的细微泛视网膜损失(P < 0.05),与微血管损伤无关。总之,我们的发现证明了人类死后视网膜早期糖尿病相关损伤的一种新的组织学生物标志物;该生物标志物在临床DR诊断前的糖尿病人中是常见的。此外,毛细血管脱落和神经丢失之间的不匹配导致我们质疑微血管丢失直接导致DR早期神经变性的概念,因此糖尿病可能独立影响这两个读数。
文章亮点
在这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中,我们对患有糖尿病但没有DR的供体的死后视网膜进行了组织学分析。
我们在许多供体中发现,在浅丛没有变化或其他明显的DR体征的情况下,视网膜血管系统的深层丛有血管损伤。
我们还发现泛视网膜神经缺失与局部微血管非灌注在空间上没有相关性,甚至在没有血管损伤的组织中也是如此。
因此,视网膜神经变性似乎与DR早期的微血管缺失没有直接联系。
更深的神经丛灌注可以作为评估DR的一个有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