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 震荡格局难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13
  • 场演绎了曲线震荡行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虽有装置检修及“金九银十”支撑,但成本面缺乏利好,且需求难有大的改观,多空交织下,丙二醇市场将延续震荡,突破11000元/吨的几率不大。

    原料弱势运行

    从主要原料环氧丙烷来看,上半年持续在万元以上震荡整理。但下半年市场整体表现将逊于上半年,难对丙二醇形成支撑。

    据吉林宝源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旭介绍,7~8月,环氧丙烷处于需求淡季。目前下游暂无太多利好,且环保督察持续,下游开工率不高。由于需求面难有实质性好转,预计近2个月行情难大涨。“9月份在传统需求带动下,环氧丙烷市场氛围或有所提升。但红宝丽以及中信国安新增产能释放,加之韩国新增产能有望在四季度投放中国市场,供应量增加将挫伤业者信心,贸易人士对‘金九银十’不报太大希望。且从近2年市场走势来看,旺季不旺成常态。”张旭说。

    需求托举无力

    从下游不饱和树脂和软泡聚醚来看,下半年需求难提升,不能对丙二醇市场起到托举作用。

    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的最大下游,约占其总消费量的60%。受环保严查影响,北方地区关停取缔不少小型树脂厂,目前不饱和树脂行业开工率49%~50%。

    “在环保督察‘回头看’过程中,华东及华南等地仍发现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将对一些污染反弹比较厉害的区域严格督察。此举将对不饱和树脂开工率产生影响。此外,不饱和树脂终端需求具有季节性特点,7~8月正是传统淡季,下游建筑领域开工率不高。终端需求减弱,也会打压行情。”张旭说。

    软泡聚醚是丙二醇第二大下游。每年5~7月份为聚醚的需求淡季,下游海绵厂需求本就有限,加之环保严查,下游需求更加收紧。“‘金九银十’软泡聚醚市场或有好转,原料采购将放量,为丙二醇市场注入活力。”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表示。

    整体供应充足

    王春明表示,当前国内丙二醇市场处于饱和状态,虽然企业扩产步伐放缓,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总的来看,下半年企业检修装置较少,供应面整体充足,市场难有大的突破。由于短期供应趋紧,7月份市场有向好迹象,但8月份供应充足叠加需求淡季,丙二醇市场难有好转。‘金九银十’或有一波可操作空间,如果四季度厂家有检修,市场或有震荡向上的可能。”王春明说。

    综上所述,下半年丙二醇市场利空将占据主导,但由于厂家检修以及“金九银十”需求预期走好,整体将演绎震荡行情。

相关报告
  • 《丙二醇市场寒意正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2-10
    • 10月份以来,丙二醇市场遭遇寒流,价格持续下跌。以华东市场为例,价格从9500~9800元(吨价,下同)一度跌至11月底的8400~8600元。虽然近期价格小幅反弹200元左右,但后市来看,成本走软加之需求低迷,市场回暖暂无望。”山东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等市场人士作出如上判断。   供应面持续施压   据吉林宝源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旭介绍,10月份由于榆林装置负荷逐步提升,供应面宽松,而下游观望气氛浓厚,采购兴趣平淡,丙二醇行情走低,月内跌幅达到5.4%。进入11月份,丙二醇市场依然不见好转,加之此前检修装置重启,行业开工率回升至63%左右,供应增多,价格持续下跌。   “威尔斯丙二醇装置计划近期重启,届时现货供应仍将增加,进一步削弱市场的上涨动能。”张旭表示。   此外,国外产品大量涌入也增加了市场压力。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丙二醇5995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3.5%,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   金联创分析师王宁宁认为,丙二醇市场供应面难觅利好,加之需求淡季,供需矛盾难以改变,市场或延续疲软走势。   成本面预期走软   从原料环氧丙烷来看,近期商谈重心小幅上移。但终端需求在持续追买了3日之后,后劲稍显不足,或开启新一轮下探周期。   王宁宁表示,环氧丙烷上游原料丙烯受原油和下游聚丙烯影响,价格重心有望跌破8000元。丙烯价格下探,直线拉低环氧丙烷成本重心。后期来看,山东地区停车的丙烯装置陆续重启,且西北地区有下游装置检修,外放货源将增加。而下游买盘入市采购谨慎,成交仅维持刚需。   王春明认为,环氧丙烷终端需求进入淡季,持续性跟进动能不足,且华东进口货源下周即将报盘出货,加剧当地市场供应压力,价格有下行预期,对丙二醇在成本面上难形成支撑。   需求面托举无力   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最大下游。近期不饱和树脂市场表现清淡,厂家刚需采购原料,难带动丙二醇市场上行。   “受前期中美贸易战影响,不饱和树脂工厂订单较往年减量。加上环保加码,生产厂停工或减产增加,对丙二醇的需求进一步缩量,预计后市依旧偏弱。”王宁宁分析说。   王春明认为,不饱和树脂是相对弱势的行业,自身话语权相对较弱。原料价格降低不仅没给企业带来利好,反而造成产品跌幅更大,盈利空间收窄。加之环保成本及其他辅料成本费用也在增加,企业生产压力较大,目前开工率仅47%,对原料的采购难以放量。   此外,受乙二醇、二甘醇等产品冲击,丙二醇在中低端不饱和树脂上的应用基本被替代,仅有中高端工厂使用,这也是丙二醇市场难以走强的原因。   另一下游聚醚,随着11月底华东进口货逐渐抵达,现货资源呈现增长态势,下游阶段性补货基本完成,成交难以再集中放量,也将减少对原料丙二醇的采购量。
  • 《多因素致国际油价高位震荡》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1
    • 受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禁令、“欧佩克+”产能调整计划、美国遏制通胀的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期波动较大,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本月1日收于每桶115.26美元,8日升至每桶122.11美元,16日收于每桶117.59美元,油价虽波动频繁,但仍保持高位。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石油市场近期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供应紧张状况依然持续。当前,全球石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6月2日召开的“欧佩克+”部长会议发布声明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最近从封锁中重新开放,且经季节性维护后,全球炼油厂进口量预计将增加。 但与此同时,“欧佩克+”以保持市场平衡稳定为由坚持限产政策。“欧佩克+”本次部长会议虽决定上调产量,但事实上仅将9月份计划增产的43.2万桶/天提前平均分配至7月份和8月份,因此本次增产并未改善当前供需状态,会议声明发布后国际油价不降反升。此外,产能不足、局势动荡等因素导致大量产油国无法完成规定产量,根据欧佩克14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欧佩克国家5月份石油产量环比下降17.6万桶/天至2851万桶/天,远未达到“欧佩克+”协议规定的增长目标。 二是主要产油国保持协调合作。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本月3日通过的石油禁令要求欧盟国家在6个月后停止进口所有俄海运原油、8个月后停止进口俄成品油,俄石油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而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在能源领域始终支持俄罗斯。俄外长拉夫罗夫月初访问沙特时,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向其确认了海合会国家不会加入对俄制裁。本次“欧佩克+”会议将额外配额平均分配给沙特和俄罗斯,并未如西方所传言那样将俄排除在外,且同意将产能补偿期限延长至12月底,这有利于俄缓解生产和出口压力。此外,沙特配合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线调整,俄罗斯利用折扣手段积极扩张亚洲市场,5月份取代沙特成为印度第二大石油供应国,沙特则上调了7月份对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官方售价。 三是美西方多措并举平抑油价。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月份同比增长8.6%,涨幅创40年以来最高值。美国汽车协会日前表示,美汽油均价已达每加仑5美元左右,同比上涨62%。美国总统拜登承认这波通胀将会持续,呼吁采取更多措施抑制通胀,平抑油价。 为此,美国近期大力改善与沙特关系,两国官员频繁互访,拜登计划下月访问沙特。在能源方面,美一改此前施压沙特增产的策略,承认沙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试图通过更深层次的需求对接获得沙特在能源领域的支持。此外,美持续增加原油库存,美联储15日宣布了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受此影响美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下跌,WTI价格当日一度降至每桶115美元左右。有消息称,美计划放松对委内瑞拉石油的制裁,以便该国将原油运往欧洲,缓解欧盟国家能源短缺。 总体来看,地缘政治风险仍是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美西方对俄制裁不但造成本国油价上涨、通胀持续、经济承压,而且导致国际石油市场恢复供需平衡的难度增大。若冲突和制裁的负面影响无法消除,那么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状况或将持续。(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