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市场寒意正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2-10
  • 10月份以来,丙二醇市场遭遇寒流,价格持续下跌。以华东市场为例,价格从9500~9800元(吨价,下同)一度跌至11月底的8400~8600元。虽然近期价格小幅反弹200元左右,但后市来看,成本走软加之需求低迷,市场回暖暂无望。”山东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等市场人士作出如上判断。

      供应面持续施压

      据吉林宝源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旭介绍,10月份由于榆林装置负荷逐步提升,供应面宽松,而下游观望气氛浓厚,采购兴趣平淡,丙二醇行情走低,月内跌幅达到5.4%。进入11月份,丙二醇市场依然不见好转,加之此前检修装置重启,行业开工率回升至63%左右,供应增多,价格持续下跌。

      “威尔斯丙二醇装置计划近期重启,届时现货供应仍将增加,进一步削弱市场的上涨动能。”张旭表示。

      此外,国外产品大量涌入也增加了市场压力。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丙二醇5995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3.5%,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

      金联创分析师王宁宁认为,丙二醇市场供应面难觅利好,加之需求淡季,供需矛盾难以改变,市场或延续疲软走势。

      成本面预期走软

      从原料环氧丙烷来看,近期商谈重心小幅上移。但终端需求在持续追买了3日之后,后劲稍显不足,或开启新一轮下探周期。

      王宁宁表示,环氧丙烷上游原料丙烯受原油和下游聚丙烯影响,价格重心有望跌破8000元。丙烯价格下探,直线拉低环氧丙烷成本重心。后期来看,山东地区停车的丙烯装置陆续重启,且西北地区有下游装置检修,外放货源将增加。而下游买盘入市采购谨慎,成交仅维持刚需。

      王春明认为,环氧丙烷终端需求进入淡季,持续性跟进动能不足,且华东进口货源下周即将报盘出货,加剧当地市场供应压力,价格有下行预期,对丙二醇在成本面上难形成支撑。

      需求面托举无力

      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最大下游。近期不饱和树脂市场表现清淡,厂家刚需采购原料,难带动丙二醇市场上行。

      “受前期中美贸易战影响,不饱和树脂工厂订单较往年减量。加上环保加码,生产厂停工或减产增加,对丙二醇的需求进一步缩量,预计后市依旧偏弱。”王宁宁分析说。

      王春明认为,不饱和树脂是相对弱势的行业,自身话语权相对较弱。原料价格降低不仅没给企业带来利好,反而造成产品跌幅更大,盈利空间收窄。加之环保成本及其他辅料成本费用也在增加,企业生产压力较大,目前开工率仅47%,对原料的采购难以放量。

      此外,受乙二醇、二甘醇等产品冲击,丙二醇在中低端不饱和树脂上的应用基本被替代,仅有中高端工厂使用,这也是丙二醇市场难以走强的原因。

      另一下游聚醚,随着11月底华东进口货逐渐抵达,现货资源呈现增长态势,下游阶段性补货基本完成,成交难以再集中放量,也将减少对原料丙二醇的采购量。

相关报告
  • 《丙二醇: 震荡格局难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13
    • 场演绎了曲线震荡行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虽有装置检修及“金九银十”支撑,但成本面缺乏利好,且需求难有大的改观,多空交织下,丙二醇市场将延续震荡,突破11000元/吨的几率不大。 原料弱势运行 从主要原料环氧丙烷来看,上半年持续在万元以上震荡整理。但下半年市场整体表现将逊于上半年,难对丙二醇形成支撑。 据吉林宝源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旭介绍,7~8月,环氧丙烷处于需求淡季。目前下游暂无太多利好,且环保督察持续,下游开工率不高。由于需求面难有实质性好转,预计近2个月行情难大涨。“9月份在传统需求带动下,环氧丙烷市场氛围或有所提升。但红宝丽以及中信国安新增产能释放,加之韩国新增产能有望在四季度投放中国市场,供应量增加将挫伤业者信心,贸易人士对‘金九银十’不报太大希望。且从近2年市场走势来看,旺季不旺成常态。”张旭说。 需求托举无力 从下游不饱和树脂和软泡聚醚来看,下半年需求难提升,不能对丙二醇市场起到托举作用。 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的最大下游,约占其总消费量的60%。受环保严查影响,北方地区关停取缔不少小型树脂厂,目前不饱和树脂行业开工率49%~50%。 “在环保督察‘回头看’过程中,华东及华南等地仍发现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将对一些污染反弹比较厉害的区域严格督察。此举将对不饱和树脂开工率产生影响。此外,不饱和树脂终端需求具有季节性特点,7~8月正是传统淡季,下游建筑领域开工率不高。终端需求减弱,也会打压行情。”张旭说。 软泡聚醚是丙二醇第二大下游。每年5~7月份为聚醚的需求淡季,下游海绵厂需求本就有限,加之环保严查,下游需求更加收紧。“‘金九银十’软泡聚醚市场或有好转,原料采购将放量,为丙二醇市场注入活力。”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表示。 整体供应充足 王春明表示,当前国内丙二醇市场处于饱和状态,虽然企业扩产步伐放缓,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总的来看,下半年企业检修装置较少,供应面整体充足,市场难有大的突破。由于短期供应趋紧,7月份市场有向好迹象,但8月份供应充足叠加需求淡季,丙二醇市场难有好转。‘金九银十’或有一波可操作空间,如果四季度厂家有检修,市场或有震荡向上的可能。”王春明说。 综上所述,下半年丙二醇市场利空将占据主导,但由于厂家检修以及“金九银十”需求预期走好,整体将演绎震荡行情。
  • 《全球甲醇市场前景堪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29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MTO装置开工率下滑、甲醇燃料需求下降——据悉,IHS Markit负责合成气化学品业务的副总裁迈克·纳什(Mike Nash)表示,去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威胁、中国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经济性能和装置开工率下滑以及中国燃料中甲醇需求下降的影响,全球甲醇需求已经走软。在德国柏林召开的IHS Markit第37届全球甲醇年会上,纳什表示,IHS Markit已经下调了全球甲醇装置开工率水平预期,全球甲醇装置开工率水平预计从2020年开始下滑。 地缘政治影响需求 纳什表示,地缘政治正在导致国际甲醇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将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和需求下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正在破坏着两国的经济,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场,占全球总需求量的59%。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已经限制了从伊朗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甲醇,伊朗是甲醇的主要生产国。最近,沙特阿美石油生产设施遭遇袭击,表明沙特阿拉伯生产设施保护能力不足,而沙特也是一个主要的甲醇生产国。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有3个化工厂发生了爆炸和安全事件,其中包括两个甲醇和乙酰基工厂,这减弱了中国对的甲醇需求。纳什表示,这已经促使中国政府从严对国内化工厂的环境控制和检查,特别是小型化工厂,这会减少甲醛的产量。而甲醛是中国第二重要的甲醇需求领域,占其甲醇需求的23%。 MTO前景悲观 纳什表示,MTO的前景也将变得更加悲观,MTO是中国最大的甲醇需求领域,占其总需求的24%。中国的MTO包括甲醇制乙烯和丙烯,是全球制造烯烃成本最高的工艺路线。纳什表示,过去两年的低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改善了石脑油裂解装置的竞争力,并对MTO的经济性提出了挑战。 MTO的经济性能将是甲醇价格长期而主要的影响因素。IHS Markit称,预计未来10年,中国非一体化MTO装置的甲醇盈亏平衡价格将低于中国实际的甲醇价格。因此,中国MTO装置的平均开工率水平(目前约为79%)预计在2022~2026年下降到65%~70%。纳什表示,除非原油价格上涨,否则MTO将进入艰难时期。 IHS Markit称,中国的E10汽油政策旨在增加汽油中的乙醇含量,也将抑制甲醇和作为汽油调和组分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需求。2020年中国全面实施E10汽油政策将给MTBE在汽油中的使用带来重大挑战,当前中国每年有440万吨的甲醇用于生产MTBE。然而,由于中国当前在建的乙醇能力再加上现有产能远低于明年预计的需求量,有可能没有足够的乙醇来满足2020年全面实施E10汽油政策的需求。 新增产能即将释放 IHS Markit称,过去一年,受中国MTO装置经济性和开工率水平下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全球甲醇价格一路下跌。甲醇预计从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中期开始恢复,然后在2020年的下半年维持震荡走势。 与此同时,伊朗甲醇产能增速放缓也将被美国甲醇产能增速加快所抵消。纳什表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会推迟伊朗新建甲醇项目,而美国一些新建甲醇项目将比预期提前投产。 IHS Markit预测,2022年中国甲醇消费将下降,主要是因为来自MTO和燃料两大领域的甲醇需求下降。IHS Markit预计,2018~2024年中国甲醇需求的年均增速为1.9%,远远低于2008~2018年10%以上的年均增速。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已经令中国在2019年9月对美国甲醇进口关税从5.5%提高到30.5%。IHS Markit称,美国正在成为甲醇的净出口国,关税可能会导致美国的甲醇转向其他亚洲国家。IHS Markit称,未来5年,北美将有大约600万吨/年的新建甲醇产能投产。其中,美国将新建4套甲醇装置,特立尼达将新建一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