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A批准了布法罗河管理局关于减少尼亚加拉河污水和水污染的计划》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1
  • 发布时间:2023-05-22
  • 美国环境保护局和纽约州环境保护局已经批准了布法罗下水道管理局的计划,以减少来自布法罗市合流制下水道系统的污水量和雨水径流量。

    合流制排水系统输送来自建筑物的污水和来自街道的雨水,在暴雨期间被淹没,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送入当地水域。该计划已被纳入环保署向布法罗下水道管理局发布的法律命令。

    根据批准的计划,布法罗下水道管理局将实施一系列项目,以改善尼亚加拉河及其支流的水质,包括使用绿色基础设施来吸收和储存雨水,否则会增加原始污水流入当地水道的项目。水牛下水道管理局承诺在20年的时间里为这些项目投资3.8亿美元。

  • 原文来源:http://yosemite.epa.gov/opa/admpress.nsf/3881d73f4d4aaa0b85257359003f5348/f62f59fbdaee3abd85257cba005a497e!OpenDocument
相关报告
  • 《U.S. EPA和加利福利亚建议允许减少圣地亚哥污水排放进入海洋》

    • 来源专题:水体修复
    • 编译者:邹丽雪
    • 发布时间:2017-01-13
    • 圣地亚哥-今天,U.S. EPA和圣地亚哥区域水质控制委员会提议实施圣地亚哥城市污水排放许可证,以增加海洋水质保护和水资源的再利用。该城市Point Loma污水处理厂许可证将确保出水符合所有联邦和州的符合水质标准。 在2014年,该城市和环境组织签署了一项协议,为城市实施饮用水再利用计划。被称为圣地亚哥纯净水计划,这个计划最终将洛马每天产生的8300万加仑的废水从直排入海洋到转移至一个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一旦建成,该设施将提供高纯度的水,以加强当地的饮用水和其它水资源利用项目。 “圣地亚哥已作出承诺,以减少通过海洋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 EPA太平洋西南部代理行政长官Alexis Straus说。“今天的建议促使EPA和该州长期优先进一步采取行动来保护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水域。” “在之前城市的工作基础之上,EPA和圣地亚哥水利委员会提出的这个许可证和纯净水方案措施保护了我国沿海水域健康的同时也增加社区的抗旱能力,” David Gibson说,圣地亚哥水利委员会执行官。“对于其社区发展,它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本许可证是一个基于加利福尼亚和国家层面管理手段模型产出。” 区域水环境委员会连同EPA批准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系统许可证,以确保所有适用的水质标准能满足于联邦和州的要求。建议的许可证保持要求已满足未来五年的水质标准,并包括圣地亚哥纯水计划的要素,以减少海洋排放和增加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过去的十年中,Point Loma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稳步下降。例如,沉积物排放下降了25%。在未来的五年内,新的许可证要求城市完成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环境审查,以实现其纯净水的回用。先进的水处理设施建设将使城市在10年内再利用高度处理过的废水。 圣地亚哥市必须每五年申请一次许可证,以满足二级处理的要求。如果量和州的水质标准得到满足,EPA可能会对这些海洋排放标准进行修改。Point Loma污水厂已从1995年以来运作这样的修改,来确保能始终达到或超过联邦或州的排放要求。 在接下来的60天内,该机构公开征求许可证草案的意见,包括EPA的临时决定,根据工厂的绩效和承诺继续放弃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要求,实施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 圣地亚哥纯水计划反映了一个综合的水规划方法,该计划由美国EPA、加利福尼亚州、当地社区,企业和公民团体的成员共同支持。根据该计划,该市将投资兴建一个先进的净水设施,把废水变成资源,有助于满足该地区的供水需求,减少了对进口水的需求,并有助于保护海洋水质、减少污染排放。
  •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 》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4-24
    • 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向水污染宣战。“水十条”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同时,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希望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合力共治。 从“水十条”的238项具体治理措施中可以看到,有136项是改进强化的措施,诸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有90项是改革创新的措施,诸如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还有12项是研究探索性的措施,包括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等。 “行动纲领”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污染严重的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有保障,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市群中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以工业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动循环发展。 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量调度,保证重要河流生态流量。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发,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促进多元投资,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 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规建设项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治理目标管理,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全面推行排污许可。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良好水体和海洋环境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国家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逐年考核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各方履责到位。 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