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3-07
  •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入阐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引起与会代表热烈反响,为各地区各部门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一则消息刷屏。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从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到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时间,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明确、行动坚决、成绩突出,从根本上说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有力指导、科学指引。

    在看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要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就必须持续用力,驰而不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如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就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决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就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两会上,不少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共识、有体会,更有决心和信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神州处处就必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相关报告
  • 《中国绿色发展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6-04
    •  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中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将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认识到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过去40多年来,日本湖泊污染治理专家稻森悠平几乎每年都要访问中国多次,为中国湖泊治理出谋划策。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这些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立足中国国情,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   “我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非常关注。这几年我前往贵州、四川、浙江等地采访,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比利时财经杂志《走进比利时》总编辑弗朗索瓦·曼森说:“中国一些农村地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生活环境,蹚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去年,我到浙江松阳县采访,那里山青水绿,茶园飘香。由于当地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高,茶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柬埔寨新快新闻网记者唐·占勒提拉多次赴华采访,眼见中国城市里的绿色日益增多。“我看到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中国不断完善环保法律制度,民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深刻认识到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经常往来于俄中之间参加交流活动,对中国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国政府积极落实环保政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让生产生活环境更加良性循环,这符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并严抓落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从探索城市绿色发展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退耕还林到荒漠变森林,中国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小柳秀明用专业数据说明北京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他注意到,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所增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和参考。”   “中国在保护生态方面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并严抓落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中国清华大学与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共建的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巴方负责人苏珊娜·卡恩认为,中国大力投资清洁能源等技术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进步作出贡献。“中巴中心的建立促进了两国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其中生物柴油是我们合作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国专家研发的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室主任旭日夫和该所博士贺西格图雅去年曾赴中国多地考察。“鉴于地理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似,塞罕坝从荒漠变森林的经验对蒙古国很有借鉴意义。”旭日夫感受到,中国将发展经济和保护自然协同推进,积累了成功经验。贺西格图雅表示,中国很多农村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效果显著。“比如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属于范例。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在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洪风看来,中国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也让周边国家从中受益。“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山水相连,中国加强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也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保。”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需要各国齐心协力,拿出更多实际行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弗朗索瓦·曼森注意到,“在中国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我们希望中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各国应携手合作,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唐·占勒提拉表示,去年的北京世园会成为中国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让其他国家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中受到启发。中国绿色发展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重要贡献,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德国能源观察集团主席汉斯—约瑟夫·费尔访华时,中国在戈壁周边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举措将带来巨大的生态优势,通过碳汇为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费尔认为,中国不断推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应用,使零排放技术的价格更低廉,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多推广。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海洋与湖沼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赫尔南德斯·贝塞里尔强调:“保护全球生态环境,需要各国齐心协力,拿出更多实际行动。尤其在当下全球面临疫情挑战,各国都应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共同目标下,加强团结合作。”   “中国带头落实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坚定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在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方面,中国技术、中国方案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埃及国家科研中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叶哈雅表示,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成功探索,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作出重大贡献。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03
    • 7月11日,宜宾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市委党校江南会堂召开。市委书记刘中伯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长江首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振华,市政协主席吕晓莉,市委副书记邓正权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刘中伯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始终以最强的政治自觉肩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以最坚决的态度狠抓中、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以最有力的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刘中伯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全国、全省一样,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问题多、压力大、责任重,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刘中伯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书记彭清华“万里长江第一城,首先必须是生态第一城”的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切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刘中伯强调,要压紧压实责任,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总体设计与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考核问责、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市领导宁坚、蒋刚、谢杰、唐浪生、李敏、李学焦、陈厚生、吴勇、廖文彬、张平、王萍、孙小川、张世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蒋世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 五粮液集团公司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各巡视组组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县(区)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志;临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市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市环境保护局领导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县(区)环境保护局、临港开发区规建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