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电产业链园项目落户南通高新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09
  • 4月30日,由苏州纳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半导体光电产业链园项目签约落户南通高新区。

    该项目以资本为支点,以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发展经验为蓝本,以“半导体光电产业”为主导,“智能制造”为辅助,其他战略新兴产业为补充,引入科研院所和国际创新中心,设立科技园配套产业基金,打造集“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百亿级产值的泛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据悉,项目总投资30亿元,拟吸引40家左右高科技企业,力争引进和自主培育2至3家上市企业,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超50亿元。

    当天,高功率光电芯片及器件、模块及应用组件的研发、制造项目——度亘激光项目同时签约落户南通高新区。

相关报告
  • 《总投资295.2亿元 22个半导体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淮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6
    • 11月3日上午,以“芯时代、新使命,芯高地、新机遇”为主题的2018淮台半导体产业合作恳谈会顺利召开,与会各方人员就淮台两地关于半导体产业的合作与未来开展深入交流,并见证22个半导体产业链项目成功签约。 本次会议是台商论坛·2018台湾周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共淮阴区委、淮阴区人民政府、淮安市台办共同承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丽新在会上讲话,副市长赵权主持会议。刘泽宇、朱晓波、陆益民、张在明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绍曾、江苏时代芯存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等来自两岸的100多位半导体行业客商代表出席会议。 蔡丽新发表讲话时说,半导体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最具引领力、渗透力、爆发力的革命性产业,其影响深远、决定未来、大有可为。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半导体产业作为全面转型的战略举措,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已发展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蔡丽新表示,进一步推动淮台半导体产业合作,有利于加快打造淮安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对此,淮安将以更优的政策加快半导体产业集聚,在向上政策争取、建立产业基金、人才招引储备、技术交易引进、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扶持政策和优质服务。将以更好的平台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平台助力,按照“产业链+大院大所+平台”的思路,进一步优化集群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分工协作,着力构建“一核三基”的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以淮阴区为集群发展核心区域,以淮安高新区为主要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半导体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将以更强的力度推动半导体产业壮大,重点支持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依托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形成半导体产业集聚的“强磁场”,不断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进驻,打造智芯特色小镇,吹响淮安半导体产业加快发展的集结号。 区委书记、淮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泽宇在致辞时表达了对未来淮安高新区必将树起半导体产业的新地标、成为世界“芯”地图上“芯高地”的十足信心。刘泽宇说,我们有难得的机遇。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淮安高新区积极融入淮台交流大平台,以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两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为支撑,主攻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为半导体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有健全的配套。江苏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省内唯一以半导体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智芯小镇正在全力推进,为半导体高端人才引留、创新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配套保障。此外,还积极构建了“1+6”园区发展格局,规划了六个园中园,为承接各类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我们有优质的服务。全面推行“五个一”帮办服务机制,全程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营造亲商重商优商的浓厚氛围。同时,连续两年举办了淮安国际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持续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产业发展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刘泽宇表示,淮安高新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一方面全力服务好集中签约项目,当好“店小二”,确保项目快速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借鉴行业先进理念,紧盯行业发展动向,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借梯登高、借力发展,努力寻求全面合作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互利共赢的最大同心圆。 恳谈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晓波,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桑绍淮分别代表淮阴区政府、淮安高新区与半导体产业链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签约。桑绍淮作淮安高新区半导体信息产业推介发言;夏绍曾、张龙等半导体产业企业家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据了解,近年来,淮安高新区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网络、新兴的产业体系、良好的创新生态等优势,围绕建设半导体产业全链条和全国半导体产业基地目标,专门出台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予以支持,重点引进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实现了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具备了半导体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优越条件。本次签约的22个项目,总投资295.2亿元,外资9亿美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8个,超100亿元项目1个。上游的半导体设计及设备制造项目5家,中游的芯片生产、封装测试项目4家,下游的应用、配套服务项目9家,半导体载体平台项目1家,产学研项目1家,半导体基金项目2家。
  • 《合肥高新区 矢志不渝 打造半导体产业“领跑方阵”》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09
    • 2019年11月,以“走进AI世界,从芯看世界”为主题的全球人工智能分会在合肥拉开大幕。合肥高新区成为此次峰会的耀眼“明星”:四维图新、芯纪元等18家优质企业先后落子,作为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发展基地,合肥高新区已聚集集成电路企业190余家。以2019年为例,引进集成电路项目48个,总投资约80亿元,落地项目涵盖第三代宽禁半导体领军企业世纪金光等高精尖企业。目前已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全产业格局,助力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成功获批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创新策源地加速形成 日前,从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公司自主研发完成MEMS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数据显示,芯片性能指标精度达到0.1℃,该芯片是额温枪的核心部件,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订单已排到了5月下旬,随着产能的进一步加大,传感器芯片制造、组封装日产量从1万颗将提升到10万颗以上。 由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技术专家创立的安徽安努奇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7年就投入研发,已定型并推出四十余款滤波器产品,尤其在超高性能集成无源器件(SPD)、低温共烧陶瓷(LTCC)、声表面波(SAW)等领域,成为国内拥有全类型滤波器研发、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公司。在2019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5G大会上,发布了基于SPD工艺的Sub-6GHz频段的滤波器芯片,对于5G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其核心的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1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3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 合肥微纳和安徽安努奇只是近年来知名企业纷至沓来的缩影,在设计环节,台湾联发科、台湾群联、敦泰科技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在封装测试环节,矽迈微电子建成投产,富满电子、华证科技等领军企业布局高新;在设备材料环节,紧盯核心配套,引进美国福尼克斯光罩、日本爱发科等重点企业;在设备环节,培育和引进了芯碁微装、安徽大华、知常光电等专用设备企业。 知名企业的陆续布局,带来的是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发科技车载芯片工程实验室项目、合肥知常光电科技超光滑表面无损检测省级重点实验室、新思科技制造类EDA研发中心等重点企业技术平台陆续投入使用;中电38所发布“魂芯二号”产品、华米科技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首科AI芯片“黄山1号”量产落地;安徽芯智科技业界首款车规级AI语音芯片正式发布;安努奇自主研发的中国首颗5GNRSub-6GHz滤波器芯片,实现高端射频滤波器的国产化;芯碁微装生产的半导体无掩模光刻设备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截至2019年底,区内共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23个,企业申请专利1400余件,合肥高新区正逐步成为半导体产业的创新策源地。 服务平台日臻完善 营商环境又“亲”又“清” 栽得梧桐树,能引凤凰来。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平台建设,为企业培育沃土,为产业厚植优势,让各类人才在园区这片热土上梦想成真。 好钢用在刀刃上,真金白银投入重点领域。园区先后投资6000万元,打造合肥市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验证公共服务平台(ICC),提供MPW流片、EDA授权、IP咨询、测试验证、培训教育等服务,四年来累计服务396家次;获批工信部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打造信息技术领域新型双创基地,推动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院校建立人才对接平台,狠抓人才需求提前量,强化示范微电子学院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优势,引进半导体领域知名人才服务提供摩尔精英总部落户合肥,支持宏晶微电子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利用国际人才城加大半导体人才的引进。 营商环境又“亲”又“清”是合肥高新区的一大优势。 首重政策的全局性作用,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政策,为半导体企业提供精准扶持;成立半导体投资促进中心,做好内培外引,为半导体企业在项目引进、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一基地一园区”,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大厦近百家企业入住。规划2000亩半导体产业示范园,用于承载项目落地。高标准建设半导体专业厂房和研发楼用于“筑巢引凤”,一期占地77亩,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贴身服务精准了解企业需求,建立项目调度、金融对接、专家咨询、上市服务等机制,召开协议会近百场,解决企业在外汇付出、出口退税、土地指标、人才支持、基金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了又“亲”又“清”的营商环境。 举措叠加之下,园区半导体产业动力澎湃。截至2019年底,合肥高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95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分别是2015年的2.8倍、2.3倍。区内现有设计类企业146家、制造类企业1家、封装测试类企业9家、设备材料类26家、其他类企业13家,初步形成了半导体全产业链格局,13家设计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设计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十。合肥高新区目前是安徽省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9年基地实现产值284亿元,是2015年的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