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掀起锂离子电池投资浪潮 为储能发展做好准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9
  • 你可能已经听说了欧洲正在掀起的投资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浪潮。欧洲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协调和领导了其中的大量活动。这一联盟的牵头方是创新和技术推进机构EIT InnoEnergy。
    Bo Normark是EIT InnoEnergy一名重要人物。Normark曾就职于ABB,在电气工程行业工作了近40年。在成为EIT InnoEnergy智能电网和储能专题负责人后,他又担任了目前的产业战略总监一职。
    从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瑞典输电系统运营商Svenska Kraftn?t到日本可再生能源研究所,Normark在家乡瑞典和国际上担任了多个领导委员会和顾问职务。几年前,Normark为本网站撰写了一篇广受欢迎的文章,阐述了教育对行业利益相关方适应“储能时代”的重要性。
    Bo Normark做为EIT InnoEnergy的高管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讨论了储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采访的部分内容也被我们的专题文章《锂电池仍将引领潮流...... 》所采用,您可以在最新一期技术季刊《PV Tech Power》中阅读此文,可在PV Tech Store购买季刊。

相关报告
  • 《又有11亿元投资落实!欧洲锂电发展驶进“快车道”》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07
    • 欧洲动力电池短缺,锂电产业链上的材料也短缺,但这一局面正在悄悄地改变。 近日,据外媒报道,英国化工企业庄信万丰获得了来自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的9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贷款以及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供的4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亿元)贷款。 据了解,庄信万丰将利用这笔资金(7.3亿元+3.7亿元=11亿元)在波兰科宁建设一座正极材料工厂,这将是庄信万丰增强型镍酸锂(eLNO)的全球首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0000吨。 该工厂计划于2022年投产,后期有可能追加投资将产能扩大10倍,以达到年产能10万吨的规模。 庄信万丰此举布局锂电材料可谓适逢其会。 首先,在波兰,LG化学正在扩大产能,其对动力电池材料的需求相当大。 其次,欧洲正在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号称欧洲的“宁德时代”的Northvolt,其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规划于2021年实现大规模生产。英国Britishvolt则计划于2023年为电动汽车和储能提供电池。此外,还有挪威Freyr、法国Verkor等企业将大规模生产锂电池。 第三,包括三星SDI、LG化学、SKI、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杰士汤浅等亚洲电池企业也宣布将在欧洲建立大型电池工厂,为欧洲客户提供动力电池,投产时间基本在2020-2023年左右。 这意味着欧洲将对锂电池正极材料产生强劲需求,从而为庄信万丰在欧洲设立大型材料工厂提供支撑。 笔者注意到,除了庄信万丰之外,优美科和巴斯夫也正在欧洲建设大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据了解,庄信万丰于1817年建立现在于伦敦,是一家全球性专用化学品公司,致力于发展催化剂、贵金属和专用化学品核心技术。 2014年,庄信万丰从锂电正极材料入手,先后收购了A123和Phostech的生产基地、Süd-Chemie锂电业务部等全球领先单位,一跃成为拥有完整知识产权、顶尖技术人才及先进试验/生产中心的正极材料生产商。
  •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中的明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0
    • 日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其中,惠廷厄姆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古迪纳夫经过反复实验与验证,发现钴酸锂比硫化钛更适合储存锂离子,进而显著提高电池的电压平台。吉野彰在此基础上,采用锂离子代替纯锂,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备实际应用条件。 之所以被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无论在电池正负极还是在电解质中,锂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其他储能电池相比,其突出优点在于单位体积的储存能量高,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前不必顾及电池的用电深度,同时,能量转换率高、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随着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于1991年投入市场,锂离子电池迅速实现大范围应用,是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的主流储能形式。 由于特有的技术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军事基地储能。高原、边防、海岛部队距后方基地远,能源补给线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不仅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还具备削峰填谷等功能,是解决偏远军事基地能源保障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遭到火力打击时,容易冒烟、起火,甚至引起爆炸。 野战供电。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方舱式储能系统没有柴油发电机噪声大、红外特征明显等问题,显著增强了电能保障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但针对野战供电环境,锂离子电池存在低温性能差等问题,如在-40℃条件下,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不足室温条件下的一半。 高能武器电源。电磁炮、激光、高功率微波等新型高能武器装备运用越来越广泛,定向能武器输出功率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以优异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可用于高能武器的电源。不过,随着高能武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车载和机载武器小型化、轻量化要求。 无人装备动力源。目前主流的小型和微型无人装备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但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源的无人机,续航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是制约军用无人装备实战化应用的最大问题。 单兵电源。随着单兵装备信息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趋势加快,对电能的需求急速增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各国单兵装备的主力电源。不过,随着单兵和班组作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士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得不携带更多电池。目前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是制约未来士兵连续作战的瓶颈技术。 因此,未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高能量密度。随着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相同体积或重量条件下电池所蕴含的能量更大,可全面提升无人机、水下潜航器、单兵装备等的续航时间与续航里程。二是高安全性。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可燃有机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在遭受炮火打击后不会引起二次爆炸,满足大型军事基地、储能方舱等对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的需求。三是高环境适应性。提升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以及电解液的电导率,使电池能够在严寒条件下正常充放电,从而有效增强野战电站和武器装备等的全域作战能力。四是高功率密度。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新型武器能量瞬时释放的脉冲功率需求。 能源是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大型军事基地到单兵班组,从空天飞行器到水下装备,锂离子电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在军事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