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中的明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0
  • 日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其中,惠廷厄姆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古迪纳夫经过反复实验与验证,发现钴酸锂比硫化钛更适合储存锂离子,进而显著提高电池的电压平台。吉野彰在此基础上,采用锂离子代替纯锂,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备实际应用条件。

    之所以被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无论在电池正负极还是在电解质中,锂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其他储能电池相比,其突出优点在于单位体积的储存能量高,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前不必顾及电池的用电深度,同时,能量转换率高、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随着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于1991年投入市场,锂离子电池迅速实现大范围应用,是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的主流储能形式。

    由于特有的技术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军事基地储能。高原、边防、海岛部队距后方基地远,能源补给线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不仅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还具备削峰填谷等功能,是解决偏远军事基地能源保障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遭到火力打击时,容易冒烟、起火,甚至引起爆炸。

    野战供电。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方舱式储能系统没有柴油发电机噪声大、红外特征明显等问题,显著增强了电能保障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但针对野战供电环境,锂离子电池存在低温性能差等问题,如在-40℃条件下,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不足室温条件下的一半。

    高能武器电源。电磁炮、激光、高功率微波等新型高能武器装备运用越来越广泛,定向能武器输出功率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以优异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可用于高能武器的电源。不过,随着高能武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车载和机载武器小型化、轻量化要求。

    无人装备动力源。目前主流的小型和微型无人装备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但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源的无人机,续航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是制约军用无人装备实战化应用的最大问题。

    单兵电源。随着单兵装备信息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趋势加快,对电能的需求急速增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各国单兵装备的主力电源。不过,随着单兵和班组作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士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得不携带更多电池。目前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是制约未来士兵连续作战的瓶颈技术。

    因此,未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高能量密度。随着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相同体积或重量条件下电池所蕴含的能量更大,可全面提升无人机、水下潜航器、单兵装备等的续航时间与续航里程。二是高安全性。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可燃有机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在遭受炮火打击后不会引起二次爆炸,满足大型军事基地、储能方舱等对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的需求。三是高环境适应性。提升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以及电解液的电导率,使电池能够在严寒条件下正常充放电,从而有效增强野战电站和武器装备等的全域作战能力。四是高功率密度。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新型武器能量瞬时释放的脉冲功率需求。

    能源是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大型军事基地到单兵班组,从空天飞行器到水下装备,锂离子电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在军事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报告
  • 《价格与锂离子电池相当 印度公司研发快充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4
    • 据外媒报道,印度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电池,可以在15分钟内为电动汽车(EV)充满电,从而让终端客户能够负担得起电动汽车。该电池由印度孟买一家名为Gegadyne Energy的初创公司研发,该公司表示已经为该电池申请了专利,而且可能在2020年实现商业化。   现在,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40%,为了让电动汽车更易被终端用户采用,电池成本下降的同时,充电时间也必须减少。   目前,锂离子(Li)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自2006年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需求刚刚出现以来,到2016年,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需求占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的50%。但是,此类电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充电,因此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印度公司利用了一项新技术,可将超级电容器的快速充电能力与传统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相结合,采用了静电荷存储和快速法拉第动力学反应的概念。   Gegadyne Energy公司首席技术官Ameya Gadiwan表示,研究该电池的目的是取代现有电池,并且新电池将以圆柱形、软包和方形的形式提供。   在锂离子电池中,能量是以电化学的形式存储,导致电池充电速度慢,电池的整体循环寿命短。相比之下,由研究人员设计的新款电池结合静电学和电化学工艺存储能量,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比传统电池长近50倍,充电时间更短,充电速度也更快。   Gadiwan表示:“目前,我们在研发经过第三方验证的电池原型和电池组,并将在未来12个月内在印度进行小批量生产。”同时还表示,该电池组的价格范围将与锂离子电池相当。该公司预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价格将进一步下降。该公司主要面对是电动汽车市场就,但是其电池也可用于其他消费设备、电信塔和固定储能系统等。
  •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方法取代电池中的镍和钴,生产更清洁、更便宜的锂离子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7-14
    • 研究机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及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公司。 研究人员:通讯作者Jinhyuk Lee(麦吉尔大学采矿与材料工程系助理教授)、第一作者Hoda Ahmed(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及合作团队。 研究内容: 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熔盐合成法(NM合成法),用于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无序岩盐(DRX)。该方法通过两步控制(促进成核+限制生长),直接合成出尺寸均一(<200纳米)、高结晶度的DRX颗粒,无需后处理研磨。相比传统方法,新材料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85%容量(性能提升2倍以上),解决了DRX颗粒尺寸与稳定性难以控制的行业难题。 效果与意义:环保与经济性?:减少对镍、钴等昂贵/稀缺金属的依赖,降低电池成本。?产业化潜力?:首次实现DRX材料的大规模一致性生产,推动其在电动车及可再生能源存储中的应用。?技术突破?:熔盐工艺提升合成效率,为下一代可持续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铺路。 原文链接: Hoda Ahmed et al, Nucleation-promoting and growth-limiting synthesis of disordered rock-salt Li-ion cathod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10.1038/s41467-025-60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