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700W+上屋顶,掀起分布式光伏升级新浪潮》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3-06
  • 700W+上屋顶,掀起分布式光伏升级新浪潮
    2024.02.29
    2月29日-3月2日,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上,天合光能 全新升级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至尊N型625W单面组件新品及防积灰组件新品等分布式全场景产品矩阵 闪耀登场,正式拉开2024分布式光伏新篇章,全方位赋能国内分布式市场。
    由于单体应用场景面积有限,提高分布式光伏投资的收益率关键在于提升整体装机容量、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分布式市场迫切需要高功率高发电量、更低BOS成本的组件, 天合光能720W系列组件领衔的分布式产品矩阵应运而生,掀起分布式光伏升级新浪潮。

    700W+组件上屋顶成大势,至尊N型720W升级引领
    光伏7.0时代已经到来,组件功率的增加推动光伏度电成本持续降低已成为共识。700W+超高功率组件在BOS和度电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已然得到地面电站市场验证,顺应分布式场景需求,700W+超高功率组件上屋顶成为大势所趋,也是终端用户具有前瞻性的选择。


    天合光能至尊N型720W超高功率组件于展会当天惊艳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咨询。得益于新一代i-TOPCon先进技术升级,载流子增强烧结技术提效0.3%+,至尊N型大版型功率再度升级,达到720W。得益于高功率、低开路电压的优势,至尊N型720W组件具有显著的BOS成本优势。低电压设计能提升组串功率,减少组串数,进一步减少对应的PV线缆、支架用量,相应的资金投入也会降低。与182N-625W组件相比,至尊N型720W组件在气温-10℃、1100V系统电压下,单串组串比182组件多串2~3块组件,单串功率提高24.4%,极大地降低了系统BOS成本。

    户用和工商业场景的7.0时代:BOS成本省了4.02分/W
    在户用分布式场景下,以河南郑州某户用屋顶测算项目为例,与182N-625W组件相比, 至尊N型720W组件在同一户用屋顶装机量提升4%,BOS成本节省约4.02分/W, 在新一代超高功率组件中系统价值全面胜出。


    在工商业分布式场景下, 由于至尊N型720W组件组串功率更高,可大幅减少PV电缆用量和支架导轨,而组件块数的减少也相对节省了安装费用,在BOS成本方面领先市面同类产品1-2分/W。这将成为低碳化、能耗双控下业主选择超高功率组件的关键原因。


    展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8家客户代表到场参与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生态合作伙伴战略签约仪式。此次战略签约体现了国内客户对天合光能产品的认可。未来,天合光能也会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中版型升至625W,分布式全场景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此次亮相展会的还有 中版型至尊N型625W单面组件新品 ,这款组件基于工商业屋顶场景需求进行研发,完美适配工商业彩钢瓦屋顶场景。在工商业光伏项目里,多数屋面以彩钢瓦结构为主,承重能力有限,至尊N型625W单面组件重量不到29公斤,完全符合中国彩钢瓦屋面承重≤15kg/m 2  的要求,两人即可轻松搬运,同时,该款组件兼容多种安装方式,屋顶施工更轻便。与市面上同类型72片组件相比,至尊N型625W单面组件功率高出35W,BOS成本更低;组件拥有2382mm1134mm标准版型,市场接受度极高。


    此外,亮相分布式产品矩阵的还有天合光能防积灰组件新品。针对分布式场景中组件易积灰从而减少组件发电量的客户痛点,天合光能研发团队通过优化边框设计,采用无A面结构有限减少灰尘/积雪堆积,减少清洗频次、提高发电量、保障业主收益。经过一个月的户外实测对比,天合光能防积灰组件相比常规组件的发电增益可达2.75%。


    作为光伏行业的引领者,天合光能于两年前推动600W+高功率组件上屋顶,引领分布式光伏跨入600W+时代,600W+组件在户用和工商业市场的可靠性和系统价值已获得市场的全面认可,成为分布式屋顶的“标配”。如今,随着光伏行业步入700W+时代,再次率先引领高价值700W+组件上屋顶,正在成为分布式光伏的主流应用趋势。
    以客户为中心,未来,天合光能将不断完善分布式全场景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分布式700W+光伏解决方案,为加速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实现美好零碳新世界不断贡献天合力量! .
  • 原文来源:https://www.trinasolar.com/cn/resources/newsroom/thu-02292024-2029
相关报告
  • 《阿特斯携手11家光伏领先企业推进600W+分布式应用,加速分布式产业高端化、低碳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3
    • 12月10日,第五届分布式光伏嘉年华研讨会如期在苏州举行。会上,阿特斯、东方日升、固德威、古瑞瓦特、华为、锦浪、上能电气、天合光能、天合智慧分布式、阳光电源、正泰太阳能以及正泰电源共12家主流组件、逆变器厂商(按首字母排序),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宣布联合推进600W+超高功率组件分布式应用,助力分布式跨越发展。 阿特斯与行业领先企业共迎分布式光伏发展新契机,为全球碳中和发展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12家领先光伏企业战略签约,600W+成为分布式应用新趋势 在“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和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成为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12月初,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最新规划,更是明确鼓励开展屋顶光伏建设,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 为了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场景的光伏发展,12月10日,包括阿特斯在内的12家主流组件、逆变器厂商共同举行战略签约仪式,联合声明共同推进600W+超高功率组件分布式应用,构建600W+分布式应用体系,推动分布式产业结构高端化、分布式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 此次签约,行业上下游各领先企业本着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推动组件技术进步、功率提升以及提速分布式光伏项目降本的宗旨,按照“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将结合自身在组件产品、逆变器等在内的先进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双方合作边界,在项目、产品、技术交流、科学研发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资源共享,提速分布式光伏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600W+分布式应用体系,推动分布式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户用和工商业清洁高效低碳的用能结构,持续提升分布式场景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 战略签约的达成,意味着600W+超高功率组件正在成为分布式光伏的必然趋势,行业上下游各方也已为超高功率组件在分布式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最坚实保障,分布式光伏正式迈入600W+超高功率时代。此次签约各方将携手,共同助力整县推进政策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 《河北: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200万千瓦以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7
    • 国际能源网获悉,近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工作目标: 2024年,启动一批具有丰富屋顶、闲散空地资源和较好电力消纳能力的开发区,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建设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30个左右。 2025年,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次启动一批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60个左右。 2026年,全面推进全省剩余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力争到2030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各类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分布式新能源助推开发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初步显现。 《通知》要求合理界定开发范围,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原则上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范围内已建成的企业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实施;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面积全域内实施。 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式: 1.整体推进模式。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后,可采取由开发区管委会主导整体推进模式,整合资源优选投资合作对象,规模化推进。整体推进模式要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在建、已报装项目仍由原开发企业继续主导开发。 2.联合开发模式。支持在开发区内注册法人实体的能源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能源开发企业与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合作,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 3.自主开发模式。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自主开发。 在政策支持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按照相关规定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单体规模不超过5万千瓦。同一主体开发的同类型项目可打捆办理项目核准(备案)及开工前各项手续。 配储方面,试点开发区新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参照2023年保障性并网项目管理要求和建设标准配置或租赁一定比例储能设施,可不受可开放容量限制。配套储能应与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在同一220千伏供电区域内,同步建设、同步并网,并承诺参与调峰,接受电网统一调度。 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过程中要优化提升地方行政部门服务能力,及时为项目审批、并网提供所需材料;电网公司要结合项目报装容量、负荷和电网情况提供接入方案,支持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对分布式新能源的认识,提高企业主体积极性;不得向开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资源出让等费用,不得将配套产业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此外,试点开发区建设期为2024-2025年,试点建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试点期内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政策执行。根据试点建设情况,适时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广。 原文如下: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 冀发改能源[2024]872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张家口市能源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现将《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0日 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推动新型能源强省深入实施,进一步发挥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在促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企业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区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产业用电负荷需求和未来产业项目布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年,启动一批具有丰富屋顶、闲散空地资源和较好电力消纳能力的开发区,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建设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30个左右。 2025年,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次启动一批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60个左右。 2026年,全面推进全省剩余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力争到2030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各类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分布式新能源助推开发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初步显现。 二、工作任务 (一)合理界定开发范围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原则上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范围内已建成的企业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实施;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面积全域内实施。 (二)积极探索不同开发模式 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式。 1.整体推进模式。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后,可采取由开发区管委会主导整体推进模式,整合资源优选投资合作对象,规模化推进。整体推进模式要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在建、已报装项目仍由原开发企业继续主导开发。 2.联合开发模式。支持在开发区内注册法人实体的能源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能源开发企业与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合作,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 3.自主开发模式。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自主开发。 (三)创新应用环境 1.绿色用能替代。即开发区内企业利用自有屋顶、闲散空地开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提高终端用能绿色电力比例的项目。 2.推行绿色交通。即开发区或区内企业通过分布式新能源建设,为区内使用新能源的交通设施提供电力服务的项目。 3.开展绿色园区建设。即在不同企业主体组成的同一开发区或同一增量配电区域内,利用区域内屋顶、闲散空地开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满足区域内负荷绿色用能需求的项目。 三、试点支持政策 (一)屋顶分布式光伏不设置规模上限 利用试点开发区内企业固定建筑物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不设置单体规模限制。期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照国家最新政策执行。 (二)优化分布式新能源管理程序 开发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或行政审批部门备案;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按照相关规定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单体规模不超过5万千瓦。同一主体开发的同类型项目可打捆办理项目核准(备案)及开工前各项手续。 (三)优化可开放容量管理 试点开发区新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参照2023年保障性并网项目管理要求和建设标准配置或租赁一定比例储能设施,可不受可开放容量限制。配套储能应与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在同一220千伏供电区域内,同步建设、同步并网,并承诺参与调峰,接受电网统一调度。 (四)加快配电网数智化改造升级 以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电网消纳分析和研究,统筹区域负荷水平,适度超前规划变配电布点,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提升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切实满足试点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 (五)多种方式支持市场消纳 各开发区要积极引导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基于园区或者工厂用能水平和负荷特性选择“全额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模式,优先支持全额自发自用和具备可调节能力负荷的项目建设。涉及“自发自用”上网模式的,用电方、发电项目应位于同一所有权人的同一土地范围内。 鼓励分布式光伏项目装配分时计量设备,在系统高峰时段按高峰电价结算,在低谷时段按低谷电价结算,合理反映分时发电价值。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以独立或聚合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以市场化方式消纳。 (六)优化服务保障 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过程中要优化提升地方行政部门服务能力,及时为项目审批、并网提供所需材料;电网公司要结合项目报装容量、负荷和电网情况提供接入方案,支持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对分布式新能源的认识,提高企业主体积极性;不得向开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资源出让等费用,不得将配套产业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四、推进方式 (一)分级推进 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建、规划、安全、用地等相关部门,结合电网接入条件,指导开发区高质量编制分布式新能源试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建设地点、投资主体等。 市级能源主管部门要指导开发区谋划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做好试点方案初审工作,并督促方案落地实施。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将对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试点方案(试点要求附后)进行评估审核,结合电网公司意见,确定年度建设规模,及时公布试点建设方案,并定期开展评估,指导市县做好试点经验总结。 (二)试点先行 试点开发区建设期为2024-2025年,试点建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试点期内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政策执行。根据试点建设情况,适时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广。 (三)强化安全和质量监管 各开发企业负责电站建设和运营,要严格落实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安全主体责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及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充分考虑房屋质量安全、风机避让距离、寿命期限等因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营,同步安装电网远程调控装置,承诺全量全时段参与调峰弃限,服从电网统一调度,涉网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要依法加强电站建设运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杜绝设备质量、工程质量、施工及后期运维安全问题发生,保障项目质量可控、安全运营。各市及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指导项目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