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联盟发布《非洲肥料和土壤健康行动计划2024-2034》》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24
  • 2024年5月7-9日,非洲联盟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非洲肥料与土壤健康峰会,发布《非洲肥料与土壤健康行动计划:2024-2034》(African Fertilizer and Soil Health Action Plan: 2024-2034)。为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建设可持续的健康土壤,加速非洲农业转型,消除非洲人口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计划制定了四项行动目标,包括:1)改善可持续健康土壤及肥料管理的政策、投资、金融和市场。制定针对非洲大陆具体情况的行动指南,协调关于化肥效率和土壤健康解决方案的国家政策和监管框架,保护具有农业或生态重要性区域,扩大非洲肥料融资机制范围,鼓励低碳肥料研发,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2)改善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的获取和负担能力,加强区域内化肥生产和贸易交流。3)提高矿物和有机肥料的投入效率、复原力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壤健康干预措施,建立非洲整体层面的土壤及肥料数字信息平台和数据库。4)增强可持续土壤健康和肥料管理的机构及人员能力,开发和推广与具体地域相关的土壤健康和肥料管理技术,扩大农民可负担且获取的咨询服务范围,建立区域知识交流网络。
相关报告
  • 《评估生物炭作为非洲小农农业合成肥料可行替代品的潜力》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24
    • 2024年7月,南非福特哈尔大学发文讨论了长期使用合成肥料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生物炭作为一种可能的替代品,可以在改善土壤健康、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作用。文章强调了生物炭碳固存能力和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它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小农户农业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相关成果以Assessing the Potential of Biochar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Synthetic Fertilizers in Sub-Saharan Africa Smallholder Farming: A Review发表在《Agronomy-Basel》上。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近期,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发布《可持续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确定了欧盟将要开展的核能材料研究路线,以确保为欧盟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设计、许可、建设和安全长期运行提供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促进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商业部署。本次议程提出了重点开展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两个主题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反应堆结构材料研究 1、材料的性能机理研究 (1)金属材料的高温力学行为和性能衰退研究:实验和模拟结合研究金属材料(奥氏体钢、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镍基合金等)的高温蠕变特性,分析材料的蠕变机制,金属材料的循环塑性和疲劳测试研究,并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开展金属材料的蠕变-疲劳损伤及断裂机制分析;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研究。 (2)冷却剂和结构材料的环境匹配性研究:针对液态金属(如奥氏体钢)冷却,开展液态金属的腐蚀核防护技术研究;液态金属脆裂失效机制研究。 (3)结构材料辐射效应:针对结构材料的辐射损伤问题如辐照肿胀与蠕变现象、辐照硬化与脆化、辐照疲劳与蠕变相互作用等开展系统研究,以研究出相关的防护技术提升材料的使用寿命。 (4)焊接件质量评估:研究焊接件在反应堆的温度、压力和强辐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提升焊接工艺,改进焊接质量。 2、先进结构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结构材料的微结构和微化学演变研究:对高温高压高辐射环境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过程(如辐射硬化和脆化、辐射诱导的材料组分分离和沉积等)进行表征和研究。 (2)辐照后的材料机械行为研究:利用高能离子束模拟研究,了解和预测辐射损伤诱发的结构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如循环塑性和疲劳、蠕变-疲劳损伤相互作用)的复杂机械行为。 (3)材料断裂机理研究:开发计算机模型,动态拟合材料断裂整个过程,探究材料起裂、裂缝传播作用机理。 (4)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利用先进的成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反应堆使用的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测试研究。 3、先进结构材料研发 (1)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开发更加高效、简洁、经济的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如可以引入3D打印技术),减少材料的制造周期和成本。 (2)奥氏体钢性能改善:通过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减少点缺陷,开发出辐照肿胀和热膨胀系数更低的奥氏体钢,降低材料的抗辐照肿胀性。 (3)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F/M钢):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制造出具备耐高温、良好的抗辐照肿胀性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开发新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焊接工艺;研发新的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材料。 (4)SiC核包壳材料的开发和性能分析:开发高性能的SiC核包壳材料,发展标准化的测试手段(如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导率表征手段等)来研究中子辐照SiC核包壳材料缺陷分析;探究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5)耐火合金材料:研发新的Mo元素掺杂的V-Cr-Ti合金熔炼制备技术,提升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火性)、抗中子辐照肿胀、耐腐蚀特性等。 (6)新型核结构材料:研发新型、能够抵抗更高温度和更大辐照剂量的多元高熵合金材料,探索不同元素组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组分和材料微结构的调控,改善新型MAX相结构材料(即新型三元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抗辐照和耐高温性能。 二、反应堆燃料材料研究 1、材料性能机理研究 (1)高熔点核燃料材料:开发熔点更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燃料棒材料,提升安全裕度。 (2)原子传输和微结构演化研究:探究辐照环境下,核燃料点缺陷的形成、扩散行为机理研究;探究在核反应堆环境中材料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特性影响。 (3)裂变产物研究:针对反应堆本体一回路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开展产物的微观行为的多尺度研究,探明裂变产物的微观行为机制; (4)核燃料包壳相互作用研究:由于包壳面临核燃料芯体,包壳内壁受到裂变气体压力、腐蚀和燃料肿胀以及吸氢致脆等包壳与芯块的相互作用等危害,任其发展可导致包壳破损,引起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此开展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2、核燃料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核燃料熔点研究:利用激光加热手段来研究不同组分对核燃料熔点的影响;用量热法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的燃料样品的熔点;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熔点的影响。 (2)辐射缺陷和原子输运:综合利用各类表征手段,如量热法、电导率测试、拉曼光谱等,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核燃料材料辐照点缺陷形成和扩散机理研究;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辐射缺陷形成的影响。通过热量测试,研究辐照增强扩散效应的研究。 (3)裂变产物研究:通过热量测试,对不同组分核燃料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的辐照增强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开发相关的仿真模型研究裂变产物的热力学行为。 (4)机械特性研究:开发相关仿真模型从原子尺度研究辐照肿胀和蠕变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3、先进核燃料材料开发 (1)氧化物核燃料:开发新工艺,通过组分调控优化进而实现对微结构的调控,制备高性能的钚铀混合氧化物核燃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核燃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2)新型燃料开发:开发新型的氮化、碳化铀系核燃料,并通过完整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手段对新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的表征。研究新燃料和包壳及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热化学模型,研究核燃料氧化机制。关注熔盐反应堆,开发新型熔盐以更有效地加载核燃料和发挥冷却效果(熔盐自身既是加载核燃料的载体,同时也是冷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