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生物能源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近期,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发布《生物能源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确定了到2030年及之后的欧洲生物能源研究创新优先事项,旨在最大程度发挥生物能源在能源脱碳中的作用,加速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规划(SET-Plan)实施,促进能源系统转型。该议程共提出了5个优先开展的研究领域子计划:生物质可持续生产;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生物质生化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固定式生物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可持续性、技术经济分析和公众生物能源知识普及。在本次发布的议程中仅介绍了前4个子计划,第5个子计划将在之后发布的版本中阐述。前4个子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物质可持续生产

    本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最大限度扩大生物质转化工厂的生物质资源来源,提供安全和灵活的供应,提升原料质量,降低环境影响和原料成本。将重点针对四种类型生物质:林业生物质、农业生物质、藻类生物质和生物质废弃物。

    1、林业生物质

    (1)提高林业生物质产量:培育多样性树木和新型物种;扩展知识并使用新的管理实践和策略;改进采伐和运输技术;开发林业可持续管理方法。

    (2)开发支持生物质市场供应的工具:分析供需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输和物流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林业生物质生产的经济效应。

    (3)通过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推动林业部门的发展:调整激励措施和法规;欧洲林业系统的案例研究及利用。

    2、农业生物质

    (1)提高对农业生物质的了解:增加对粮食作物和残留物利用的认识;增加对木质纤维素作物的认识;增加生物精炼系统中使用豆类作物的知识;设计和优化集成不同作物的创新系统。

    (2)优化原料供应系统和物流链:改善作物光合作用;设计合适的植物特性和环境性能;开发生物能源种植系统模型;优化供应链和物流。

    (3)评估生物质农业生产系统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生物能源生产整个价值链的生命周期分析(LCA);分析认证计划和政策框架的影响;生物能源系统部署方案和案例研究分析。

    3、藻类生物质

    (1)菌株(生物多样性筛选或菌株基因工程):选择和优化能够提高总体过程效率的菌株;用于工业生产的高产量菌株的选择和优化;用于工业户外生产的抗污染菌株的选择和优化。

    (2)微藻照明和收集过程的创新:低成本和低能耗收集;开发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强化光生物反应器;开发从气体和液体排放物中生产微藻。

    (3)海藻种植创新:开发先进培养基材;开发自动化收集系统;开发稳定的存储和物流链。

    (4)系统集成:开发从气体和液体排放物中生产微藻;有价值副产品的联合回收;开发流程模型,与整个生产链的经济和LCA模型相结合。

    4、生物质废弃物

    (1)增加从生物质废弃物获取能源的可能性:改进废弃物原料准备;扩大废弃物原料的使用;项目规划和工程。

    (2)反应机理及相关环境影响研究:生物、化学和物理机理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计量需求及新型数字工具开发;废弃物转化对气候、水、空气质量、气味、土壤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研究。

    (3)开展废弃物利用的社会和市场推广的相关研究:经济风险和新型商业模式分析;实施废弃物转化技术的社会障碍和激励措施研究。

    二、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成本,重点关注开发一次热化学转化工艺、下游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体价值链。

    1、生物质热化学工艺开发

    (1)生物质气化:改善气化炉性能;提高原料灵活性;优化产品气体成分用于下游加工;开发创新气化工艺。

    (2)生物质热解:改进工艺性能以提高生物质原油质量;扩展原材料来源,开发更廉价的低质量原材料;开发新模型以促进工艺机理研究。

    (3)生物质碳化:提高固体生物能源载体质量;扩展原材料来源,处理低质量原料;采用热/蒸汽处理工艺开发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4)生物质水热处理:基本机理研究;优化反应器和工艺,扩大规模;开发水热工艺的通用/标准数据分析报告方法。

    2、下游产品加工

    (1)气体净化:优化单个气体净化工艺;开发集成气体净化系统;改进取样、测量和控制技术。

    (2)气体调节和提纯及产品回收:生物质调节/提纯工艺的改进,或开发更耐污染物的替代工艺;改进催化剂/吸附剂再生过程,开发废催化剂/吸附剂利用和再循环工艺;开发产品分离方法。

    (3)生物质原油净化、调节和提质:生物质原油净化与调节;开发和测试高效液体提纯催化剂;开发废水处理和利用技术,包括副产品回收。

    (4)固体产品调节和提纯 :生物焦的分离/纯化和表征;生物焦提纯(如活化、致密化等)和利用的评估。

    3、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体价值链

    (1)基于气化的先进生物燃料生产:优化基于气化的生物燃料生产系统;开发用于商业生物燃料的化学品/材料联合生产技术;利用可再生氢气和生物质碳捕集开发基于气化的集成生物燃料生产技术。

    (2)基于热解的生物油和先进生物燃料生产:整体系统优化和验证;燃料和化学品联合生产;集成优化。

    (3)基于热/蒸汽处理的固体生物能载体生产:开发集成非能源联产品的智能系统设计;通过集成优化系统设计。

    三、生物质生化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生产先进生物燃料的生化及化学工艺和技术,以及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生产沼气、合成气、氢气等生物基产品。

    1、细胞工厂和酶

    (1)新型酶和酶性能:开发用于生物基化学合成和生物燃料合成的酶;生物木质素解聚;提高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半纤维素酶的效率。

    (2)提高微生物和藻类细胞工厂现有生化途径的效率:非偶联生长和发酵;提高辅助代谢途径的通量;开发用于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生物燃料和其他生物基产品的工程微生物菌株;研究用于人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和酶。

    (3)通过新的途径开发新型微生物系统,包括联合生物加工微生物和混合培养物的设计:木质纤维素水解发酵制备燃料;作为新型生物燃料平台的乙醇的联合生物加工生产;用非常规酵母提高替代柴油和喷气燃料的长链脂肪酸生产过程的碳转化效率。

    2、原料制备、解构和分馏

    (1)提高现有生物质分馏技术的效率:提高当前生物燃料工厂的转化率和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藻类分馏。

    (2)开发新型分馏技术,包括合成气及其他气体的净化:开发生物质分馏的新破坏性方法;开发用于沼气净化和提纯的固体材料。

    3、生物化学和/或化学转化制备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

    (1)提高乙醇、高级醇、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和氢气的生物过程效率:提高工业酵母和细菌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物的耐受性;生物过程集约化。

    (2)提高(生物)催化剂将生物产品提纯为先进生物燃料的效率:生物质水解产物的直接催化提纯以生产烃类生物燃料;从发酵液中催化提纯制备生物制品。

    (3)提高从合成气、H2和/或CO2发酵到生物燃料和/或生物能载体生产的碳转化效率:用于气体发酵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提高原料合成气中氢和CO发酵细菌的发酵速率和耐受性;藻类或细菌生产生物氢或生物甲烷。

    (4)侧流回收: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半纤维素;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木质素;其他生物精炼侧流回收。

    (5)基于生物化学的生物精炼集成:开发原位产品回收(ISPR)技术;开发生物化学生物炼油厂LCA子模型;将侧流生物强化技术与先进的生物燃料工厂整合或改造现有的能源和/或工业工厂。

    四、固定式生物能源利用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开发高效、灵活、可负担、环保的热、电、冷联产系统,涵盖从小型住宅到大型电厂所有规模。

    1、住宅/家庭供暖和制冷,包括微型热电联产(CHP)

    (1)住宅可再生能源供暖和制冷:用户/客户行为及需求;开发家用木材加热器;集成生物能的综合能源系统。

    (2)生物质微型CHP:定制燃料;零排放建筑的CHP技术;新型集成/混合/联合能源系统,如智能热电网中的多燃料生物CHP。

    (3)生物质冷热电联产(CCHP):采用低成本载体提高经济效益;低成本废热发电和制冷的新技术路线;为住宅建筑提供经济有效的供暖和制冷分配。

    (4)排放:开发新的或优化现有CCHP降低排放的主要和次要措施,以减少NOx、SOx和颗粒物;开发经济有效的测量和诊断技术。

    2、中大型热电冷联产(CHCP)

    (1)通过灵活性促进能源系统脱碳:改进CHCP性能提高灵活性;灵活的CHCP用于发电、供热和制冷;生物质燃烧混合系统和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2)数字化和先进运行:中型CHCP(1-20 MW)的智能运行和全自动控制;将供热厂升级为热电联产;先进的排放和空气污染控制。

    (3)低质燃料和循环经济:灵活的固体和液体生物燃料处理、储存和供料;循环经济和固体残留物管理。

    3、大型化石燃料电厂和生物炼制能源岛的转型

    (1)大型化石燃料电厂转型:发电厂全面改造;灵活高效运营。

    (2)用于加热和发电的生物精炼厂残渣加工:将生物精炼厂残留物提纯为能源载体以及用于加热和发电;通过一次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

    (3)生物炼制能源岛的系统和工厂设计:将现有的发电厂和CHP整合到生物精炼和更大的工业环境中;通过一次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

相关报告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生物能源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5
    • 3月21日,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生物能联合计划发布“战略研究和创新议程” ,确定了2030年及以后的欧洲生物能研究创新的优先事项,旨在最大程度发挥生物能对能源脱碳的作用,加速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计划(SET Plan)实施,促进能源系统转型。该议程共提出了5个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子计划:生物质的可持续生产;将生物质热化学加工成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将生物质生化加工成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固定式生物能源;生物能的可持续性、技术经济分析和公众接受。在本次发布的议程中仅介绍了前4个子计划,第5个子计划将在2019年中发布的版本中描述。前4个子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物质的可持续生产 本领域的子计划研究重点是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质转化工厂的生物质资源,提供安全和灵活的供应,提升原料质量,降低环境影响和原料成本。将重点针对四种类型生物质:森林生物质、农业生物质、藻类生物质和生物废弃物生物质。 1、森林生物质 (1)提高森林生物质产量:开发树木多样性和新型物种;扩展知识并使用新的管理实践和策略;改进采伐和运输技术;开发森林可持续管理方法。 (2)开发支持生物质市场供应的工具:分析供需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调动和物流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深林生物质生产的经济效应。 (3)通过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推动森林部门的发展:调整激励措施和法规;欧洲林业系统的案例研究的实施及利用。 2、农业生物质 (1)提高对生物质的了解:增加对粮食作物和残留物利用的认识;增加对木质纤维素作物的认识;增加对生物精炼系统中使用豆类作物的知识;设计和优化结合不同作物的创新系统。 (2)优化原料供应系统和物流链:改善作物光合作用;设计合适的植物特性和环境性能;开发生物能源种植系统模型;优化供应链和物流。 (3)评估生物质农业生产系统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生物能源生产整个价值链的生命周期分析(LCA);分析认证计划和政策框架的影响;生物能源系统部署方案和案例研究分析。 3、藻类生物质 (1)菌株(生物多样性筛选或菌株基因工程):提高总体过程效率的菌株的选择和优化;用于工业生产的高生产率菌株的选择和优化;用于工业户外生产的抗污染菌株的选择和优化。 (2)微藻照明和收获过程的创新:低成本和低能耗收获;开发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强化光生物反应器;气态和液态排放中的微藻生产。 (3)海藻种植创新:开发先进培养基材;开发自动化收获系统;开发稳定的存储和物流链。 (4)系统集成:开发气态和液态排放中的微藻生产;有价值副产品的联合回收;开发流程模型,与整个生产链的经济和LCA模型相结合。 4、生物废弃物生物质 (1)增加从废弃物获取能源的可能性:改进废弃物原料准备;扩大废弃物原料的使用;项目规划和工程。 (2)反应机理及相关环境影响研究:生物、化学和物理机理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计量需求及新型数字工具开发;废弃物转化对气候、水、空气质量、气味、土壤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研究 (3)开展废弃物使用验收的组织研究:经济风险和新型商业模式分析;实施废弃物转化技术的社会障碍和激励措施研究。 二、将生物质热化学加工成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的子计划研究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成本,重点关注开发初级热化学转化工艺、下游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载体价值链。 1、生物质热化学工艺开发 (1)生物质气化:改善气化炉性能;提高原料灵活性;优化产品气体成分用于下游加工;开发创新气化工艺。 (2)生物质热解:改进工艺性能以提高可靠性和生物质原油质量;提高原料灵活性;开发新模型以增强工艺机理研究。 (3)生物质碳化:提高固体生物能源载体质量;提高原料灵活性,处理低质量原料;采用热/蒸汽处理工艺开发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4)生物质水热处理:基本机理研究;优化反应器和工艺,扩大规模;开发水热工艺的通用/标准数据分析报告方法。 2、下游产品加工 (1)气体净化:优化单个气体净化工艺;开发集成气体净化系统;改进取样、测量和控制技术。 (2)气体调节和提纯及产品回收:生物质调节/提纯工艺的改进,或开发耐受度更强的替代工艺;改进催化剂/吸附剂再生过程,开发废催化剂/吸附剂利用和再循环;开发产品分离方法。 (3)生物质原油净化、调节和升级:生物质原油净化与调节;开发和测试高效液体提纯催化剂;开发废水处理和利用技术,包括副产品回收。 (4)固体产品调节和提纯 :生物焦的分离/纯化和表征;生物焦提纯(如活化、致密化等)和利用的评估。 3、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载体价值链 (1)基于气化的先进生物燃料生产:优化基于气化的生物燃料生产系统;开发用于商业生物燃料的化学品/材料联合生产技术;利用可再生氢气和生物质碳捕集开发基于气化的集成生物燃料生产技术。 (2)基于热解的生物油和先进生物燃料生产:整体系统优化和验证;燃料和化学品联合生产;集成优化。 (3)基于热/蒸汽处理的固体生物能载体生产:开发集成非能源联产品的智能系统设计;通过集成优化系统设计。 三、将生物质生化加工成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的子计划研究重点是生产先进生物燃料的生化及化学工艺和技术,以及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生产沼气、合成气、氢气等生物基产品。 1、细胞工厂和酶 (1)新型酶和酶性能:开发用于生物基化学合成和生物燃料合成的酶;生物木质素解聚;提高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半纤维素酶的效率 (2)提高微生物和藻类细胞工厂现有生化途径的效率:非偶联生长和发酵;提高辅助代谢途径的通量;开发用于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生物燃料和其他生物基产品的工程微生物菌株;研究用于人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和酶 (3)通过新的途径开发新型微生物系统,包括联合生物加工微生物和混合培养物的设计:以酵母/细菌为模型,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一步转化为生物燃料;作为新型生物燃料平台的乙醇的联合生物加工生产;用非常规酵母提高替代柴油和喷气燃料的长链脂肪酸的生产过程的碳转化效率 2、原料制备、解构和分馏 (1)提高现有生物质分馏技术的效率:提高当前生物燃料工厂的转化率和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藻类分馏。 (2)开发新型分馏技术,包括合成气及其他气体的净化:开发生物质分馏的新破坏性方法;开发用于沼气净化和提纯的固体材料 3、生物化学和/或化学转化生产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 (1)提高乙醇、高级醇、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和氢气的生物过程效率:提高工业酵母和细菌对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的耐受;生物过程集约化。 (2)提高(生物)催化剂将生物产品提纯为先进生物燃料的效率:生物质水解产物流的直接催化提纯以生产用于先进生物燃料的烃;从发酵液中催化提纯生物制品。 (3)提高从合成气、H2和/或CO2发酵到生物燃料和/或生物能载体生产的碳转化效率:用于气体发酵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提高原料合成气下氢和CO发酵细菌的发酵速率和耐受性;藻类或细菌生产生物氢或生物甲烷 (4)测流回收: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半纤维素;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木质素;其他生物精炼测流回收。 (5)基于生物化学的生物精炼集成:开发原位产品回收(ISPR)技术;开发生物化学生物炼油厂LCA子模型;将侧流与先进的生物燃料工厂整合或改造现有的能源和/或工业工厂。 四、固定式生物能源 本领域的子计划研究重点是开发高效、灵活、可负担、环保的热、电、冷联产系统,涵盖从小型住宅到大型电厂所有规模。 1、住宅/家庭供暖和制冷,包括微型热电联产(CHP) (1)住宅可再生供暖和制冷:用户/客户行为及需求;开发家用燃木电器;混合系统。 (2)生物质微型CHP:定制燃料;零排放建筑的CHP技术;新型整合/混合/联合系统,如智能热电网中的多燃料生物CHP。 (3)生物质冷热电联产(CCHP):采用低成本载体提高经济效益;低成本废热发电和制冷的新技术路线;为住宅建筑提供经济有效的供暖和制冷分配。 (4)排放:开发新的或优化现有CCHP降低排放的主要和次要措施,以减少NOx、SOx和颗粒物;开发经济有效的测量和诊断技术。 2、中大型热电冷联产(CHCP) (1)通过灵活性促进能源系统脱碳:改进CHCP性能提高灵活性;灵活的CHCP用于发电、供热和制冷;生物质燃烧混合系统和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2)数字化和先进运行:中型CHCP(1-20 MW)的智能运行和全自动控制;将供热厂升级为热电联产;先进的排放和空气污染控制 (3)低质燃料和循环经济:灵活的固体和液体生物燃料处理、储存和供料;循环经济和固体残留物管理 3、大型化石燃料电厂和生物炼制能源岛的转型 (1)大型化石燃料电厂转型:发电厂全面改造;灵活高效运营。 (2)用于加热和发电的生物精炼厂残渣加工:将生物精炼厂残留物提纯为能源载体以及用于加热和发电;通过初级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 (3)生物炼制能源岛的系统和工厂设计:将现有的发电厂和CHP整合到生物精炼和更大的工业环境中;通过初级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近期,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发布《可持续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确定了欧盟将要开展的核能材料研究路线,以确保为欧盟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设计、许可、建设和安全长期运行提供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促进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商业部署。本次议程提出了重点开展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两个主题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反应堆结构材料研究 1、材料的性能机理研究 (1)金属材料的高温力学行为和性能衰退研究:实验和模拟结合研究金属材料(奥氏体钢、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镍基合金等)的高温蠕变特性,分析材料的蠕变机制,金属材料的循环塑性和疲劳测试研究,并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开展金属材料的蠕变-疲劳损伤及断裂机制分析;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研究。 (2)冷却剂和结构材料的环境匹配性研究:针对液态金属(如奥氏体钢)冷却,开展液态金属的腐蚀核防护技术研究;液态金属脆裂失效机制研究。 (3)结构材料辐射效应:针对结构材料的辐射损伤问题如辐照肿胀与蠕变现象、辐照硬化与脆化、辐照疲劳与蠕变相互作用等开展系统研究,以研究出相关的防护技术提升材料的使用寿命。 (4)焊接件质量评估:研究焊接件在反应堆的温度、压力和强辐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提升焊接工艺,改进焊接质量。 2、先进结构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结构材料的微结构和微化学演变研究:对高温高压高辐射环境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过程(如辐射硬化和脆化、辐射诱导的材料组分分离和沉积等)进行表征和研究。 (2)辐照后的材料机械行为研究:利用高能离子束模拟研究,了解和预测辐射损伤诱发的结构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如循环塑性和疲劳、蠕变-疲劳损伤相互作用)的复杂机械行为。 (3)材料断裂机理研究:开发计算机模型,动态拟合材料断裂整个过程,探究材料起裂、裂缝传播作用机理。 (4)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利用先进的成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反应堆使用的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测试研究。 3、先进结构材料研发 (1)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开发更加高效、简洁、经济的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如可以引入3D打印技术),减少材料的制造周期和成本。 (2)奥氏体钢性能改善:通过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减少点缺陷,开发出辐照肿胀和热膨胀系数更低的奥氏体钢,降低材料的抗辐照肿胀性。 (3)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F/M钢):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制造出具备耐高温、良好的抗辐照肿胀性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开发新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焊接工艺;研发新的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材料。 (4)SiC核包壳材料的开发和性能分析:开发高性能的SiC核包壳材料,发展标准化的测试手段(如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导率表征手段等)来研究中子辐照SiC核包壳材料缺陷分析;探究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5)耐火合金材料:研发新的Mo元素掺杂的V-Cr-Ti合金熔炼制备技术,提升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火性)、抗中子辐照肿胀、耐腐蚀特性等。 (6)新型核结构材料:研发新型、能够抵抗更高温度和更大辐照剂量的多元高熵合金材料,探索不同元素组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组分和材料微结构的调控,改善新型MAX相结构材料(即新型三元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抗辐照和耐高温性能。 二、反应堆燃料材料研究 1、材料性能机理研究 (1)高熔点核燃料材料:开发熔点更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燃料棒材料,提升安全裕度。 (2)原子传输和微结构演化研究:探究辐照环境下,核燃料点缺陷的形成、扩散行为机理研究;探究在核反应堆环境中材料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特性影响。 (3)裂变产物研究:针对反应堆本体一回路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开展产物的微观行为的多尺度研究,探明裂变产物的微观行为机制; (4)核燃料包壳相互作用研究:由于包壳面临核燃料芯体,包壳内壁受到裂变气体压力、腐蚀和燃料肿胀以及吸氢致脆等包壳与芯块的相互作用等危害,任其发展可导致包壳破损,引起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此开展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2、核燃料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核燃料熔点研究:利用激光加热手段来研究不同组分对核燃料熔点的影响;用量热法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的燃料样品的熔点;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熔点的影响。 (2)辐射缺陷和原子输运:综合利用各类表征手段,如量热法、电导率测试、拉曼光谱等,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核燃料材料辐照点缺陷形成和扩散机理研究;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辐射缺陷形成的影响。通过热量测试,研究辐照增强扩散效应的研究。 (3)裂变产物研究:通过热量测试,对不同组分核燃料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的辐照增强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开发相关的仿真模型研究裂变产物的热力学行为。 (4)机械特性研究:开发相关仿真模型从原子尺度研究辐照肿胀和蠕变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3、先进核燃料材料开发 (1)氧化物核燃料:开发新工艺,通过组分调控优化进而实现对微结构的调控,制备高性能的钚铀混合氧化物核燃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核燃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2)新型燃料开发:开发新型的氮化、碳化铀系核燃料,并通过完整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手段对新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的表征。研究新燃料和包壳及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热化学模型,研究核燃料氧化机制。关注熔盐反应堆,开发新型熔盐以更有效地加载核燃料和发挥冷却效果(熔盐自身既是加载核燃料的载体,同时也是冷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