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液氢运输船启航 日澳氢能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12月24日,全球首艘液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正式启航,目标从澳大利亚进口液氢,供日本神户码头液氢发电站使用。该艘液氢运输船的启航,标志着日本与澳大利亚在氢能领域的协同合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该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正式启航,目标是将在澳大利亚生产的氢气安全、高效地运输到日本,以满足日本当地的氢能需求,是世界上首次将氢气液化并远距离输送的商业化项目之一。

    该运输船的正式启航标志着亚太氢能源供应链(HESC)试点项目实现里程碑的一步,也意味着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氢能领域的协同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2月24日,“SUISO FRONTIER”号离开位于日本神户机场人工岛的专用货物处理基地,起航前往澳大利亚装载其首批氢气货物,预计将于2月下旬返回日本神户。

    HESC试点项目

    HESC试点项目由包括川崎重工、J-Power、岩谷公司、丸红公司、住友公司和AGL在内的顶级能源和基础设施公司组成的合作体开发,项目得到了维多利亚,英联邦和日本政府的支持。总耗资约5亿澳元(3.53亿美元),目标是将在澳大利亚生产的氢气安全、高效地运输到日本,以满足日本当地的氢能需求。

    “SUISO FRONTIER”号全长116米,宽19米,约8000总吨,定员25人,由川崎重工神户工厂建造。船上搭载了川崎重工播磨工厂制造的氢气储罐,该储罐长25米、高16米,形状为椭圆形,能够储存1250立方米的液化氢。

    “SUISO FRONTIER”号已经在12月初入级日本船级社,日本船级社对“SUISO FRONTIER”号的船体结构、机械、船载设备、材料等进行了规定的检查,并于12月3日登记注册,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标准。

    按照HESC试点项目计划,“SUISO FRONTIER”号将进行世界首次从澳大利亚到日本神户之间约9000公里液化氢运输试验。从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的褐煤中提取氢气,将提取的氢气运往100公里外的墨尔本郊区黑斯廷斯,经冷却液化后,装上Suiso Frontier号,经过9000公里约16天的海上运输,到达日本兵库县神户港液化氢卸货站卸下液氢,供神户码头液氢发电站使用。

    2021年1月,川崎重工在神户机场岛建成界首个液化氢装卸基地“Hytouch神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液化氢接收终端,用于从陆地上接收经由液化氢船运输而来的液化氢。“Hytouch神户”设有存储零下253摄氏度极低温液化氢的储氢罐,以及将液化氢从船上转移到陆地的设备等。

    国际氢能合作典范

    HESC试点项目是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结合自身特点,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典型合作范例。该项目促进了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氢储运技术的交流和突破,带动了两国氢能产业的高效发展。

    2020年11月25日,日本政府发布“绿色成长战略”,目标到2030年将日本的年度氢需求从现在的20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到2050年提高到2000万吨。通过增加供给量,目标到2030年将氢能供给成本降至30日元/Nm3,到2050年,将氢能供给成本降低至20日元/Nm3,实现氢气发电成本低于天然气火电成本。

    澳大利亚拥有氢能发展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清洁氢能供应领域。自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先后与日本、韩国开展氢能供应示范项目,并发布氢能发展路线图。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确定了15大发展目标,57项具体行动,意在将澳大利亚打造为亚洲三大氢能出口基地,同时在氢安全、氢经济以及氢认证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在澳大利亚国家氢能战略中,HESC试点项目被确定为关键项目之一,该项目将有潜力为澳大利亚创造20亿澳元的出口,并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氢气生产的领导者。此外,HESC将在整个试点期间在澳大利亚Latrobe谷和Hastings地区创造400个工作机会,进入商业化阶段后,预计将提供上万个工作机会。

相关报告
  • 《氢能冶金示范项目在中国迈出坚实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7
    • 近期,氢能在我国工业化利用领域迈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在“碳中和成功实现的关键: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这篇文章中,我们说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在工业领域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钢铁是工业碳排放大户,从全球统计来看,钢铁工业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5%左右,约占工业领域碳排放的15-20%,仅仅低于化工行业。钢铁行业不仅碳排放量大而且减排困难,如何解决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也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 钢铁行业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冶金技术的选择对降低碳排放至关重要。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未来碳排放量比目前还要降低90%,如果没有冶金上的技术革命,钢铁行业大幅削减碳排放将是一句空话。 目前,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已经找到了解决的“金钥匙”,那就是氢能。近二十年来,世界其他产钢大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氢能冶金”方面的探索,如瑞典钢铁HYBRIT项目、德国蒂森克虏伯高炉喷氢项目、日本COURSE50技术、韩国的全氢高炉等,但都还未进入工业化实施。 全球首例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落户中国 全球钢铁生产中75%采用高炉工艺,在传统的“长流程”生产方式中,都是用焦炭还原铁矿石,还原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占到钢铁生产碳排放总量的90%。目前,以氢代碳已经成为低碳冶金的新路线。氢冶金的主要矛盾在于氢能的成本,如何找到低成本可用的“氢能”,才是氢能冶金的关键。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光伏、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用于制氢冶金,则成本太高,其价格是煤制氢成本的两倍以上(煤制氢成本约为15-16元/kg,电解水制氢成本达30元/kg以上),其中电价会占到制氢成本的70%以上,完全无法供应8-9亿吨钢铁的产量。 据2018年氢能源研究报告统计,我国工业副产氢气约800万吨以上(合880亿立方),如果能深挖这部分氢能的利用价值,那么用于氢冶金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近日,经过招标比选和公示,中冶京诚牵头成立的“中冶京诚-唐钢国际”联合体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为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工厂设计的中标单位。 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是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预计2020-2021建成。 该项目从分布式绿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氢、气体净化、氢气直接还原、二氧化碳脱除和深加工、水处理等全流程和全过程进行创新研发。这个项目的实施,用氢能源代替传统的碳能源,将大幅降低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 中冶京诚一直致力于低碳冶金的研究,并提出了氢冶金分两步走:第一步实现富氢冶金,第二步实现“全氢”冶金。 2008-2013年,中冶京诚研究重点在如何降低炼铁过程中消耗的碳,先后完成了非高炉炼铁、超高富氧制气炉的试验及新型煤制气工艺技术的研究。 2014-2018年,中冶京诚在重新认识富氢气体和直接还原工艺后,调整了研究方向,对新型还原炉冶炼系统及装备进行了研究,对基于DRI的电炉工艺及装备进行了技术研发,并在海外总包建成了基于全DRI冶炼的电炉炼钢工程。 2019-2020年,中冶京诚完成了基于干法的煤气精制技术研究,并成功的实现了世界首套装置,同时掌握了吸收CO2的工艺技术,同期联手河钢集团、tenova公司、唐钢国际一起完成了基于富氢气体的直接还原铁工艺技术的开发。 至此,中冶京诚已贯通了氢冶金的关键工序。氢能直接还原是中冶京诚技术战略布局的一个环节,基于氢冶金的钢铁制造短流程研究是这一战略部局的系统工程。用绿色化短流程替代传统长流程,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和中长期社会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了解更多:河钢集团布局氢能冶金 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是河钢集团为打造“未来工厂”,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近年来,河钢集团不断布局低碳冶金革命的示范工程,率先开启了富氢气体直接还原模式。 今年11月23日,河钢集团与全球著名矿业冶金领域巨头意大利特诺恩集团(tenova)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就氢能源开发和利用达成合作,并建设一座年产60万吨的直接还原厂,并计划于2021年底投产。 这座使用富氢气体直接还原铁的工厂,应用了特诺恩最先进和最环保的ENERGIRON技术,搭配了设备和冶金行为预测的数字化模型。ENERGIRON技术由特诺恩和达涅利共同开发,实现了极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是目前最可行的高浓度氢基直接还原系统。 特诺恩是世界知名的工业炉品牌,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炉制造商之一。特诺恩的工业炉产品在钢铁、有色金属、机械、汽车、轻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特诺恩的工业炉设备就已进入中国市场。 当直接还原厂建成后,河钢集团的将使用含氢量为70%的补充气源,使每吨直接还原铁仅产生250kg的二氧化碳,同时搭载二氧化碳选择性回收技术,每吨钢铁产品产生的净排放仅约为125kg二氧化碳,成为全球最绿色的直接还原厂。 当前,在气候问题和减排压力下,全球钢铁行业正在寻找新技术来减少其碳排放。在炼钢全流程工艺中,氢正被用作煤和焦炭的替代品,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而氢还原炼铁在钢业工业减碳技术中,属于绝对前沿的领域。 河钢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在探寻中国的钢铁工业也正在向高质量、绿色方向发展之路。 此前在2019年3月21日,河钢集团曾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钢研、东北大学四方联合共建“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并由河钢集团主要负责氢能应用落地,着力建设制氢、加氢、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富氢冶金等全产业链示范运行及产业化基地。 2019年11月26日,河钢集团与意大利特诺恩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商定双方在氢冶金技术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制氢和氢还原技术,并联手中冶京诚共同研发、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规模的氢冶金示范工程。
  • 《全球第一艘氢动力内河船将在荷兰启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31
    • 将氢用于混合推进系统是减少与运输相关的有害排放的几种方法之一。到目前为止,它的应用范围从拖船和小型货船(结合现代风帆系统)到双体船,甚至是动力船艇。另一个首创将看到燃料电池推进系统集成在一艘内河船上,据说这是世界首例。 “Antonie”号是一艘全新货船的船名,除了全长135米(443英尺)和重3700吨等常规功能外,该船还将拥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它使用燃料电池推进系统,这将使安“Antonie”号成为第一艘以氢为燃料的内河船(只在内河航道上运行)。 这艘开创性的船只将由荷兰达门造船集团旗下合资公司达门Concordia 船厂装配,船体目前将从上海运抵荷兰。一旦完成,它将为化学供应商Nouryon提供服务。作为一艘内河船,“Antonie”号将在荷兰北部的德尔夫济尔和阿姆斯特丹港的波特莱克之间相对较短的航线上运营,装载盐类货物。   但在这个特定的运营商和未来的运营路线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一切几乎始于十年前的2014年,当时荷兰北部的两个省格罗宁根和德伦特获得了荷兰政府对氢动力汽车的补贴。不是船只,而是公共汽车。   试点项目中两辆公交车的绿色氢气将由前文提到的Nourion公司提供。作为该地区的一家知名化工厂,Nouryon可以获得作为氯制造过程副产品的氢气。 该试点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在同一地区增加了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加氢站。TotalEnergies公司被选中设计、建造和运营这个至今仍在运行的氢燃料站。 “Antonie”号不仅将由为该地区提供绿色氢气的同一家化学品供应商运营,而且还将受益于最初为两辆公交车建造的同一座氢气站。   氢动力的“Antonie”号也是政府资助的结果,这在欧洲的清洁能源项目中很常见。在混合动力推进船舶方面拥有经验的达门Concordia 造船厂早在2021年就被Lenten Scheepvaart选中建造这艘新船。   2021年3月18日Concordia 达门船厂与Lenten Scheepvaart签署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同,旨在建造有史以来第一艘以氢为动力的内河船舶。 Lenten Scheepvaart是一家从荷兰政府基础设施和水管理部门获得400万欧元(430万美元)造船补贴的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在绿色氢气的帮助下,开辟一条零排放的内河航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