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风电将迎“装机高峰” 上市公司“捕风”正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3
  • 8月2日,云南能投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云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涧水塘梁子风电场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主要建设10台单机容量5000千瓦风电机组。

    云南能投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有多个项目取得云南省发改委同意建设批复,正在等待相关部门审批,一旦满足开工条件,公司将全力投入项目建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新增装机容量1294万千瓦(即12.94GW)。

    值得一提的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相关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风电新增并网56GW以上(含海上风电6GW)。这意味着,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相较上半年,下半年风电或迎来“装机高峰”。

    上市公司风电项目储备充裕

    “双碳”目标下,国家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支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景气度抬升。浙商证券表示,产业政策的引导对中长期风电需求形成支撑,同时装机成本的下降,也有望推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风电项目招标量持续增长。根据中银证券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2日,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超过52.98GW,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招标量,预计全年的招标量有望超过80GW。在此背景下,风电开发公司目前待开发的风电项目储备充裕。

    其中,风电行业领军上市公司“手握”大规模待装机容量。例如,云南能投已布局五个风电场开发项目,拟新增风电装机规模达1.82GW,今年上半年曲靖通泉风电场已开工建设;三峡能源2021年新增核准项目的风电计划装机容量约3GW;龙源电力中标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9.465GW,其中风电装机规模2.172GW。

    7月22日,粤电力A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也表示,目前,公司已投产风电等新能源装机约197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约77万千瓦、海上风电约120万千瓦。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

    相关政策也为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开“绿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项目的支持。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设立总规模5000亿元的能源领域“双碳”专项贷款。此后,各省市政府及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为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通过借力资本市场,风电公司实施新能源战略的资金需求逐步得到满足。7月5日,为满足两个风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云南能投旗下两家子公司以银团贷款的方式向银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借款总额分别不超过37.66亿元、18.76亿元。7月28日,云南能投18.66亿元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将投入风电场项目建设中。

    大基地、集中化成建设趋势

    从全国风电建设趋势来看,风电项目正由单一向多种发电方式综合的模式过渡,综合性新能源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发电能力也远大于单一的风电项目。

    7月27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截至目前,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目前已经纳入了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当中,这些地区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的建设。

    “在多个省份发布大型‘风光’基地建设规划的情况下,综合性大基地、规模化开发或成为新能源项目建设的主流模式。”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型“风光”基地的建设将由能源开发公司逐个“落地”。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能建、华润集团、中国电建、大唐集团、国家电投等多家新能源开发龙头公司签约“风光储”项目43个,项目规划规模51.52GW,投资总额3585.97亿元。其中,华电集团在新疆木垒105万千瓦“风光电储”多能互补基地项目已于4月16日开工。

    “此外,海上风电也将迎来发展高峰,‘十兆瓦+’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快速增长,这也是全世界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祁海珅表示,海上风电不占用或少占用陆地资源成为一大优势,风电项目逐渐由陆地风电向海上风电迈进,甚至由近海浅海向深海领域迈步。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08/03/detail_20220803125859.html
相关报告
  • 《上半年主要发电上市公司陷入亏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5
    • 本报讯 记者赵紫原报道:7月27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发布202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华能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68%。受燃煤采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为-30.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7.60%,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6 元。 据华能国际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主要原因系燃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上半年,华能国际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505.69元/兆瓦时,同比上升20.70%。但是,华能国际境内燃煤机组利用小时1946小时,同比下降220小时。 煤价方面,2022年上半年煤价高企,华能国际共采购煤炭8821万吨,原煤采购综合价为840.27 元/吨,同比上涨41.20%。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376.70 元/兆瓦时,同比上涨50.49%。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华电国际半年报显示,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高,火电厂顶峰保供和调节服务压力持续增大。预计下半年,个别地区存在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风险,燃料价格居高不下,进口煤价格倒挂,火电企业存在经营和保供双重压力。 电价方面,部分区域市场电价合理上浮依然存在一定限制,新能源固定电价的保障收购电量规模持续下降,市场交易以降价为主,绿电价格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新能源企业难以获得真实环境溢价。此外,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价格仅体现电能量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备用、调节服务价值,发电机组难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 煤价方面,上半年,国内煤炭产量较快增长,价格高位运行,进口煤价格倒挂。下半年,受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环保安全督查、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供应增量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社会用电量也将得到提升。随着清洁能源转入淡季,火电将继续发挥能源兜底保障作用,电煤耗用将较上半年出现增长。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价格机制等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进口煤应急保障中长期合同替代补签全面落地难度较大,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燃料保供控价存在双重压力。 碳交易方面,2021 年及后续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尚未出台,预计配额发放逐步趋紧,存在发电成本增加的风险。碳市场的启动初期暂未纳入机构与个人交易,后期如机构与个人入市交易,存在发电企业履约成本增加的风险。 此外,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华能国际位于长江、黄河流域,以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电厂,在废水、灰场、煤场等方面,面临一定的环保压力。 实际上,受困于燃料成本高企,燃煤发电上市公司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中电联近期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电煤价格水平总体仍居高位,煤电企业仍大面积亏损。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持续高于基准价上限,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大体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000亿元左右。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部分核心上市公司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为例,2022年一季度,国电电力、华电国际分别实现营收467.84亿元、288.16亿元,同比上升19.83%、同比下降3.98%;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0.56亿元、6.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0.66%、50.26%。大唐发电今年一季度亏损超4亿,单季净利润同比减144.32%。 地方发电企业方面,处于负荷中心的广东省代表企业粤电力A,由于煤炭、天然气价格仍旧高企,上半年火电业务严重亏损,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亿元—15.5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下半年的发展趋势,国海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进入用电旺季,叠加长协煤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业绩有望改善,随着长协煤政策的提出,以及长协合同换补签工作的落实,长协煤覆盖率有望提升,三季度燃煤成本有望回落,拉动煤电业绩改善。
  •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多家光伏、风电企业半年报业绩预喜则从侧面印证了新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产销两旺 风电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大连重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至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风电零部件产品和物料搬运设备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明显。 兴业证券表示,政策助力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提速,下半年“抢装”趋势明朗。2022年5月底,风电领域多项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主线就是加快风电项目建设,尤其是风光大基地项目。同时,风电项目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将促进分布式风电产业发展。新能源建设成为稳经济促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全年风电行业开工量有望达到70GW。 在光伏领域,双良节能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亿元至3.9亿元,同比增长212%至281%。双良节能表示,得益于公司光伏设备订单实现历史性突破,整体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在包头的单晶硅项目快速推进,投产顺利,光伏硅片产品受到客户普遍认可,开始为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作出贡献。 上机数控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6亿元至16.6亿元,同比增长83.65%至95.42%。上半年,上机数控单晶硅业务按计划拓展,产能顺利释放,并保持较好的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使得公司销售收入增长。随着公司自有切片产能的逐步释放,切片成本降低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昱能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4.9亿元至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至96%;净利润为1.15亿元至1.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至243%。 扩充产能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太阳能发电631亿元,同比增长283.6%。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905亿元,同比增长9.9%。 在此背景下,相关公司持续扩充产能。7月19日晚间,光伏电池组件公司晶澳科技公告,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由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宁晋5GW切片、6GW高效电池项目,预计投资额25.32亿元。公告显示,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24.28%至152.32%。 据PV InfoLink的统计,2021年晶澳科技与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并列全球第二。财报显示,晶澳科技2021年电池组件出货量25.45GW,其中海外市场出货量占比60%。截至2021年年底,晶澳科技组件产能近4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今年以来,晶澳科技已发布5份关于投资建设一体化产能的公告,涉及投资金额合计为198.82亿元。 中原证券表示,下半年为传统光伏装机旺季,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以及硅料供应逐步宽裕、系统成本有望降低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国内外光伏行业景气度较高,装机有望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