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食源性疾病病例数逐年下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5-15
  • Food Safety News网站3月26日报道,2018年中国香港共发生了150余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影响了近650人。近几年来,中国香港食源性疾病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涉事食品商店及公司也均已上报至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食物中毒是香港法定必须上报的疾病,而食物安全中心是负责调查整治涉事商店、公司的部门。

    据统计,中国香港82%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其中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病例数排在前三位。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约占12.7%,且都与诺如病毒有关。烹饪不充分、生熟食交叉污染和储存温度不当是促成食物安全问题的最常见因素。

相关报告
  • 《欧盟食源性疾病持续上升,李斯特菌感染达历史新高》

    • 编译者:任洁
    • 发布时间:2025-05-19
    •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2023年欧盟“同一健康”人兽共患病报告》显示,近年来欧盟境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李斯特菌感染(listeriosis)病例数在2019至2023年间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2952例,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新高。专家指出,这与欧洲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目前,欧盟有21.3%的人口超过65岁,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及慢性病多发,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冷熏三文鱼、即食肉类和乳制品等食品是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部分即食食品中李斯特菌超标率最高达0.78%,其中发酵香肠污染最为严重。除李斯特菌外,弯曲杆菌病(campylobacteriosis)和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仍是欧盟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2023年,弯曲杆菌感染病例达148,181例,较前一年有所上升;沙门氏菌病例则增至77,486例,成为第二大常见食源性疾病。仅有15个成员国和英国(北爱尔兰)实现了家禽沙门氏菌控制目标,较2022年有所下降。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共发生569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虽然总数略有下降,但住院和死亡人数上升,死亡人数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鸡蛋、混合食品和肉鸡仍是沙门氏菌暴发的主要来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疫情监测的灵敏度,有助于更早发现疫情。为应对这些挑战,欧盟持续推进“同一健康”战略,强调人类、动物、植物与环境健康的紧密联系,并通过跨部门协作加强疾病防控。此外,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推出了简明版报告、故事地图和数据仪表板,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最新动态。
  • 《通过评估美国毒药中心的数据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xinning
    • 发布时间:2015-05-11
    •     增强食源性疾病(FBD)的监测和改进爆发监测的及时性已被确定为公共卫生重点。消费者投诉数据在食源性疾病(FBD)监测和疫情的检测中越来越有用。毒药中心的举报电话可以看做是顾客投诉数据的潜在来源。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