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食源性疾病持续上升,李斯特菌感染达历史新高》

  • 编译者: 任洁
  • 发布时间:2025-05-19
  •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2023年欧盟“同一健康”人兽共患病报告》显示,近年来欧盟境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李斯特菌感染(listeriosis)病例数在2019至2023年间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2952例,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新高。专家指出,这与欧洲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目前,欧盟有21.3%的人口超过65岁,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及慢性病多发,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冷熏三文鱼、即食肉类和乳制品等食品是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部分即食食品中李斯特菌超标率最高达0.78%,其中发酵香肠污染最为严重。除李斯特菌外,弯曲杆菌病(campylobacteriosis)和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仍是欧盟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2023年,弯曲杆菌感染病例达148,181例,较前一年有所上升;沙门氏菌病例则增至77,486例,成为第二大常见食源性疾病。仅有15个成员国和英国(北爱尔兰)实现了家禽沙门氏菌控制目标,较2022年有所下降。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共发生569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虽然总数略有下降,但住院和死亡人数上升,死亡人数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鸡蛋、混合食品和肉鸡仍是沙门氏菌暴发的主要来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疫情监测的灵敏度,有助于更早发现疫情。为应对这些挑战,欧盟持续推进“同一健康”战略,强调人类、动物、植物与环境健康的紧密联系,并通过跨部门协作加强疾病防控。此外,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推出了简明版报告、故事地图和数据仪表板,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最新动态。
相关报告
  • 《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食品安全的新老挑战》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8
    • 11月10日至11日,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在柏林举办了“第四届人畜共患病与食品安全研讨会(4th Symposium for Zoonoses and Food Safety)” 。约有250名参会人员参与了抗击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策略、动物源食品病菌感染情况及产霉菌在食品安全中的威胁等议题讨论。其中,食物链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产霉菌的产生机理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是研讨会的重点讨论内容。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主席安德里亚斯·亨泽尔博士教授(Dr. Andreas Hensel)说:“近年来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病比例大幅下降,可以看作是抗击家禽病原菌的成功案例。目前对其它感染源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包括养猪场和爬行类宠物中存在的沙门氏菌病。 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减少猪群及猪肉中沙门氏菌的传播,要求从饲料生产到食品销售整个食品链都应接受严格检查;介绍了各联邦州的新目标、新举措;以爬行动物为例讨论了家庭宠物成为人类感染源的可能性。 此外,研讨会还指出其它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的危害也是研究重点。新的实验室方法在风险评估和感染链评估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李斯特氏菌爆发事件调查研究,以及肠道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鉴定研究中均得到验证。 产毒菌是研讨会关注的又一重点问题。这类细菌的代谢物能引发食物中毒,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由此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而非细菌本身引起的。 欧盟地区关于产霉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报道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14年爆发的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比例占到近16%,排名第三,病毒疫情和沙门氏菌分列第一和第二。 研讨会重点关注了葡萄状球菌、杆菌和索状芽孢杆菌等产霉菌的检测、发病及意义;介绍了德国疾病爆发的调查结果、预制食品中产霉菌的检测方法;就未来是否需要作出更大努力提高评估水平、降低产霉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编译 梁晓贺)
  • 《多国爆发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克隆复合物8的感染与食用冷熏鱼产品的有关》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9-08-17
    •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序列型(ST)1247,克隆复合物(CC)8引起的22例李斯特菌病病例的长期多国爆发,该病菌已经在五个欧盟国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WGS),包括丹麦(9)、爱沙尼亚(6)、芬兰(2)、法国(1)和瑞典(4)。5名患者因该疾病或患有该疾病而死亡。第一例病例于2014年7月在爱沙尼亚出现症状,最近一例发生在2019年2月的丹麦。此外,在具备食物消费史的12人中,有8人证实食用了冷熏鱼产品。符合WGS人类爆发菌株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分离物在4个国家(即法国、丹麦、意大利和瑞典)的批发和零售链上从13批冷熏或鲑鱼和6批冷熏鳟鱼产品中检测到。受污染批次的可追溯性信息指向爱沙尼亚加工公司A,是这些鱼产品的唯一常见制造商,生鱼来自挪威和芬兰的供应商。爱沙尼亚加工厂的环境调查和食品检测表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存在与加工生产线上的两个样品以及4批最终产品中的爆发菌株相匹配。以上结论表明该物种存在于爱沙尼亚公司的场所,需要进一步调查来确定食品加工厂中的(交叉)污染点。在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知之后,爱沙尼亚、丹麦、法国和意大利实施了控制措施,在确定和控制感染源之前,仍然可能发生与此事件相关的新的侵入性李斯特菌病病例。一般而言,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个体被患侵袭性李斯特菌病的风险增加,这与严重的临床病程和疑似的死亡病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