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保护湿地有力修复森林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3-16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抓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具体管理措施和重点领域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想法。

      ◆中国环境报记者童克难

      ●关注一

      李长安委员:构建长江湿地保护网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长江湿地对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具有重要意义,湿地保护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一。

      数据显示,长江湿地面积接近250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自然湿地接近900万公顷,被列入国际湿地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7处,国家级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168处。

      “长江湿地保护虽然在局部地区成效显著,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率仅为34.7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安表示,长江湿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湿地保护缺乏法律支持。” 李长安表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战略的实施,急需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以法律条文明确湿地的基本界定、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破坏湿地行为的惩处边界和执行标准等,切实做到保护湿地有法可依,破坏湿地依法严惩。

      除了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必不可少。李长安认为,长江湿地生态保护应做好顶层设计,应尽快编制长江流域湿地保护规划。他建议,将湿地保护纳入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考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制度。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开展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李长安表示,要重点选择流域沿干流重要湿地,对其现状、功能、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长江经济带内人口密度大(高达500人/km2以上)、人类活动范围广。长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李长安说,要营造全社会保护长江湿地的氛围,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保护沿江湿地。

      ●关注二

      王济光委员:加强森林保护和修复

      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重点关注森林的修复与保护工作。

      “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森林修复与保护缺乏规划引领。” 王济光说,一些沿江城市尤其是上游中小城市没有开展专题规划,各地缺乏操作指南,相关工作推进缓慢。一些沿江地区缺乏沿江城乡建设管控措施,随意破坏沿江森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对长江经济带森林修复与保护的规划控制。以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生态修复核心,形成以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生态屏障为骨架,以湿地生态网络、交通绿道和城市群森林空间为补充的生态格局。以长江及其一级、二级支流周边5000米(含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水平纵深推进5000米)作为重点生态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骨架,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0%以上,并加强沿江城乡建设管控。

      在政策支持方面,王济光建议将三峡库区生态公益林地划定为“生态特区”,建立库区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并适当调整现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将造林种苗补助费提高到每亩800元~1000元,粮食补助资金按照每亩300斤原粮的市场价折算补助标准,生活费补助提高到每亩200元以上。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森林修复与保护的用地保障力度。”王济光表示,长江两岸滨江百米景观带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保护三峡水库库岸稳定、防止泥沙侵入三峡水库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建好库区临江百米景观带,他建议对这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尽快启动实施库区生态移民。

      “还要提升修复和保护的经营管理水平。”王济光表示,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活基础设施等公共投入的同时,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并进一步提高森林保护和修复的科技水平。.

相关报告
  • 《保护利用湿地 释放生态红利》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4-21
    •  目前,全国共有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2%,湿地公园遍布31个省(区、市)   2.3亿人次   截至去年底,全国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3亿人次,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30多亿元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烟雨朦胧、水草丰美的杭州西溪湿地,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创新的湿地保护形式,从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经过15年的发展,现已遍布31个省(区、市),各级湿地公园达1693个,对完善我国湿地保护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公园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形容为“地球之肾”。   据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在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湿地,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方式予以保护。本世纪初开始,对于城市及其周边人类活动频繁、不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通过划建国家湿地公园等创新方式予以保护。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各种类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2004年底,杭州市率先提出要创建西溪湿地公园。2005年2月,原国家林业局在组织专家评估后,批准西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5年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找到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探索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之路。   春日里的西溪湿地,水光潋滟,河汊纵横,林木苍翠,野趣横生,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这个曾经污水横流、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如今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杭州一张亮闪闪的城市金名片。   这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来之不易。杭州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搬迁1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000多户居民,减轻生态压力。统筹考虑西溪湿地的水质、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四管齐下”,改善湿地水环境,修复湿地自然生态。目前,西溪七成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各类湿地,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核心区域达到Ⅱ类。   通过长期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西溪的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这里现有维管束植物696种,比2005年开园前增加了475种;昆虫867种,增加了390种;鸟类181种,增加了112种。这里有东方白鹳和白尾海雕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杭州开发西溪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打造花朝节、探梅节、龙舟节、火柿节、听芦节五大节庆活动。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超过3亿元,直接创造了1500个就业岗位。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在西溪考察后,国际湿地公约前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赞叹道。   建立湿地公园,完善保护体系   湖面碧波荡漾,水鸟飞翔,岸边绿树环绕,百花争艳,湖南省津市毛里湖春意盎然。毛里湖是湖南仅次于洞庭湖的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一度围栏养殖、网箱精养盛行,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水质跌落到劣Ⅴ类。“以前一年四季都有绿藻,农民家的牛都不下湖。现在水质全面稳定在Ⅲ类,局部达到了Ⅱ类,十来年没有出现的野生银鱼越来越多,今年1月份监测的鸟类数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说。   近年来,津市大力治理毛里湖,保护生态,改善水质,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变成周边几万名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湖边,中南村村民肖年春办起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我们的拿手菜是矿泉水煮毛里湖麻鲢,吃起来很鲜美。以后湖水再好些,直接用湖水煮湖鱼,味道会更好!”她乐呵呵地说。   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下,各地湿地公园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湿地公园1693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达899个,有效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   我国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完善了全国湿地保护体系,抢救性保护修复了一大批湿地。从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以来,我国建成的国家、省、市、县多级湿地公园,已成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恢复退化湿地的主要抓手。目前,全国共有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2%。   湿地公园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在江苏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原来坑塘遍布、杂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区,修复成为碧水长流、草长莺飞的大美湿地。在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曾经臭水横流的废弃果园等被建设为生态优美的绿色空间,面积达1100公顷,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在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高原湖泊湿地犹如一条玉带环绕在邛海周围,涵养着西昌人民的母亲湖,是人们休闲、健身、康养的好去处。   鸟类是一些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湿地公园,成为鸟儿的天堂。从2015年到2019年,江苏苏州15个湿地公园内,鸟的种类增加了46%,种群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北京野鸭湖从2006年开始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到今年,鸟类由233种增加到347种,每年十几万只迁徙的鸟类在这里停歇觅食,野鸭湖成为国际鸟类迁徙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重要中转驿站。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增鸟类的观察记录,许多都发生在湿地公园内。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包括当地多年未有记录的物种,如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紫水鸡、红头潜鸭、钳嘴鹳、卷羽鹈鹕等,在很多湿地公园中被发现。部分在当地原属候鸟的物种,现在成了湿地公园内“安家落户”的留鸟。   促进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   “过去餐馆的卖点是粗粮、野菜,现在的卖点就是湿地公园的风景。湿地公园越建越漂亮,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服!”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黑土洼村村民代富强说。代富强家经营着一个名为“渔民人家”的餐馆,随着湿地公园知名度越来越高,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旁的官厅水库2014年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以来,这一带的农家乐生意红火。   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集保护湿地、改善生态、休闲观光、科普宣教等功能为一体,规划总投资50亿元、总面积13540公顷,是目前京津冀地区规划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京张高铁去年年底开通,从北京到怀来只要29分钟,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京津冀居民的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使得生态环境大变样,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怀来县常务副县长王永说,“生态环境好了,招商引资也有了更多吸引力,现在找上门来洽谈、希望落户怀来的企业很多。”   “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大多数湿地公园起始阶段的生态质量都较差,所处地域人口相对密集,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因此,秉承湿地公约历来倡导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湿地公园主体功能定位一直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的发展目标,通过各级政府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很多湿地公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司长吴志民说。   湿地公园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扶贫开发作出了贡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湿地公园的资金投入累计达1174亿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3亿人次,自身经营收入达66亿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30多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9996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考察时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吴志民表示,“湿地公园是一种创新的湿地保护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对湿地公园主体功能定位认识存在偏差、保护和利用平衡点把握不准确、促进地方绿色发展的潜力释放不充分等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注重示范引领、加强能力建设,持续强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力度,努力探索合理利用途径,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 《江西省九江市加大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力度见成效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6-13
    •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发布:鄱湖人家2017/6/12 11:33:47 中国林业网6月12日讯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加大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效。 该市开展了林地和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将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极重要地区的森林、林地和湿地划入红线范围,并切实加强管护,坚守生态底线。目前全市林地保有量面积为1652万亩,湿地保有量稳定在397.2万亩。该市彭泽、修水、武宁、湖口等县积极组织实施封山育林,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全市634.66万亩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修河源头及两岸、鄱阳湖周围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区域,每年获得国家和省补助资金1.26亿元。强化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湿地和鄱阳湖越冬候鸟保护工作,庐山区在全省推广绩效承包松材线虫病新模式,全市森林公安机关、林业工作站、野保等部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运输木材行为专项行动和保护湿地、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行动等,实现了庐山周边连续13年无大的森林火灾、沿庐山周边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林区和湖区治安保持持续平安稳定的局面。仅2016年,全市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528起,收缴木材226立方米,收缴放生野生动物680头(只),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