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正式启航,科技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四十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主要科技指标》,以数据和图形为表达方式,选择主要科技指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活动主体和国际比较四个方面展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就。
科技投入
在科技投入方面,重点统计专业技术人员、R&D人员、高等教育毕业生、R&D经费以及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 1990年以前各类技术人员增长率波动较大,1990年以后各类科技人员基本上稳步增长;R&D人员和经费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40年来,R&D人员和经费持续增长,相较于基础研究领域与应用研究领域,在试验发展领域两个指标占有更大比重;高等教育毕业生在1986年以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10年以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于中央财政科技支出。
科技产出
在科技产出方面,重点统计科技论文(SCI、EI、CPCI-S、CSTPCD)、发明专利、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以及高技术产业经济指标。四类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以及医疗机构论文发布数量持续增长,其中高等学校发文量占据四类机构榜首;2007年以后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也有所提升;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增长率在1993年以后趋于平稳,合同金额于2010年首次超过4000亿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出口交货值、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在过去40年中呈现总体上扬趋势。
科技活动主体
科技活动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其他机构等。通过分析1987年、2000年、2010年、2017年四类科技活动主体的R&D人员与经费投入情况发现,自2000年开始,企业的R&D人员与经费投入处于领先地位,说明在我国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力。
国际比较
在国际比较方面,重点比较了中国与巴西、德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南非、英国、美国在R&D人员与经费总量与投入强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三方专利数、高技术产业出口四个方面的差异。2015年中国三方专利数少于日本和美国,2016年中国R&D经费少于美国,但在R&D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高技术产业出口等方面中国明显优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