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纳米机器的肿瘤疫苗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9-18
  •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在DNA纳米机器用于精准化智能化肿瘤疫苗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nanodevice-based 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能够调控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效清除恶性肿瘤细胞。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为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其中肿瘤疫苗研究被广泛关注,尤其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疫苗日益受到重视。但疫苗在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理想的运输载体将佐剂分子和抗原分子高效共递送到淋巴器官,从而实现高效的免疫系统激活。免疫功能成分精准定量及在其作用位点的可控释放也具挑战性。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DNA纳米结构具有结构精确可控、易于化学修饰、生物可降解等特点,是一种有潜力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靶向运输、可控释放、多种药物协同运输治疗等方面已展现出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人员根据生理病理的标志物分子设计构筑刺激响应型DNA自组装结构及DNA纳米机器,实现功能蛋白、核酸药物、小分子化药等组分的精准靶向递送及可控释放,在动物水平的多种肿瘤模型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Nature Biotechnol. 2018,3,258;Angew. Chem. Int. Ed. 2018,57,15486;J. Am. Chem. Soc. 2019,141,19032)。该研究提出的药物递送体系程序化设计研究思路,为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策略。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利用DNA纳米机器构建抗肿瘤疫苗的概念,利用DNA折纸技术,构建尺寸形状精准可控、同时搭载肿瘤抗原和多种佐剂的肿瘤疫苗体系,利用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人员选用肿瘤抗原多肽与单链DNA进行共价偶联,针对位于免疫细胞内涵体内的免疫通路受体TLR3及TLR9选取核酸免疫佐剂dsRNA与CpG,通过核酸分子的杂交在纳米机器内部进行定位定量的装载。设计酸响应的DNA分子锁将装载各种功能成分的DNA结构封闭,形成完整闭合的DNA纳米机器,保护内部的免疫功能组分。DNA纳米机器由于特殊设计的尺寸形状能够被高效富集到淋巴结,当进入淋巴结内树突细胞后,在内涵体微酸性环境中,分子锁响应性开启,DNA纳米机器由关闭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共同释放抗原和多种佐剂,刺激树突细胞活化和抗原递呈,诱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搭载不同肿瘤抗原多肽的DNA纳米机器在黑色素瘤、结直肠肿瘤小鼠模型上都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疗效。由于解决了肿瘤疫苗精准化及多佐剂联用难题,纳米机器显示出长期免疫记忆效果,有效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这种基于多种成分共同精准组装、刺激响应控制的DNA纳米机器在肿瘤疫苗体系开发及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应用中显示出潜力。DNA纳米机器具有可程序化设计的特点,可通过进一步设计优化用于病毒相关抗原及佐剂等功能成分的递送,有望为构建抗病毒疫苗提供新平台。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78563.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在基于DNA纳米机器的肿瘤疫苗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0-21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课题组在DNA纳米机器用于精准化智能化肿瘤疫苗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A DNA nanodevice-based 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DOI:10.1038/s41563-020-0793-6; https://rdcu.be/b6SOx)。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能够调控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效地清除恶性肿瘤细胞。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肿瘤疫苗研究被广泛关注,尤其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疫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疫苗在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理想的运输载体,将佐剂分子和抗原分子高效共递送到淋巴器官,从而实现高效的免疫系统激活。此外,免疫功能成分精准定量及在其作用位点的可控释放也是极大的挑战。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DNA纳米结构具有结构精确可控、易于化学修饰、生物可降解等特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靶向运输、可控释放、多种药物协同运输治疗等方面已展示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丁宝全课题组在前期的工作中根据生理病理的标志物分子设计构筑了刺激响应型DNA自组装结构及DNA纳米机器,实现了功能蛋白、核酸药物、小分子化药等组分的精准靶向递送及可控释放,在动物水平的多种肿瘤模型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Nature Biotechnol., 2018, 3, 258;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486; J. Am. Chem. Soc., 2019, 141, 19032)。这些研究提出了药物递送体系程序化设计的研究思路,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精准化智能化策略。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丁宝全课题组提出了利用DNA纳米机器构建抗肿瘤疫苗的概念。他们利用DNA折纸技术,构建尺寸形状精准可控、同时搭载肿瘤抗原和多种佐剂的肿瘤疫苗体系,利用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进行肿瘤免疫治疗。首先选用肿瘤抗原多肽与单链DNA进行共价偶联,同时针对位于免疫细胞内涵体内的免疫通路受体TLR3及TLR9选取核酸免疫佐剂dsRNA 与CpG,通过核酸分子的杂交在纳米机器内部进行定位定量的装载。设计酸响应的DNA分子锁将装载了各种功能成分的DNA结构封闭,形成完整闭合的DNA纳米机器,保护内部的免疫功能组分。DNA纳米机器由于特殊设计的尺寸形状能够被高效富集到淋巴结,当进入淋巴结内树突细胞后,在内涵体微酸性环境中,分子锁响应性开启,DNA纳米机器由关闭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共同释放抗原和多种佐剂,刺激树突细胞活化和抗原递呈,诱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搭载不同肿瘤抗原多肽的DNA纳米机器在黑色素瘤、结直肠肿瘤小鼠模型上都展现良好的抗肿瘤疗效。由于解决了肿瘤疫苗精准化及多佐剂联用的难题,纳米机器显示了长期的免疫记忆效果,有效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这种基于多种成分共同精准组装、刺激响应控制的DNA纳米机器在肿瘤疫苗体系的开发及个体化的肿瘤免疫治疗应用中显示了巨大潜力。同时,DNA纳米机器具有可程序化设计的特点,可以通过进一步设计优化用于病毒相关抗原及佐剂等功能成分的递送,有望为抗病毒疫苗的构建提供全新的平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刘少利和蒋乔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丁宝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北京市科技计划(前沿新材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及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a)DNA折纸构建肿瘤抗原肽/ CpG环/ dsRNA共同负载的纳米机器肿瘤疫苗示意图 (b)利用DNA纳米机器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示意图
  • 《生物全合成的自组装纳米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9-09
    • 新型疫苗的快速研制对于防治突发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组分设计、剂型构建、制备工艺与疫苗的应用效果和转化潜力密切相关。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采用生物全合成技术构建一种自组装蛋白纳米颗粒,以此为“底盘”制备的多糖和多肽类纳米疫苗,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高效的免疫应答水平,显着增强了传染病预防和肿瘤治疗的效果。 针对现有纳米疫苗体系制备工艺繁琐、抗原负载量低、机体免疫应答较弱等难题,该研究将细菌毒素B5(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和非天然三聚体肽融合,构建出一种安全高效的自组装纳米疫苗“底盘”,用于新型疫苗的按需快速构建。该纳米疫苗“底盘”为生物合成的蛋白骨架,避免了外源性合成材料的引入,保证了疫苗使用的安全性。采用融合表达或蛋白糖基化修饰策略,可轻松实现多肽、多糖等不同类型抗原在“底盘”上的高效负载,无需额外化学偶联过程。相比于单纯抗原,纳米疫苗避免了抗原在注射部位的快速清除,同时实现了淋巴结的有效富集。在无需额外添加佐剂的情况下,纳米疫苗能够快速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并促进对抗原的摄取和交叉提呈,进而强化后续的免疫应答水平。 基于该纳米“底盘”构建的多糖结合疫苗在小鼠、猴等多种动物模型中成功诱导生成了针对志贺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高水平保护性抗体,其抗体滴度远优于商品化铝佐剂剂型。而基于该纳米“底盘”构建的肿瘤疫苗同样表现优异,能够快速激发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了小鼠存活时间。这种通用的“底盘”策略及模块化组合的疫苗设计理念,为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等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