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博西尼联合氟维司群或来曲唑治疗内分泌敏感型HR+/HER2-晚期乳腺癌的长期随访研究:PARSIFAL试验的扩展分析》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18
  •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亚型占所有病例的70%,但晚期患者仍面临无法治愈的困境。虽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标准一线方案,但不同CDK4/6i的总体生存(OS)获益存在显著差异――仅瑞博西林(ribociclib)显示出统计学显著的OS改善,而帕博西尼(palbociclib)和阿贝西利(abemaciclib)仅有数值提升。这种"PFS获益一致但OS结果分化"的现象,成为临床决策的重要困惑。
    为解答这一难题,国际多中心团队开展了PARSIFAL-LONG观察性研究,对PARSIFAL II期试验中486例患者进行长达7.3年的扩展随访。这项发表在《ESMO Open》的研究,首次报告了帕博西尼联合氟维司群或来曲唑的长期生存数据,并探索了早期进展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研究采用的关键方法包括:1) 从36个国际中心纳入419例(86.2%)原试验患者构建观察性队列;2) 通过Kaplan-Meier法和分层Cox回归模型比较治疗组间OS/PFS差异;3) 定义PFS≤12个月为早期进展阈值进行预后分析;4) 使用R软件4.4.1版进行统计分析。
    患者和进展后治疗
    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4岁,46.5%存在内脏转移。中位随访7.3年时,78.5%患者出现PFS事件。73.9%进展患者接受了后续抗癌治疗,其中72.4%首选内分泌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仅2.1%患者使用了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
    长期生存随访
    氟维司群组与来曲唑组的中位OS分别为65.6和61.6个月(HR=1.01,P=0.927),PFS分别为29.7和34.5个月(HR=1.06,P=0.612),证实两种联合方案疗效相当。全体患者中位OS达61.8个月,创下帕博西尼生存数据新高,与其它CDK4/6i关键试验(MONALEESA-2:63.9个月;MONARCH 3:66.8个月)相当。
    无进展生存期对总生存的影响
    20.3%患者被界定为早期进展者(PFS≤12个月),其从入组到死亡的中位OS仅23.4个月,显著低于非早期进展组的72.2个月(HR=0.19,P<0.001)。更严峻的是,这些患者的进展后中位OS仅18.7个月,与非早期进展组的27.4个月形成鲜明对比(HR=0.65,P=0.004)。亚组分析显示,无论进展发生在6个月内还是7-12个月,预后同样恶劣。
    总生存的亚组分析
    ECOG评分0分患者OS显著优于≥1分者(74.9 vs 52.6个月,P<0.0001)。内脏转移(51.7 vs 70.0个月,P=0.001)和肝转移(46.1 vs 65.6个月,P=0.001)均为不良预后因素,这与既往研究一致。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具有三重重要意义:首先,它弥合了临床试验与真实世界的证据鸿沟,证实帕博西尼联合方案可使近80%患者获得超过5年生存,为CDK4/6i的OS争议提供了关键数据。其次,研究确立12个月PFS作为新的预后分界点,这类早期进展者进展后生存期与三阴性乳腺癌相当,提示需要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最后,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明确指导――对于CDK4/6i治疗12个月内进展的患者,后续内分泌治疗方案需谨慎选择,而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疗法可能更具探索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部分原始研究中心未参与随访可能引入偏倚,且进展评估未采用统一标准。但作为目前帕博西尼最长的随访数据,其结论将为国际指南更新和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坚实依据。未来研究应聚焦早期进展者的分子特征,探索克服CDK4/6i耐药的新靶点,最终实现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精准分层治疗。
  • 原文来源: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5-6/20250618075251196.htm
相关报告
  • 《研究为 HR+/HER2- 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7-09
    • 肿瘤在治疗前的细胞周期蛋白 A 或 E 水平较低与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有关。 罗斯威尔帕克综合癌症中心正在进行的一项观察性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揭示了为何一些患有侵袭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基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 抑制剂的标准治疗(一种阻止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靶向疗法)后,疗效优于其他患者。这项新研究发表在《npj 乳腺癌》上。正在进行的这项针对这种侵袭性癌症(转移性 HR+/HER2- 乳腺癌)患者的试验(NCT04526587)的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将不同基于精准疗法的治疗相结合的疗法,以使 CDK4/6 抑制剂更有效。由首席研究员兼该研究的资深作者阿格涅什卡·维特基维茨(医学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从罗斯韦尔帕克医院的肿瘤学教授兼高级组织成像共享资源负责人这一职位上获得职位的晋升,他们确定了似乎会影响接受 CDK4/6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即治疗后疾病未恶化的时间长度。这项研究重点关注免疫浸润和细胞周期标志物与患者对这种靶向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我们的成像分析显示,细胞周期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 A 和 E 主要在短程无进展生存期患者的肿瘤中被检测到,并与巨噬细胞的出现而非另一种白细胞——T 细胞相关联。了解肿瘤细胞周期表达与周围免疫细胞积累之间的关联,为提高 CDK4/6i 的持久性提供了治疗机会,”罗斯韦尔帕克医院的博士后研究员斯蒂芬妮·泽托佐(Ph.D.、MA)说道,她是这项新研究的第一作者。该团队在治疗前对患者的免疫特征和细胞分裂活动进行了检测,旨在找出病程少于六个月的患者与病程超过 23 个月的患者之间的差异。他们发现,在治疗前,那些病程较短的患者的肿瘤中,负责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如细胞周期蛋白 A 和 E)的表达明显更高。这与巨噬细胞的积累有关,巨噬细胞是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还利用治疗期间收集的组织样本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免疫细胞激活的基因富集现象,同时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有所降低。HR+/HER2- 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病例的 68%。当疾病发生转移时,患者的预后较差,只有 32%的患者能存活五年以上。
  • 《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帕波昔利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卡培他滨治疗的比较(Young-PEARL):一项随机、开放、2期研究的总体生存率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3-24
    • 背景 2期随机Young-PEARL研究表明,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妇女中,与卡培他滨相比,帕波奇利联合依西美坦抑制卵巢功能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方案规定的次要终点总生存率的结果。 方法 Young-PEARL是一项在韩国14个机构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2期研究。年龄大于或等于19岁的绝经前女性,患有经组织学证实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在先前的他莫昔芬治疗期间或之后复发或进展,首次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且东部肿瘤协作组的表现状态为0-2,符合入选条件。在转移的情况下,以前的一次化疗是允许的。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1:1 ),采用分组随机化(分组大小为2)法,根据转移性乳腺癌的既往化疗和内脏转移的存在进行分层,接受帕波昔布(口服,125mg/天,3周治疗,1周停药)加依西美坦(口服,25mg/天)和亮丙瑞林(在每个28天周期的第1天皮下注射3-75mg)或卡培他滨(口服,1250 mg/m2,2周治疗,1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率是次要终点。所有分析均在修改后的意向性治疗人群中进行(即,包括所有被随机分配接受治疗的患者,他们至少进行了一次基线后CT扫描,并排除了那些未接受研究药物治疗的患者和那些严重违反合格标准的患者)。对接受任何研究治疗的所有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这项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2592746,现在已经完成。 调查的结果 在2016年6月15日至2018年12月10日之间,有189名患者入选。184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帕波昔布+内分泌治疗组(n=92)或卡培他滨组(n=92),其中174例被纳入改良意向性治疗人群(帕波昔布+内分泌治疗组n=90,卡培他滨组n=84)。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未收集种族数据。截至数据截止日(2024年2月29日),中位随访时间为54±0个月(IQR 34±1–74±4)。帕洛昔布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5个月(90% CI 14 3–22 2),卡培他滨为14±0个月(11 7–18 7)(风险比为0 74[90% CI 0 57–0 98];单侧对数秩p=0 036)。90例患者中有52例(58%)死亡,84例患者中有48例(57%)死亡,卡培他滨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4±8个月(95% CI 48 9–77 1),而卡培他滨组为57±8个月(46±3–89±2)(风险比1.02[95% CI 0.69–1.51];p=0 92)。最常见的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帕波昔布+内分泌治疗组92例中的59例[64%],而卡培他滨组85例中的15例[18%])。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