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peria设定2035年碳中和目标:温室气体排放路线图展示了其对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承诺》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9-25
  •     Nexperia总部位于荷兰,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且发展迅速的全球性半导体企业。公司年产量超过1000亿件,Nexperia深知自身对保护环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今年五月,Nexperia发布了其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针对公司的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增长目标以及其作为国际行业领导者的重要角色进行了评估。今天,Nexperia自豪地宣布其实现碳中和的预期目标,同时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并采取问责制度。

        Nexperia致力于到2035年在其直接运营排放和为运营采购能源而产生的间接排放方面实现碳中和。这一变革性承诺需要借助可靠的来源向100%可再生能源过渡,为全球所有的公司运营和工厂提供电力。Nexperia对创新做出了坚定的承诺,并以此为发展动力,专注于开发能够确保日常产品能效的半导体,为世界各地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公司前瞻性方法的一部分,Nexperia还全面考虑了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影响。凭借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Nexperia充分履行其责任,努力实现全面绿色转型。Nexperia不仅在保护地球方面承担起自身责任,还致力于推动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一起维护人类共同的未来。

  • 原文来源: https://ee.ofweek.com/2023-09/ART-8320315-8460-30611469.html
相关报告
  • 《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23
    • 10月2日晚,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综艺晚会《追梦》在央视播出。晚会上,800架无人机配合钢琴曲飞离地面,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空变换出展翅翱翔的“大鹏”“月圆中的芭蕾舞”等立体3D造型,这一由深圳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大规模无人机编队秀,与舞台背后深圳中心区43栋高楼的灯光秀相互配合,将开放创新生机勃勃的深圳城市面貌、改革开放的无限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圳之夜”通过电视转播震撼全球。 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前行,深圳践行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前沿注脚。2017年,深圳GDP达2.2万亿元。其中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13%,接近全球最高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23万家;PCT国际专利逾2.04万件,占全国43.1%。 40年前的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从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科教资源匮乏、科技人才稀缺的几乎零基础起步,到上一阶段的跟随式、产业创新发力,再到现在引领式、源头创新突破,如今的深圳正以充分的信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从跟随到引领:培育影响世界的产业集群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摩天高楼林立。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深圳培育了6家;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深圳就拥有1万家。 沿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路向前,超过100公里长的连线上,分布着腾讯、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大疆、优必选等全球知名企业亦在此茁壮成长。 深圳从科技基础薄弱起步,到如今孕育出3万家创新产业集群,孵化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前来投资,“创新绿洲”的形成靠的是什么? 回望40年创新巨变,有一条路径清晰可见——把握前沿创新趋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应用技术创新向核心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引领颠覆式创新跃升,不断向全球创新高地迈进。 创新是引领意识,下好创新先手棋,夺取创新主动权。 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华为总部坐落于此。最近一期IDC报告显示,华为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近5年,华为出货量增长50多倍。面对上半年复杂的国际环境,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技术突破,没有大量技术积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2017年华为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近10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940亿元。 创新是危机意识,在自我进化、自我颠覆中把握未来。 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极目远眺,海天相接。福布斯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百强排行显示,腾讯以18名位列中国企业第一。如今这个即将步入20岁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酝酿第三次公司架构调整。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 由技术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以技术驱动为主要方向,腾讯战略升级的背后,是深圳3万家创新企业集群,正在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和新一轮产业升级趋势进行前瞻思考和主动进化。 创新是全球视野,做世界技术与产品支撑者。 在英国、韩国、日本、新西兰等世界上各大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比亚迪都成功突围,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销售量达到71328辆,为全球提供绿色低碳出行方案。 在英国,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核电企业中广核正在推进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的落地。中广核新闻宣传处处长黄超告诉记者,这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窗口,从“借船”和“拼船”,到真正实现自主核电技术“造船出海”。 创新是坚定信心,在独创独有上下狠功夫。 在深圳南山,奥比中光从初创企业发展成为3D传感器领域的知名企业,是全球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第4家量产消费3D传感器的公司。 无数创新型企业成为深圳最具活力的细胞。深圳民企驱动了94%的研发开支,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8024件增至2017年的20457件,年均增幅超过20%,约占全国总量的1/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 “深圳正在改写世界创新规则、培育一批影响世界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去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从产业到源头:站在新一轮科技突破起点上 回望40年,在数次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迈向创新新阶段的深圳,力补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的短板。 深圳大鹏半岛的国家基因库,超过1000万份包含细胞、血液、组织等多种生物资源样本存储在此。在基因测序区,上百台基因测序仪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向各科研机构提供生物信息检索、比较、分析等服务。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和记者分享最新的喜讯,近期华大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正是源于多年积累的数据量和数据存储能力。 “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可能没有即期产出、效用,但那将是我们前进的基点。”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前沿科学实现0到1的突破就是因为有大平台,只有大平台才能真正诞生大科学。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大学城,位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南部的一块空地虚席以待。“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投资40亿元,在这里打造E级计算机。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刘明伟告诉记者,E级计算机将使中心的计算能力提升1000倍,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未来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大型科学装置,为湾区基础科学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持。” 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说,10年前,我们更多地专注于“E”(Engineering,工程);此后,我们逐渐转入“T”(Technology,科技),关注核心关键技术;现在,我们进入“S”(Science,科学)领域。“从‘E’到‘T’再到‘S’就是深圳模式,是一座城市不断向源头技术进发、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的表现”。 今年6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教授同夫人伊娃·玛利亚·内尔教授到访深圳,在访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共同筹建深圳内尔神经可塑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这将是深圳的第7个诺奖实验室。 力补源头创新“短板”,深圳不断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尖端人才纷纷汇聚深圳;为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深圳上马一批大科学装置工程;为加强成果产业化进度,深圳扶持新型研发机构,激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随着源头创新动能的不断增强,深圳站在了新一轮科技突破的起点上。”深圳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说。 从机制到生态:打造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来到深圳华强北,设备仪器一应俱全,美国孵化器HAX里迎来法国世界500强客人。自从去年11月空中客车将全球第二家创新中心落地深圳,一系列合作已经展开。 “广东深圳和美国加州的硅谷不同,深圳在硬件制造、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及其它领域独具活力。”空中客车首席技术官保罗·艾瑞蒙科说,空客在深圳设创新中心,希望利用深圳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业精神,吸引高端人才,帮助企业发展。 面向世界配置创新资源,深圳如何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在此聚集并自由流动?创新大潮喷涌的背后,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机社会的合力效应。 1987年,深圳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这份文件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 在任正非看来,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支撑。未来30年,华为公司将继续扎根深圳,和深圳一起奋斗和成长,建立国际化的总部。 在深圳公安局龙岗分局,人工智能安防系统“深目”正在实时运转,去年它曾在15小时内帮助公安系统破获拐卖儿童案。这款“黑科技”由深圳企业云天励飞研发,该企业创始人陈宁颇为感慨:“安防领域行业壁垒极高,我们这类没有任何背景的海归团队,却顺利地在深圳落地第一套样板工程。可见,真正能鼓励创新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运行机制。” 自2008年以来,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迈入新时期的深圳打造持续创新生态,“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链逐步成熟。今年3月,首期规模为50亿元的深圳天使母基金正式成立。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创新生态优化和科技产业培育。“未来的‘华为’‘腾讯’,或许就在天使母基金及其子基金所孵育的项目中。”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彭海斌说。 截至2017年10月底,深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共评审通过101只子基金,承诺出资587亿元,全国领先。“政府之手”以更市场化的方式,介入到创新活动当中,助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圳不断完善创业生态,让战略布局从“小局”变“大局”;优化创新环境,让资源配置由“小投入”变“大投入”;激励创新主体,让创新承载者由“小众”变“大众”…… 完善的创新生态让想法、资源、资本、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重组并转化成为创新价值。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46亿元,增长8.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111.99亿元,增长9.6%,新材料产业增长8.8%,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3.8%。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和物流业对GDP贡献达50%以上。 今天的深圳自主创新探索,不只是为经济持续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也不止于为中国孕育更多的顶尖企业家和科学家,更告诉我们如何以更高的格局审视世界与中国发展,从跨越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更加笃定。 2018年,深圳提出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重任在肩,深圳已充满信心。 数读深圳创新力 经济实力 深圳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24万亿元。过去5年,深圳GDP年均增长9.2%,跻身全球城市30强。 创新能量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0%;PCT国际专利申请达20457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0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230家。拥有2000万人口的深圳,目前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超过1/4。 企业作为 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 《《苏伊士亚洲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1
    • 近日,苏伊士针对其在亚洲的业务发展, 发布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按照集团“2017-2021年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涵盖的14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报告阐述苏伊士在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支持本地中小企业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推动亚洲地区的低碳经济。 苏伊士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郭仕达表示:“新冠肺炎的爆发使大家更强烈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及环境平衡息息相关,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及气候异常,社会有迫切需要转型至低碳模式及发展循环经济。亚洲各国政府已长期致力于加强气候治理,而商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一员。苏伊士作为环保行业的先导者,我们将继续以身作则,以可持续发展为轴心,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推动循环和低碳经济 集团致力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减缓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在亚洲,可再生能源产量比2014年大幅增加6.05倍,超过5.67倍的既定目标;帮助客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累计超过236万吨;固废资源管理业务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超过10%;节省相当于643,805人口的耗水量。 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 集团通过切实的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实现环保转型,加速水务和固废处理方案的数字化变革,互联设备数量大大提升50%;增加从中小企业采购的比例,水务业务高于70%,固废业务高于85%,推动当地发展和提升地区吸引力;通过参与亚洲各地环境博览会、交流会、商会、联盟,为环保出谋献策,互利共赢。 培养可持续人才团队 苏伊士倡导多元化,目前管理层女性比例已达到36%,超过既定目标(33%);组成“苏伊士亚洲妇女诗嫚联会”,宣扬性别平等意识;为员工安排超过115,074小时的职安建培训,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服务社区 集团向社区工作投资共6.88亿元人民币,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学校进行塑料回用、支持开展净滩、环保手作以及筹款等活动,扶持当地社区,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苏伊士亚洲地区首席企业传讯及可持续发展官赵雪梅表示:“过去三年,我们与各地合作伙伴携手,使既定的目标取得令人鼓舞的新进展。展望未来十年,我们会努力配合集团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的目标,实现集团100%可持续解决方案,坚定履行为客户减排的使命。” 苏伊士 苏伊士集团自19世纪末以来,不断积累专业知识,通过保护人类健康并支持经济增长,助力人们持续提高生活质量。苏伊士及旗下90,000名员工遍布全球五大洲,致力于保护和修复我们的自然环境要素:水、土壤和空气。在水务管理、固废回收再造、土壤修复和空气治理等方面,苏伊士提供富有弹性的创新型解决方案,通过“智慧”城市优化市政和各行业的资源管理,提升其环境和经济效益。集团向6,400万人提供环境服务,生产饮用水71亿立方米。苏伊士还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作为新资源的提供者,生产了420万吨再生原料。集团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提供100%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为我们的环境、健康和气候带来积极影响。苏伊士集团2019年的总收入达180亿欧元。 苏伊士在亚洲 苏伊士在早于60年前就进入东南亚,继而扩展至大中华区的发展也逾40年。苏伊士现已成为各大城市和工商客户的首选合作伙伴,提供的水务和固废管理解决方案,能助其优化资源管理,提升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并符合监管标准。集团旗下逾9,000名员工遍布亚洲各地,合作项目逾70个,至今已建造了460多座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并向逾3,200万人口提供水务和固废资源管理服务。苏伊士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也是环境服务行业的标杆企业。目前苏伊士在澳门运营着中国水务行业的第一个PPP项目,在上海运营着亚洲其中一座最大的危废处置设施,同时在泰国也运营着塑料回收再造项目。作为香港固废处理行业的领导者,苏伊士集团还为亚洲20个工园区提供专业的环境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