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与广东天然气管网联通工程正式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2
  • 3月30日,记者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南方地区天然气管网联通工程——福建与广东天然气管网联通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我国天然气“全国一张网”进一步织密。福建天然气管网与广东天然气管网联通工程全长23.46公里,起自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分输站,终至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分输站,设计压力10兆帕,年输气能力10.58亿立方米。

    据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建设后,将打通福建省与广东省天然气管网运营断点,完成海西管网二期与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互联互通,满足闽南地区LNG资源反输粤东地区功能,实现闽南和粤东地区天然气资源双向输送。

    联通工程将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漳州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等现有管道进行连通,共同构建东南沿海区域骨干管网,推动西气东输系统管道气与沿海LNG接收站进口LNG资源联网,实现天然气资源灵活调配,提升两省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和应急调峰能力。

    “十四五”以来,随着“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推进,我国全面提速天然气干线通道、管网互联互通、储气调峰重点项目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满负荷运行,川气东送二线等战略性工程提速建设,广东、浙江、甘肃、福建、海南等省级管网融入“全国一张网”,油气基础设施保供能力硬瓶颈已基本消除,国家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总里程超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长到目前的3940亿立方米,增幅达76%。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格局,将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3025.html
相关报告
  • 《又一国家能源重点工程,天然气管网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9
    • 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进气投产,实现闽东地区管道天然气“零的突破”。 8月16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进气投产,实现闽东地区管道天然气“零的突破”,进一步扩大福建省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起于福州市长乐营前分输站,终至宁德市福鼎末站,途经福州市、宁德市8个区县。线路全长249.82公里。这条设计压力为7.5兆帕的管网,沿线配备了8座分输站和7座阀室,年输气能力超过13亿立方米。目前,福建省主干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1400公里,已实现沿海地市全覆盖,基本形成陆上、海上多气源互保互供和多管道互联互通的能源供应格局。预计到2030年新增天然气管道超1700公里,天然气管网调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全面开工 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1
    • 1月6日10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河北永清-上海)(下简称中俄东线南段)江苏段线路第七标段正式开工,标志着中俄东线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全部进入建设阶段。中俄东线南段工程将打通俄气入沪主通道,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终点是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为北、中、南三段核准,分期建设。其中,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底投产通气。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联络压气站,自北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终点为西气东输一线白鹤末站,管道全长1509公里,新建管道1243公里,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将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同时该管段联通已建成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及华东管网,投产后日输气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三倍,将打破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圈天然气输送能力瓶颈,进一步提高油气管网的应急保供能力。 中俄东线南段工程所经4省、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网密布。全线大中型河流穿跨越94处,穿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点46处,文物遗址2处,生态保护红线区83处,施工技术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国家管网集团在中俄东线南段建设过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政治嘱托,优化路由设计,近1/5的线路管道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最大程度保护生态自然原貌,既维护了“绿水青山”,又在工程质量、科技、安全、环保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被视为俄气入沪最后的“卡脖子”工程的长江盾构穿越项目,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吸收中俄东线过境段和北段、西气东输等管道的建设经验,组织专家进行了10个专项技术课题研究,确定了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于2020年7月顺利开工。 中俄东线南段将全面聚焦“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按照“端+数据平台+运维应用”模式构建远程运维服务体系,并以本质安全为导向,以质量管控为中心,以“重应用、重效果、重安全”为原则,重点开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采购、智慧工地建设和数字化孪生体的构建工作。 据了解,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每年可输送俄罗斯天然气380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63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