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全面开工 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1
  • 1月6日10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河北永清-上海)(下简称中俄东线南段)江苏段线路第七标段正式开工,标志着中俄东线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全部进入建设阶段。中俄东线南段工程将打通俄气入沪主通道,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终点是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为北、中、南三段核准,分期建设。其中,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底投产通气。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联络压气站,自北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终点为西气东输一线白鹤末站,管道全长1509公里,新建管道1243公里,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将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同时该管段联通已建成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及华东管网,投产后日输气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三倍,将打破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圈天然气输送能力瓶颈,进一步提高油气管网的应急保供能力。

    中俄东线南段工程所经4省、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网密布。全线大中型河流穿跨越94处,穿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点46处,文物遗址2处,生态保护红线区83处,施工技术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国家管网集团在中俄东线南段建设过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政治嘱托,优化路由设计,近1/5的线路管道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最大程度保护生态自然原貌,既维护了“绿水青山”,又在工程质量、科技、安全、环保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被视为俄气入沪最后的“卡脖子”工程的长江盾构穿越项目,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吸收中俄东线过境段和北段、西气东输等管道的建设经验,组织专家进行了10个专项技术课题研究,确定了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于2020年7月顺利开工。

    中俄东线南段将全面聚焦“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按照“端+数据平台+运维应用”模式构建远程运维服务体系,并以本质安全为导向,以质量管控为中心,以“重应用、重效果、重安全”为原则,重点开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采购、智慧工地建设和数字化孪生体的构建工作。

    据了解,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每年可输送俄罗斯天然气380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63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0195.shtml
相关报告
  • 《中俄东线天然气保供京津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进入取暖季,中国北方的天然气供应成为焦点话题。去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正式投产运营。如今,京津冀地区已经迎来了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 记者了解到,中俄东线中段与已建成的东北管网、陕京管道以及天津LNG、唐山LNG、双6储气库等实现互联互通,日供气量超过2800万立方米,京津冀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第三条跨国天然气通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中俄东线工程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最终抵达上海市,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按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分段核准,分期建设。 中俄东线工程在运营理念、工程施工、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都取得重大创新。在工程施工上,首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先后解决了管材制造、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上,全面应用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技术,取得了创新工法48项,形成了13项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和22项智能化技术,编写并发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近30项,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压缩机、球阀等关键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 中段日供气量超2800万立方米 据了解,北段工程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正式投产通气。中段工程于2019年7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北起吉林长岭,南至河北永清,经过500多天的紧张施工建设,已于2020年12月3日投产通气。中俄东线已建成北段、中段,中俄东线北段、中段均由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运营管理。截至目前,中俄东线已安全平稳输送俄罗斯天然气近50亿立方米。全线投产通气后,年最大输气能力可达3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亿人口。保供期以来,中俄东线北段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17亿立方米,中段日供气量超2800万立方米。 永清压气站日夜巡护 永清联络压气站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该压气站隶属于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廊坊输油气分公司管辖,是中俄东线中段天然气管道的末端站场。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永清联络压气站后,经过滤、除水、除尘后,输送到陕京管道的永清站和采育站,供应到北京。未来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量的逐年提升,还可以通过启动永清联络压气站的压缩机组对俄罗斯天然气进行增压,提升管道气进京压力。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廊坊输油气分公司经理高长顺对记者说,冬季管线极易发生冰堵,为了避免冰堵情况产生,廊坊分公司永清作业区入冬前后多次对全站阀门进行排水排污,对容易发生冰堵的部位提前缠绕电伴热、包裹保温层,每日集中巡检2次,确保进出站压力、温度、水露点等参数指标正常,确保中俄东线继续向京津冀地区平稳供气。 管道巡护方面,分公司结合所在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合理安排巡护工作。管道巡线员在投产期间,由每日巡线三次增加到六次,全部徒步完成,每日巡线近276公里。他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不畏严寒开展巡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沟通,严防第三方施工损伤管道并及时反馈沿线村庄疫情发展和封路、封村情况,确保管线巡护率100%。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已突破500亿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5
    • 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四周年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 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北段正式投产通气,4年来已安全运行1400余天。 中俄东线投产以来,输气量逐年递增,目前年输气量已从投产之初的50亿立方米增长至200亿立方米,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大幅提升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增输上量,全力全速推进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大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等工程建设投产工作,着力提升中俄东线管输能力。 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明水压气站正式投产运行,提升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 设计年输气量1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线大哈支线完成投产试运,进一步提升了黑龙江省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增加中俄东线在东北地区的供气辐射范围。 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线贯通对于“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中俄东线管道建设。随着中俄东线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相继投产,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为我国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项目和南通至甪直段管道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可提前实现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