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企业北京金橙子IPO过会 2021年营收超2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5-27
  • 5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42次审议会议召开。据结果公告,北京金橙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金橙子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企业之一,长期致力于激光先进制造领域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及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等。2019 -2021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242.31 万元、13513.30 万元和 20281.49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605.55 万元、4019.70 万元及 5262.53万元。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马会文、吕文杰、邱勇和程鹏合计直接持有公司 66.98%股权,并通过可瑞资、精诚至控制公司 22.63%股权,四人合计控制公司 89.61%股权。

    主营激光振镜控制系统

    激光伺服控制系统处于市场开发阶段

    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激光作为一种加工工具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激光加工离不开激光加工设备,而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数控系统,它以运动控制软件为核心,与运动控制卡组合使用。从技术上来说,激光加工控制系统融合了计算机、激光与光学、运动控制与自动化、视觉追踪等多领域先进技术,配套激光器、高精密振镜等部件实现激光先进制造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橙子的产品系列覆盖激光标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多个领域。从激光控制系统细分领域来看,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以激光振镜控制系统为主,该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激光标刻、激光精密切割、激光焊接及其他微加工领域;主要适用于低功率激光器对应的多种微加工。公司激光振镜加工控制系统包括标准功能控制系统、中高端控制系统。2019-2021年,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销售占比分别为 70.03%、75.47%、72.62%。

    金橙子设立初期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产品技术主要应用于平面标刻类型的激光设备。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演化及公司技术升级迭代,陆续开发出能够适用于标刻、切割、雕刻、微加工等多种下游用途的产品,如 PCB 板切割的宙斯系统、3D 打印技术产品以及带有视觉功能和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的柔性激光控制系统等。2021年,金橙子才推出激光伺服控制系统产品,自 2021 年下半年投入市场至今已实现销售 15.30 万元,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

    中低端振镜控制系统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

    高端应用领域国产化率仅 15%左右

    随着中国激光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与经验积累,在中低功率段实现国产化后,不断向高功率段迈进,并进军高端应用领域。国产激光控制系统的发展也从中低端应用开始不断提升,经过近年来国内供应商的快速发展,在中低端振镜控制系统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高端应用领域,目前主要由德国 Scaps、德国 Scanlab 等国际厂商主导,国产化率仅 15%左右。

    分产品类别来看,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其中高端应用领域主要指在高速、高精、复杂工艺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如晶圆切割、光伏划片、远程焊接领域、玻璃薄膜精细去除、航空航天工业激光熔覆、PCB 加工领域、半导体阻值修刻等。与国际厂商相比,金橙子在机器人和 3D 振镜联动加工技术、大幅面拼接控制技术、实时光束波动偏移补偿技术、激光熔覆等技术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高端应用领域的控制系统销售数量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19-2021年,公司中高端控制系统销售占比分别为 69.23%、58.46%、61.56%,标准功能控制系统的销售占比分别为 30.77%、41.54%、38.44%。在激光伺服控制系统领域,目前国内的柏楚电子、维宏股份等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并形成较强先发优势。金橙子进入激光伺服控制系统领域时间相对较短,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

    事实上,金橙子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核心系控制软件,近些年行业内存在较严重的盗版行为。尤其是激光振镜控制系统盗版产品侵占了较大市场份额,不仅对金橙子产生了品牌与市场影响,对国产激光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阻碍。这就需要激光控制系统企业在打击盗版的同时,不断对产品升级迭代,打造技术壁垒。

    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及不同加工需求变动,以及我国工业制造自动化及智能化要求的提升,对控制系统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较高的要求。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橙子已获得专利 19 项,其中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外观专利 2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 80 项。

    激光加工应用提供未来市场发展空间

    募资项目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激光加工这种高效加工方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激光加工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因此为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应用场景不断增加、技术革新、拓展性应用等发展,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具有较为明确的增长前景。

    在客户方面,金橙子与华工科技、飞全激光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体,与国内外超过上千家下游客户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关系。通过多年来深耕以振镜控制为核心的激光控制技术,基于振镜在激光高精密控制方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公司对振镜生产工艺进行了充分探索。经过自主研发,公司已将技术研发成果集成到产品中,现有 2D、3D 高精密振镜产品,产品技术水平较高,在我国竞品较少、对国外产品具有一定替代性。公司丰富的研发及应用经验,将为公司后续实施高精密数字振镜系统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次公司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以下项目:激光柔性精密智造控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高精密数字振镜系统项目、市场营销及技术支持网点建设项目。通过募资项目,将能够满足激光加工柔性化的市场需求,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内激光振镜系统的发展,加速高端应用场景的激光振镜系统国产替代进程。

相关报告
  • 《金橙子科技完成4600万元首轮融资,发力光束传输与控制系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09
    • 2020年9月4日,南极熊从金橙子科技获悉,金橙子顺利完成了自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融资,融资金额4600万元,由嘉兴哇牛智新领投,苏州橙芯创投,山东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跟投。金橙子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目标是围绕“光束传输与控制”构建驱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开发满足市场应用的多款系列产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南极熊此前也多次报道过这家开发了中国人自己的3D打印控制系统的公司,北京金橙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激光行业的控制软硬件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仅拥有由多名资深技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创始人团队更是具有控制硬件、软件和应用方面的深厚技术功底,打造出了先进的光束传输与控制技术平台。 金橙子DLC-3DPrint系列控制卡和控制软件,是金橙子专门针对增材制造产业,集中精力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与软件,拥有100%知识产权。从2017年起,金橙子DLC-3DPrint控制系统已经累计帮助客户装机200多台,涵盖金属SLM 、尼龙SLS 与 光固化SLA,其中金属机50多台。 在此平台上衍生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产品,包括:激光打标控制系统、海格力斯控制系统、FPC软板切割系统、摄像精密定位系统、版辊印刷系统、飞行打标控制系统、自动对焦控制系统、3D打印控制系统等多个系列的激光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5G、3D打印、医疗等行业。 金橙子DLC-3DPrint系列控制软件 此次战略融资标志着金橙子迈开了借力资本市场的第一步,通过资本助力构建可持续研发能力,快速发展,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成为“光束传输与控制”的引领者,为客户提供“驱控一体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为广大系统集成商和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金橙子时刻关注用户体验,依靠先进的光束传输与控制技术平台,不断研发新产品,扩大业务范围,并具备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解决方案的强大能力。为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响应速度,公司先后在全国包括东莞、武汉、苏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与国内外诸多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客户建立了持续、稳健、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 未来,金橙子科技将不断技术创新,积极拓展业务渠道,秉承“尊重每一个人,技术改善生活,共赢且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光束传输与控制专家”的企业愿景。
  • 《北京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将超千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1
    • 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随着这些领域不断突破,北京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近日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将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北京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 放眼全球,新型储能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逐步将发展新型储能上升为国家或地区战略,各类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成本下降趋势明显,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根据预测,2030年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保持30%到40%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新型储能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全世界超70%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多项储能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并跑甚至领跑阶段。据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北京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在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要素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北京市经信局介绍,《方案》提出实施关键技术突破、数智融合示范、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平台构建四大任务,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力争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数智融合、公共服务三项能力领先全国的阶段目标,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策源高地。 南北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 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南一北”两个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汇集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方案》基于北京及天津、河北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谋划了“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这三大科学城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造新型储能创新策源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从“一南一北”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来看,北部以中关村科学城和“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布局数字能源、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环节,打造“融合创新区”;南部以中关村房山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制造基地,打造“协同发展区”。 明年产业营收将超600亿元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面向新型储能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发展需求,北京将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储能等三大领域,瞄准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回收利用等五大共性技术方向,组织实施8项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布局前瞻领域。”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到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