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政策工具演变分析》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7-28
  • 【目的/意义】响应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技术政策新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科技政策需求,探究该领域颠覆性技术政策工具特征、应用方式与演变规律,为政策制定者优化政策工具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的政策文本计量分析方法与R-Z政策工具分类,在供给、需求、环境三个类别下对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技术政策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归纳总结了其现实应用与演变情况。【结果/结论】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政策工具的结构和演变趋势特征,形成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技术政策发展需要注重政策工具多样化的特征、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驱动、加强前瞻性、预测性信息的识别利用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后续研究将对象边界拓展至其他类似颠覆性技术政策,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以提升其领域迁移能力与分析效果。
  • 原文来源: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5S0n9fL2suRadTyEVl2pW9UrhTDCdPD65SpsAaFDEHBUQKq0eEeupWcTja9ffvFGRdP6ehKtnlpTDYNg_q5TmK&uniplatform=NZKPT
相关报告
  • 《情报学视角下人工智能颠覆性应用的基本问题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30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通过颠覆性应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信息生态。文章从情报学视角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工智能颠覆性应用的内涵、特征、社会影响、问题及对策等基本问题。首先,界定了人工智能颠覆性应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以数据为中心、新颖性、前沿性、经济性、易用性、长期性、高风险性、高影响力等八大特征。其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颠覆性应用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就业结构调整、数字鸿沟扩大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最后,分析了人工智能颠覆性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场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充分、场景应用的双刃效应、场景应用中数据质量不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4
    •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市举办,来自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的75个优质晋级项目在云端展开巅峰对决。   大赛紧紧围绕全球科技革命大趋势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在认真研判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和遴选的新机制,挖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推动以赛聚才,以赛引智,在全社会营造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良好生态,带动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一、紧贴产业前沿特色,扩充创新库延展创新链   大赛自2021年7月9日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校、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新兴创新企业的2724个技术项目报名参赛。本次大赛紧贴产业前沿,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设置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等8个技术领域组别,在成都、苏州、青岛三地举办领域赛,筛选出75个具有颠覆性可能的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   大赛的举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相关人士认为,大赛是从国家层面关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业融合”的创新平台,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具有颠覆性可能的技术搭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有利于建立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先进技术项目库。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表示,颠覆式技术创新为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带来机遇,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将有效挖掘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和具有颠覆式技术储备的创新企业,形成创新的良好生态机制。   二、参赛选手纷纷点赞,赛制创新匹配技术颠覆   本次大赛一改之前创新创业比赛的传统评价模式,创造性参考了“海尔迈耶(Heilmeier)问题”,通过项目路演答辩的比赛方式识别和遴选颠覆式技术,重点从“是不是”“可能性”“影响力”等三个方面对参赛项目进行评议,多维度科学和准确地识别颠覆式技术。对于这种创新赛制,参赛选手纷纷竖起大拇指。   来自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研发负责人黄轩宇带来了“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超级微发电机”,在总决赛中获得了5位评委的“认可”并成功获得优胜奖。他表示,这次大赛采用的比赛赛制和评议方式特别新颖,评价维度更加全面,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更好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给予选手更多的展示机会。相信在新赛制的引导下,创新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动力会更足,全社会投身创新、支持创新的积极性也将有效激发。   三、重磅决赛落户深圳,筑巢引凤共创“光明”未来   大赛总决赛落户深圳,既与深圳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息息相关,也与深圳市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愿景相辅相成。相关人士认为,深圳市前瞻布局了“20+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其中合成生物、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等,都属于颠覆性创新的范畴,与大赛关注的颠覆式技术方向高度契合。希望深圳创立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与港澳协同互动,吸引优秀的青年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推动研究机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构建创新群落,在知识创新的大道上走得更快更稳,获得更多成果。   为帮助参赛选手更深入了解深圳市光明区的科技创新政策及产业转化环境,大赛还举办了多场线上推介会。推介会上,深圳市光明区有关部门详细介绍了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的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及光明区的科技创新扶持计划、产业配套优势及宜居宜业环境,并向选手们发出了到深圳谋事创业的真诚邀请,共享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共创光明科学城的“光明”未来。   (数据来源: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