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4
  • 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市举办,来自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的75个优质晋级项目在云端展开巅峰对决。

      大赛紧紧围绕全球科技革命大趋势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在认真研判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和遴选的新机制,挖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推动以赛聚才,以赛引智,在全社会营造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良好生态,带动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一、紧贴产业前沿特色,扩充创新库延展创新链

      大赛自2021年7月9日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校、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新兴创新企业的2724个技术项目报名参赛。本次大赛紧贴产业前沿,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设置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等8个技术领域组别,在成都、苏州、青岛三地举办领域赛,筛选出75个具有颠覆性可能的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

      大赛的举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相关人士认为,大赛是从国家层面关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业融合”的创新平台,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具有颠覆性可能的技术搭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有利于建立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先进技术项目库。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表示,颠覆式技术创新为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带来机遇,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将有效挖掘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和具有颠覆式技术储备的创新企业,形成创新的良好生态机制。

      二、参赛选手纷纷点赞,赛制创新匹配技术颠覆

      本次大赛一改之前创新创业比赛的传统评价模式,创造性参考了“海尔迈耶(Heilmeier)问题”,通过项目路演答辩的比赛方式识别和遴选颠覆式技术,重点从“是不是”“可能性”“影响力”等三个方面对参赛项目进行评议,多维度科学和准确地识别颠覆式技术。对于这种创新赛制,参赛选手纷纷竖起大拇指。

      来自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研发负责人黄轩宇带来了“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超级微发电机”,在总决赛中获得了5位评委的“认可”并成功获得优胜奖。他表示,这次大赛采用的比赛赛制和评议方式特别新颖,评价维度更加全面,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更好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给予选手更多的展示机会。相信在新赛制的引导下,创新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动力会更足,全社会投身创新、支持创新的积极性也将有效激发。

      三、重磅决赛落户深圳,筑巢引凤共创“光明”未来

      大赛总决赛落户深圳,既与深圳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息息相关,也与深圳市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愿景相辅相成。相关人士认为,深圳市前瞻布局了“20+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其中合成生物、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等,都属于颠覆性创新的范畴,与大赛关注的颠覆式技术方向高度契合。希望深圳创立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与港澳协同互动,吸引优秀的青年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推动研究机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构建创新群落,在知识创新的大道上走得更快更稳,获得更多成果。

      为帮助参赛选手更深入了解深圳市光明区的科技创新政策及产业转化环境,大赛还举办了多场线上推介会。推介会上,深圳市光明区有关部门详细介绍了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的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及光明区的科技创新扶持计划、产业配套优势及宜居宜业环境,并向选手们发出了到深圳谋事创业的真诚邀请,共享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共创光明科学城的“光明”未来。

      (数据来源: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

相关报告
  • 《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7月20日,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在京启动。大赛采用“公开海选”和“揭榜挂帅”两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颠覆性技术苗头的项目参赛,通过层层筛选和项目比拼,择优推荐参赛项目进入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   据介绍,今年大赛公开海选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交叉学科等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大赛工作启动会上表示,在前期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科技部首次以榜单形式,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提出了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技术、碳基半导体、量子计算和脱碳固碳技术四个颠覆性技术方向,面向社会重点征集具备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央地联动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记者了解到,2021年,由科技部举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吸引了2724个项目参赛,约93%的项目来自企业,超半数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近20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踊跃参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首届大赛遴选出的36个优胜项目直面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比如,干细胞治疗药物、低真空管(隧)高速列车、可复用液体运载火箭、超级微发电机(SMG)为自供电微型分布式器件、人体器官芯片技术、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等,其中,有些在赛事期间完成项目落地和融资,有效带动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我们将着力打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品牌,探索颠覆性技术发现组织新机制。”贾敬敦透露,未来,将重点打造4—5个国家高新区长期赛事品牌,强化赛事区域与未来产业结合,形成国家高新区—颠覆性技术—全球领先企业—国家未来产业的新框架。
  • 《赛维旋式铸造单晶硅技术及其关键设备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3
    • 12月29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江西赛维公司申报的“高端旋式铸造单晶硅技术及其关键设备研制项目”,凭借具有技术颠覆性的卓越性能,荣获2021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据悉,这是江西省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首个获奖项目,表明江西赛维公司强劲的技术研发实力。 高端旋式铸造单晶硅技术及其关键设备研制项目,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旋式铸造生长单晶硅的炉型结构,并首创旋式铸造单晶硅炉,铸造的高质量单晶硅位错缺陷少,单炉产量高,且成本明显降低,其生产的赛单晶硅片产品荣获2021年上海国际太阳能SNEC展会最高奖-太瓦级钻石奖,产品经客户使用得到肯定和好评,市场前景广阔。 去年12月22日,世界首个旋式铸造单晶硅炉研制成功庆典仪式在江西赛维公司举行。该旋式铸造单晶硅炉由邹贵付教授领衔赛维技术团队和陈仙辉院士团队合作研制,由多晶硅铸锭炉改造而成,单炉硅锭重量可达1200公斤。相比传统直拉单晶硅, 目前旋式铸造单晶硅炉生产的“铸造单晶”生产成本要低30%,耗能下降77%,可见,旋式铸造单晶硅炉具有技术颠覆性的卓越性能。 10月30日,基于高端旋式铸造单晶硅技术的“铸锭单晶均匀生长炉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领衔的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定,旋式铸造单晶硅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是单晶硅制造及应用大国,单晶硅电池已经占据光伏电池市场90%以上份额。以2019年我国单晶硅产量23.8万吨来计算,如果用旋式铸造单晶硅炉来生产,那么可以在光伏发电减排的基础上再减少383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再造1万公顷森林。旋式铸造单晶硅炉的产业化推广利用,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光伏装备水平,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而且对我国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该专家称,“高端旋式铸造单晶硅技术及其关键设备研制项目”此次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不仅表明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权威部门认可,而且有助于旋式铸造单晶硅炉以及铸造单晶在市场上推广应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