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连接石墨烯纳米带高速电子进行预见的研究:化学方法连接锯齿边缘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特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1-11
  • 在东北大学的高级材料研究院(AIMR),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成功的通过分子组装以化学的方法互连具有锯齿形边缘特征的手边缘的石墨烯纳米带(GNRs),并展示了石墨烯纳米带之间的电子连接。他们的研究是完全的端到端的连接,形成肘关节结构,并确定为互联点。

    此配置使研究人员能够证明在2 个GNRs之间的互连点其电子架构是一样的,都是沿着单个GNRs。证据表明,GNR电子特性,如电子和热导率,直接通过经化学GNR互连肘部结构而延长。

    这项工作表明,在高性能的未来发展的基础上,GNRs低功耗电子设备是可能的。

相关报告
  • 《交换基板提高石墨烯纳米带边缘的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8-17
    • 如今为自旋电子设备和半导体设备使用珍贵的材料是可行的--锯齿边缘的单层石墨烯。现在,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一队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建立单层石墨烯纳米结构,他们的研究结果刊登在应用物理快报上。他们用氮化硼代替了二氧化硅基板,氮化硼是一种化学性质迟钝的晶体材料,表面光滑,没有电子的突起和凹坑。通过使用该基板和各向异性刻蚀技术,成功取得单层的并有明确的锯齿边缘的石墨烯纳米带。
  • 《化学所等在石墨烯纳米带制备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0
    • 硅基晶体管的集成正在接近工艺物理的极限,而具有超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芯片材料。石墨烯纳米带中存在由量子效应引入的带隙,使之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可以克服石墨烯本身半金属特质带来的不便,更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于贵课题组在石墨烯二维材料的制备策略、性能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前期工作中,科研人员对具有扭转角的双层石墨烯的制备策略及其独特性能进行了系统总结 (Adv. Mater. 2021, 33, 2004974.);进一步综述了扭角多层石墨烯及其异质结的制备方法,并回顾了多种类型的异质结自上而下的制备策略(Adv. Sci. 2021, DOI:10.1002/advs.202103170. ACS Nano 2021, 15, 11040.);此外,科研人员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衬底用以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在电子学方面的应用(Chem. Mater. 2021, 33, 8960.)。由于本征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因此科研人员分析总结了石墨烯纳米带自下而上的生长策略,通过调控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边缘结构等可以实现带隙调节(Adv. Mater. 2020, 32, 1905957.)。 快速、大面积、低成本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的方法仍有待发展。最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教授徐志平团队合作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的生长参数,直接在液态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带阵列(如图)。研究表明,将氢气的流速控制在相对微量的状态,同时以液态金属作为催化基底,可以引入一种新型的梳状刻蚀行为,从而调控石墨烯的生长。实验发现,利用梳状刻蚀控制石墨烯的生长可以将传统的薄膜生长转化为准一维的线性生长,从而直接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纳米带阵列。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可以将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缩小至8纳米,并且长度大于3微米。该工作为大面积、快速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