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年全球二氧化碳封存潜力约为107亿吨》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2-24
  •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题为《探索清洁能源途径》(Exploring Clean Energy Pathways)的报告指出,到2060年,累计107 GtCO?(十亿吨二氧化碳)将被永久封存。

    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将是实现气候和能源目标所需技术与措施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署清洁技术情景(Clean Technology Scenario,CTS)¹下,到2060年,累计107GtCO?将被永久封存。此外,该报告还提出了电力、工业、运输和建筑部门所需的替代方案和技术,以便在2060年之前完成CTS下的减排量。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封存量有限,将提高能源转换的成本。有限的二氧化碳封存能力将导致电力部门、工业部门和燃料转换部门不得不依靠更昂贵的新技术,届时其投资成本将提高至13.7万亿美元(40%)。

    (2)脱碳发电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到2060年,有限二氧化碳储存情景(Limited CO? Storage scenario,LCS)²下的全球发电量将比CTS增加6130太瓦时(TWh)(13%)。在LCS下,到2060年全球低碳发电能力需要提高3325吉瓦(GW)(约为2017年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快速扩大往往会受到土地利用的限制,因此,风能可能成为重要的替代品。

    (3)工业部门将需要替代工艺和新技术。在LCS下,钢铁和化学品生产将更加强烈依赖非化石燃料。到2060年,25%的钢水生产、约5%的氨生产和25%的甲醇生产将使用电解氢。到2060年,工业部门的边际减排成本将翻一番,预计每吨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成本将达到500美元左右。这会使减排努力转移到其他部门,并且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4.8Gt。

    (4)水泥生产对CCUS的替代方案有限。2/3的水泥生产排放来自过程排放,并且CCUS替代方案往往缺乏竞争力。这意味着在LCS下,水泥生产部门将负担几乎一半的二氧化碳封存量。较之CTS,LCS下到2060年水泥生产部门的二氧化碳封存量将减少0.7Gt左右(15%)。

    (5)合成碳氢燃料(Synthetic hydrocarbon fuels)将成为更重要的减排战略。在LCS下,作为CCUS的替代方案,基于生物源合成碳氢燃料变得可行。通过生产碳氢燃料取代9%的全球初级石油和2%的天然气大约需要4700TWh的电力。这需要在LCS下,到2060年,全球碳氢燃料电力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加40GW左右,远高于2018年新增的0.015GW。

    (6)随着工业和燃料转型过程中二氧化碳使用量的增加,碳捕获仍将发挥一定的作用。较之CTS,LCS下二氧化碳使用量将增长77%。在LCS下,到2060年,用于生产合成燃料、甲醇和尿素的二氧化碳量将高达13.7Gt,其中,来自生物源的二氧化碳量将达1/3左右。

    (7)净零排放能源系统将面临双重挑战。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有限的可用性将增加关键部门的直接减排挑战,同时降低二氧化碳去除或“负排放”技术减排的可能性。

    ¹ 清洁技术情景(Clean Technology Scenario,CTS)假设二氧化碳存储技术可以被广泛使用,全球气候目标可以实现的一种情景。
    ² 有限二氧化碳封存情景(Limited CO? Storage scenario,LCS),使用其他替代方案或技术封存二氧化碳,实现与CTS相同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摘自(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2020年第一期 董利苹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oecd-ilibrary.org/energy/exploring-clean-energy-pathways_c76b829e-en
相关报告
  • 《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投用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2
    • 记者从中国海油集团获悉,1日在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远、在海床约800米底下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当日,中国海油集团宣布,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投用,每年封存量达30万吨,总计超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所在海域平均水深约80米,同时开发恩平15-1、恩平10-2两个油田,高峰日产原油近5000吨。 中国海油恩平油田总经理万年辉说,此次和二氧化碳回注井同时投用的还有恩平15-1油田的高含二氧化碳原油生产井。这样的井在平台上共有4口,所产生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海上首套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取得发明专利6项,敲开了中国海洋碳封存宝库的大门。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表示,中国海域地壳稳定性好、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地层圈闭多,具备封存二氧化碳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 以此为基础,中国海油已经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
  • 《Drax将推出大规模二氧化碳清除(CDR)业务》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2-28
    • 科学界普遍认为,包括生物质碳捕获和储存(BECCS)在内的大规模二氧化碳清除(CDR)对应对气候挑战至关重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到2050年,世界每年需要通过BECCS去除5亿吨至95亿吨二氧化碳,才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关键的1.5°C目标。 一家尚未命名的公司将在Drax集团内部独立运营,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 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是每年从大气中去除至少600万吨二氧化碳 。这项新业务将由资深能源基础设施专家Laurie Fitzmaurice领导,她在世界各地的业务发展方面拥有近30年的经验,最近一次是在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   Drax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正式启动这一新实体,Laurie将得到一支技术高超的管理团队的支持,该团队通过开发和交付创新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