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煤炭清洁利用资金需求 助力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2
  • 继上周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后,本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设立2000亿元的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智能开采、清洁供热等煤炭资源绿色综合利用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用于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并不包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此,设立新的再贷款工具,可与碳减排支持工具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平稳过渡。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量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实现降低煤炭消费占比、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的能源结构转型,又避免出现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能源供给“断档”的青黄不接风险,是推动我国能源安全、平稳转型所需要平衡好的关键问题。

    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可以视为一个组合,通过金融资源的均衡供给,助力处理好能源转型过程中上述潜在风险。

    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推广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未来几十年的投资需求巨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未设具体额度而是“敞开了供应”,以及比再贷款利率还低的优惠政策利率,从量和价两方面显示出政策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离不开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升级,在煤矿开发、煤炭开采严控的前提下,这部分投资所需的资金是相对可控可测的,因此,2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规模应该是经过前期测算得出的结果,可以充分保障煤炭清洁利用的资金需求。

    两个工具相关使用规则的设置,充分体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所提出的“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的工作原则。专项再贷款立足稳住存量,碳减排支持工具立足拓展增量,二者组合可保障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稳定能源供应。此外,能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燃料”,能源结构转型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不仅限于能源领域。可以预见,“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能源变革也将带来行业和资金溢出效应,带动包括资金在内的要素资源流向与能源相关的各行各业,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和发展。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央视新闻点赞中煤新集公司煤炭清洁利用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5
    • 近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 《朝闻天下》 连续聚焦报道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的 我国首个 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项目 中国大唐新余二期 2×100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 全容量投产 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项目全容量投产可满足约3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10月24日,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发展项目——中国大唐新余二期2号机组正式并网。至此,装机容量2台100万千瓦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全容量投产发电。 中国大唐新余二期2号机组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由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配套25万千瓦光伏电站对外送电,白天光伏和达到洁净排放标准的煤电共同发电,夜间煤电通过调峰补足光伏发电的缺口,实现清洁煤电与光伏协同发展,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两台机组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9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8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29万吨/年,对进一步优化江西省电源点布局,增强江西特别是赣西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这套机组与传统的一次再热煤电机组相比,循环效率更高,煤耗更低。 江西大唐新余第二发电公司总工程师吴伟表示,项目比传统火电项目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相当于1600万棵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除了先进高效的机组外,该项目还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配合全封闭式输煤栈桥和储煤基地,实现燃煤封闭运输,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发电的未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9
    •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煤炭产业受到了更多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通知指出,各地方要充分认识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意义,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市场规律,细化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助力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专家认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有效的途径是分级分质利用,提高过程整体能效,降低碳排放,实现产品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研究,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首要和现实途径。 目前有哪些清洁高效的利用煤炭资源的技术? 在科技部“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项目中,包含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传统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的发电效率一般为46%左右,而应用了二次再热技术后,发电效率可提升到48%以上。在此基础上,2021年两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全年烟尘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均值比国家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低了一半左右,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 另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也在助力煤炭能源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大有可为。我国2011年就建成了世界首个煤化工产业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液化与封存工程,也是全球首个低孔低渗地质条件下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可将二氧化碳捕集并液化,永久封存到1500米至2500米深的地下,同时设置多项监测指标,对二氧化碳的逃逸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安全环保。 新时代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还要遵循“三高三低”特征,即: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首先,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各环节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做到节约高效;其次,要保证生产安全,使煤炭行业成为高安全度的行业;还要造就一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能够引领行业进步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三低是指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最大程度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污染物、温室气体近零排放;改善矿井工作环境,保障煤炭行业从业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