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4-06-25
  •       近日,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草局和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辽宁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要求,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
          《方案》共涉及工业机器人、氢能、石化、压缩机、菱镁、石蜡、林下山参、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氟化工、芳烯烃及精细化工、橡胶密封制品、钢铁、盘锦河蟹、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16具体产业,确定链长单位20个、链主企业24家、赋能机构95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1755个;绘制质量图谱28张,梳理质量问题301条,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产业链基本情况、产业链质量状况和关键质量问题,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作用,集成释放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效能,明确质量联动提升的具体措施,提出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和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3个,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30个,研制产业急需的计量规范、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100项;建成质量提升培训基地16个,新增企业首席质量官、首席标准官1000名;争创全国首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地、缺陷产品调查协作基地和区域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中心;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培育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和标准创新型企业,重点产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辽宁省将深入推动《方案》落实落地,集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积极对接国家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积极争创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解决重大共性关键质量问题。组织各市召开卓越质量管理助力产业提升大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布局,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增强服务质效。注重从小处着眼、实处着力,以“小切口”撬动质量“大提升”,努力打造“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强链工作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72251.html
相关报告
  • 《安徽省积极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9
    •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提出,聚焦“两突破”“两加强”,即整机技术水平和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得到加强,依托“芜马合”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的高地。 规划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2018—2022年),夯实基础,完善产业体系。到2022年,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建设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具体包括,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到2022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大关,我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5万台,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家庭娱乐服务、巡检安防等重点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打造8家左右行业“领跑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培育15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零部件企业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10%以上、细分领域机器人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本地化集成应用成效显著,培育国家级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企业10个、省级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企业100个等。 第二阶段(2023—2027年),拓展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7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家电、电子等领域形成机器人应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打造15家左右行业“领跑者”企业,培育3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打造工业机器人全国总部》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01
    • 8月17日9点半,在滨海新区保税区西六道旁,几台大型设备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施工正酣。这是刚刚启动建设的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所在地。   “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由两个生产车间和一栋综合研发楼组成,用于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创新、中试、生产制造及机器人集成应用,一期项目将于明年5月建成。”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市场总监吕忠伟告诉记者。   走进天津新松公司展厅,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目不暇接,沿着通道前行,灵活自如的机械臂、智能化的识别检测系统,令人眼花缭乱。演示屏幕上,两个智能机器人分别对零件喷漆、装配和弧焊进行协同作业。   “通过3D扫描,工业机器人就像长了眼睛,知道焊接缝隙在哪里,发生多少偏移,从而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操控。”吕忠伟介绍,“新松集团在保税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与服务。自从落户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天津已成为辐射京津冀的区域中心,成为新松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新松公司目前总市值位于国际同行业前三位、成长性机器人行业全球第一,主导业务涵盖工业、移动、洁净、智能服务及特种等五大系列机器人产品。去年2月,新松公司在保税区注册成立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打造工业机器人全国性总部。   当年10月,其在津生产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正式下线,实现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落地的“天津速度”。   面向未来,天津新松提出“三个高地”的目标──形成创新技术的高地、高技术人才聚集的高地和规模化产业生态的高地,打造以天津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建成后,将以天津机器人产业链为基础、以先进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成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天津新松也将成为集工业机器人基础研发、性能测试、批量生产及行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供应商,并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开发平台、新松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平台和新松智慧远程运维平台服务客户和伙伴,未来年产能预计达到2万台套、年产值30亿元。”吕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