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积极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9
  •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提出,聚焦“两突破”“两加强”,即整机技术水平和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得到加强,依托“芜马合”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的高地。

    规划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2018—2022年),夯实基础,完善产业体系。到2022年,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建设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具体包括,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到2022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大关,我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5万台,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家庭娱乐服务、巡检安防等重点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打造8家左右行业“领跑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培育15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零部件企业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10%以上、细分领域机器人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本地化集成应用成效显著,培育国家级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企业10个、省级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企业100个等。

    第二阶段(2023—2027年),拓展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7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家电、电子等领域形成机器人应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打造15家左右行业“领跑者”企业,培育3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关报告
  • 《安徽出台支持政策 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31
    • 从安徽省经信委获悉,安徽省政府近日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提升研发能力、完善服务平台、补齐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加强推广应用、打造发展高地、强化土地和税收支持、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财政和金融支持、强化引导推动等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加快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着力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开发工业机器人 提升研发能力。鼓励核心技术研发。省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模块化设计、动态性能优化、高速高精度控制、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开放式网络化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生产线,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与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 鼓励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合肥、芜湖、马鞍山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组建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人才培育、项目孵化、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培育安徽省机器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打造产业技术高地;对重大合作事项,可采取“一事一议”政策,集中资源予以支持。 鼓励本体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强 完善服务平台。鼓励国内外知名机器人技术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机构落户安徽。 支持建立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产业发展共性服务平台,按其关键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300万元。 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对在安徽省注册成立的机器人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给予关键设备投资总额5%的奖补,最高200万元。 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国际交流,年度达成一个及以上国际检测认证实验室互认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 补齐产业链条。鼓励本体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强。对机器人本体企业的新建或在建项目,且实际总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不含土地价款),按关键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500万元。 对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五大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按新建或在建项目关键设备购置额(≥200万元)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500万元。 鼓励国内外领军企业在皖投资设厂 壮大产业集群。鼓励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含特种机器人)领军企业在皖投资设厂或建立企业总部。对注册资本金(实际到位,下同)在1亿~10亿元且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10亿元以上且营业收入超2亿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对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安徽省注册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加强推广应用。制定《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对进入目录的产品予以政策支持。 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省内机器人集成企业集成工业机器人的,按机器人售价总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100万元。 对年度购置10台及以上工业机器人(自由度≥4)的企业,按购置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可达100万元。对年度购置10台以下工业机器人(自由度≥4)的企业,按购置机器人费用的15%给予奖补,最高100万元。 鼓励机器人向高端方向发展 打造发展高地。鼓励机器人向高端方向发展。对机器人本体技术指标达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109号)中十大标志性产品要求且已批量应用的,一次性奖励机器人生产企业10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对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批量应用于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的,一次性奖励机器人零部件生产企业5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支持举办省级以上机器人大赛,每次按会场展位费、租赁费总额的50%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 支持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外举办大型宣传推介活动,支持举办机器人论坛和产需对接会,每次按会场展位费、租赁费的5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 鼓励企业上市挂牌 强化土地和税收支持。保障机器人产业发展用地供应,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可以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新购进研发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可享受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亏损结转年限按规定由5年延长至10年。 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本省高等院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择优开展重点专业建设,鼓励高校统筹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技工院校与机器人企业合作办学、定向培养,按规定对定向培养生给予补助。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精、尖”机器人技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携技术项目来安徽省创新创业。 强化财政和金融支持。统筹“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及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落实支持政策。在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运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子基金,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对改制完成并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的拟上市企业,省财政给予30万元奖励,成功上市后再给予70万元奖励,其所在地政府相应分别给予不低于30万元、70万元奖励。对成功在“新三板”和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的中小企业,省及所在地财政分别按首次股权融资额的1%给予奖励,单个企业省财政奖励金额不超过70万元(与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沪深港交易所上市不重复奖励)。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专精特新机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强化引导推动。实施分类考核。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市重点考核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情况,其他市重点考核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情况。每年召开一次机器人产业发展会议,按照有关规定评选安徽省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集群发展团体冠军,并予以通报。 《政策》指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要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强化省市和部门会商,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避免多头重复享受政策。加快资金拨付,加强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骗取的奖补资金,一经发现全部予以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申报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 《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助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9-04
    • 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是高成长、高收益的朝阳产业,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8月30日,安徽省智能制造现场会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会在合肥举办。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将促进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会上,由省经信委组织安徽省机器人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用户单位成立了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旨在搭建安徽省机器人产业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平台,整合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制造、供应和销售市场等资源,推动机器人产业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安徽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省经信委装备处向参会人员解读了《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指出通过出台实施《规划》和《政策》,针对我省机器人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重点,支持我省机器人企业培育、技术升级、平台建设、产品推广、产业链发展等,逐步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在会上指出,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人工智能为智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区域竞争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智能制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提升传统行业生产效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牛弩韬强调,安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抢抓技术升级、产业变革机遇,智能制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壮大、转型不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项目示范成效明显,全省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智能制造成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突破点。 牛弩韬指出,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是高成长、高收益的朝阳产业,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久久为功,让政府的推动之手动起来、联盟的协调机制活起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起来。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抓目标引领,抓政策协同,抓技术突破,抓推广应用,增强服务意识、聚焦重点难点,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发展。产业联盟要充分发挥平台聚合作用和服务引领作用,坚持资源共享,在聚合上用力;坚持联动共融,在服务上作为;坚持企业共创,在技术上突破。 据悉,目前,安徽抢抓“合芜马”国家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机遇,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集聚机器人生产、集成和零部件企业15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8000余台,同比增长1.4倍。近三年来,安徽省共实施重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24个,总投资352.7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833.5亿元、利润93.5亿元、税金56.1亿元,25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