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检查点封闭疗法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4-24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现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通过去除T细胞活化的抑制信号和破坏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ICB疗法已经显示出相当大的疗效,使患者的肿瘤完全消退。但是,由于冷肿瘤中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ITM ),患者对这种疗法的反应很差,并且反应率有限。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利用纳米给药系统(Nano-DDS)通过将具有ITM的冷肿瘤转化为免疫原性热肿瘤来加强ICB疗法的最新进展。对引发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诱导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强调了它们与使用纳米DDS的免疫调节剂的广泛组合。

     

  • 原文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425247.2022.2081683
相关报告
  • 《纳米免疫疗法向小鼠肺肿瘤递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癌药物》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4-06-19
    • 一项由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纳米药物技术,即抗体偶联药物负载的纳米治疗(ADN),展示了对抗肺癌的潜力,并可能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该研究在实验室培养的癌细胞及小鼠中进行测试,针对具有侵略性的肺癌,发现抗CD47-PDL1-ADN疗法比当前使用抗PDL1免疫疗法的疗效更佳。这表明,该方法有望改善对传统免疫疗法无响应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85%,但多数患者对现有免疫疗法无反应,因为这些疗法通常仅针对一种蛋白,且在多数肺癌肿瘤中表达量不高。新开发的ADN通过结合两种策略,即利用纳米粒子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同时采用免疫疗法阻断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蛋白质,如PD-L1和CD47,以实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通过筛选人类肺癌组织样本,确定了PDL1和CD47作为目标蛋白,并设计出能同时靶向这两种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与装载有抗癌药物PI103(一种PI3K/mTOR抑制剂)的纳米粒子结合,形成ADN结构,能够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同时抗体附着于癌细胞上的CD47和PD-L1蛋白,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识别并摧毁癌细胞,减少传统疗法的毒性副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即使在低PDL1或CD47表达的肿瘤中,ADN依然有效,这为那些对标准免疫疗法无反应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性。尽管目前该疗法仅在实验室和动物模型中进行了测试,还需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才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研究人员对此充满期待,认为这种结合多免疫检查点靶向和药物特异性递送的统一平台,可能成为治疗NSCLC的新范式,并有望拓展到其他癌症类型的治疗中。
  • 《氯喹和纳米颗粒药物递送:有希望的组合》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6-26
    • 临床批准的癌症治疗包括小分子,抗体和纳米颗粒。近几十年来,几种癌症类型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肿瘤学中常规和纳米粒子疗法的最佳应用依然存在许多挑战,包括药物输送不良,快速清除和耐药性。已发现抗疟剂氯喹可通过调节癌细胞和组织微环境来缓解这些挑战中的一些。特别地,最近发现氯喹通过驻留在肝脏中的巨噬细胞降低纳米颗粒的免疫清除率,导致纳米药物的肿瘤积累增加。此外,氯喹已被证明通过正常化肿瘤脉管系统和抑制几种致癌和应激耐受途径如自噬,从而保护癌细胞免受细胞毒性剂的作用而改善药物递送和功效。本综述将讨论氯喹作为联合疗法改善癌症治疗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