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针对肥料管理或可降低氨排放》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2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郑一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冯志雄教授等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Fertilizer management for global ammonia emission reduction 的研究论文。

    大气中的氨是一种重要环境污染物,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大约有51-60%的人为氨排放可追溯至作物栽种,其中一半与3种主要作物有关:水稻、小麦和玉米。但以高分辨率量化与具体耕地有关的氨排放的潜在减少很困难,且取决于如氮输入和本地排放等因素的细节情况。

    该研究报告了在机器学习帮助下生成的对水稻、小麦和玉米作物氨排放的详细评估。这一数据集使人们能对具体耕地评估减排潜力,在这些作物的生长中有效管理肥料,能让大气中耕作带来的氨排放至多降低38%。

    该研究基于包括气候、土壤特征、作物类型、灌溉、耕作和施肥操作等变量,使用机器学习建模了全球水稻、小麦和玉米农业的氮排放。为丰富模型信息,研究团队从对发表文献系统性回顾所得的2700项观察中开发出了一个氨排放数据集。研究团队用这一模型估计全球氨排放在2018年达到43亿公斤。研究团队计算出,根据模型指导在空间上优化肥料管理,可以让这三种作物的氨排放减少38%。优化策略包括在生长季节采用常规的耕作法,将增效肥料施放在更深的土壤中。 该研究发现,在施肥管理场景下,水稻作物能带来47%的总体减排潜力,玉米和小麦分别是27%和26%。在没有任何管理策略的场景下,研究团队计算出到2100年氨排放将升高4.6%-15.8%,最终数字取决于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相关报告
  • 《美国将资助低排放化肥,着眼于更环保的乙醇》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7月11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将投资3600万美元用于研发新技术,以减少在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和高粱上施用合成氮肥所产生的排放。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那些能够在保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用量的项目。农业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环保署的数据,农业约占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11%,其中,由于施用氮肥而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又占到了农业排放的一半左右。 这一投资反映了政府在支持农业可持续性方面的承诺,并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通过减少氮肥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农业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有助于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这对于提升乙醇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全球耕地氮肥再分配有助降低氮污染》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10-08
    •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篇农业研究论文认为,通过更均衡的分配使用,全球氮肥总体使用可以降低32%,同时仍维持现有的谷物生产水平。这项研究表明,在全球耕地氮肥再分配有助实现粮食安全并显著降低氮污染。     该论文介绍,谷物作物如玉米、小麦和水稻通常需要使用化学氮肥来生长和增加生产力,现在这部分占全球约60%的氮肥使用,但这些化肥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么流失到土壤和地下水,增加了更广泛环境里的氮污染,要么作为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被排放了。这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的主要产区尤其是个突出问题,因为这些地方成比例地增加氮肥的施用量。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ndrew Smerald与同事合作,建模了通过在不同地点施用不同比例化肥(每年每亩0-600公斤氮肥)在全球范围重新分配氮肥使用的影响,并对模拟的玉米、小麦和水稻在2015-2030年的总产量进行评估。     他们研究发现,通过从全球传统产粮区重新分配氮肥到未充分利用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尽管总体的化肥使用减少了32%,当前谷物生产水平将能够保持到2030年,因为后者产出的增加将补偿别处的产量下降。经此途径,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可以分别减少45%和33%的氮肥使用而不会减少全球产量,还能分别减少71%和63%的氮流失。     论文作者总结说,更均衡的氮肥全球分配不仅能降低对作物重要产区的依赖,降低重度施肥地区的氮污染,也能支持未充分开发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实现更好的粮食安全。(完) (原题:《农业研究:全球耕地氮肥再分配有助实现粮食安全并显著降低氮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