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开始第61次南极科考工作》

  • 来源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服务-中亚研究
  • 编译者: wanglx
  • 发布时间:2016-04-07
  • 据贝加尔湖科技网2015年10月30日报道,10月29日,俄罗斯“费奥多罗夫院士”号极地科考船驶离圣彼得堡,开始俄罗斯第61次南极科考工作。该船隶属于俄联邦水文和环境检测署南北极研究所。

    参加此次科考任务人员包括110名越冬队员、120名季节工作人员、373名海轮船员、32名飞行员、30名借调专家、27名来自白俄罗斯、德国、波兰和美国的学者。

    “费奥多罗夫院士”号极地科考船科考路线为:圣彼得堡-德国不莱梅哈芬港-开普敦-进步站-和平站-进步站-开普敦,随后在南大西洋布瓦岛海域完成合同科研工作。俄联邦地下资源署“亚历山大·卡尔宾斯基院士”号极地海洋地质考察船和波罗的海舰队“弗拉基米尔海军上将”号科考船也参加此次南极科考工作。

    此次南极科考计划包括56个科研项目,将在和平站、进步站、东方站、新拉扎列夫斯基站、别林斯高晋站、季节性试验基地“友谊-4”完成。此次将暂停冰川下“东方”湖的科考工作。

    两架卡-32型直升机和一架安-2雪橇运输机提供科考航空保障。美国巴斯勒BT-67固定翼飞机执行“东方”站南极内陆飞行任务,伊尔-76ТД90ВД执行到新拉扎列夫斯基站的飞行任务。

  • 原文来源:http://www.cistc.gov.cn/introduction/info_4.asp?column=222&id=90135
相关报告
  • 《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起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wuyw
    • 发布时间:2017-11-22
    • 科技日报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陈瑜)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8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的一大重点任务,是开展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 据了解,本次考察将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向阳红01”号船南极航次、物资运输和工程建设、固定翼飞机考察等工作。 本次考察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334人组成。“雪龙”号搭载考察队员途径新西兰、南极罗斯海到达中山站,随后将进行普里兹湾、戴维斯海和罗斯海科考作业,在停靠新西兰补给后,前往阿蒙森海作业,总航程约3.6万海里,预计2018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 《中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联合航次科考再出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07
    • 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FIO)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POI)联合实施的2019年中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联合调查航次(中俄第七次联合科考航次)启航仪式于9月3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港口顺利举行。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Mikhail Kotyukov部长,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所长Vyacheslav Lobanov教授等出席启航仪式并讲话。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的10名中方科考队员以及部分俄罗斯科考队员参加了启航仪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际处副处长郑伟和海洋地质室副主任刘焱光研究员参加活动。 Mikhail Kotyukov部长首先祝贺中俄第七次联合调查航次启航,热烈欢迎中方代表团出席联合调查航次启航仪式。他随后简要介绍了俄罗斯联邦正在执行的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希望中俄两国科学家今后进一步加强在海洋领域的合作调查研究。他特别强调,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举行联合科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铁刚所长在致词中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国与俄罗斯在海洋与极地领域开展了长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今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海洋和极地领域合作是落实和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前期工作中,双方就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联合调查航次的科学目标、调查站位设计、调查项目进行了多次探讨,制定了详细的航次实施,对航次的顺利实施充满信心。他表示,本航次的顺利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海洋与极地领域的务实合作,有利于落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最后,他希望参航人员注意安全,勤奋工作,加强交流与协作,努力完成航次任务,为推动两国在海洋与极地领域的交流合作做出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献礼。 Vyacheslav Lobanov所长热烈欢迎中方代表团参加启航仪式,感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双方科学家为2019年联合调查航次做出的精心准备。他指出,在过去10年,中俄双方已经成功实施了6个联合调查航次,并共同建立了“FIO-POI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即将开展的第七次联合调查航次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海洋与极地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 该联合调查航次由中国自然资源部预警司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资助,主要目标是开展晚第四纪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的调查和研究,预计调查时间45天。该航次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对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环境与气候变化过程的理解。在中俄双方主管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在合作研究、人员交流、联合调查航次实施等方面开展了长期务实合作,于2017年9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建立了首个海洋合作调查研究实体-“FIO-POI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并由双方共同运行,目前该联合研究中心运行良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由石学法研究员和Sergey Gorbarenko教授共同担任。 在启航仪式前,李铁刚所长与Vyacheslav Lobanov所长进行了交流,就联合调查航次实施、FIO-POI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以及两所在海洋与极地领域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未来不断加强和拓展在海洋与极地领域的合作。李铁刚所长和Vyacheslav Lobanov所长对调查设备、调查船只情况进行了航前检查,他们勉励参航人员做好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圆满完成调查航次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