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这么一家风电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0
  • 随着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状况进入多发期,给安全生产和风电项目防灾抗灾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

    按照河南省发改委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开展风电项目“保安全促开工”专项活动的通知》,到10月底前,河南将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风电项目“保安全促开工”专项活动,高标准推进风电重大项目建设。

    “十三五以来,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以及新能源技术水平和经济性的大幅提升,新乡市风能利用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还超越了百万千瓦,逐步走向全省前列。与此同时,新乡市高度重视新能源安全发展,对各地风场高要求、严监管,确保安全生产,推动新能源真正成为新乡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河南省新乡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马云飞说。

    在河南新乡,有这么一家风电场。自2020年并网以来,保持安全可靠运行,交出了高安全性、高发电量的完美答卷。它就是三一延津风电场。

    完美交付只是起点

    据了解,三一延津风电场安装了33台三一重能SE14630/32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MW,采用140米高柔塔技术。2020年7月25日开始吊装,2020年12月10日全容量并网。

     

    当时,正值陆上风电“抢装”高峰,按时交付产品成为众多整机商的首要任务。但是,交付只是起点,之后长达20年的生命周期才是对风机可靠性的最终检验。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提醒,若为了“抢装”,为了保交付,忽视风机质量、忽视施工质量,将为行业安全埋下重大隐患。马云飞表示,三一人很拼,三一人很赶,三一人很稳,从负责项目前期的即将临盆的项目经理,到负责后期的吊装、运维人员,三一人稳扎稳打。两年前,三一重能实现了风机产品的完美交付,从两年来的运行状况来看,三一延津风电场各项数据领先,树立了高安全性和高发电量的典范。三一延津风电场场长魏钢介绍说,风电场2021年等效满发小时数约2962小时,全场年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超过180天,在河南所有风电场中遥遥领先。

    从设计源头注入安全基因

    据业内透露,当前一些风机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与整机厂商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低价的部件有关;另一方面,与硬件的源头设计水平、制造能力密不可分。

    魏钢认为,以河南为代表的低风速地区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发,湍流强度较大,振动较高,导致风机在实际出力过程中可靠性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风机的源头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依托先进的数字化设计,三一重能实现了设计迭代寻优,从源头上保证了机组的高品质和高可靠性。通过智能桨叶控制、智能偏航控制、智能降载控制、激光雷达预测控制、独立变桨技术、友好并网技术等先进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实现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三一重能现场运维负责人王宗圆说。

    源头设计决定了风机的基因,制造能力则决定了风机的品质。

    创建灯塔工厂,实现智能制造,2020年,三一重能创造了单条生产线“100天生产800台风电机组”的业内奇迹,100%完成产品交付、助力所有客户实现“抢装”。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护航风机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截至9月30日,三一延津风电场2022年风电设备可利用率达到99.84%。

    自研核心部件打造产业链优势

    据业内人士透露,眼下的一些风机事故,往往是核心零部件出现问题造成的。当前,整机商自研自制关键零部件不仅是降本的要求,也是提升风机安全性、实现整机协同的需要。

    在风电产业链中,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属于核心部件。在风电整机行业,甚至有得叶片者得天下的说法。叶片不仅在风机成本中占据1/4的份额,而且直接关乎风机的发电表现和安全可靠。

    王宗圆介绍说,三一重能除了专注整机技术和控制策略优化,还发力自研自制叶片、发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目前,三一重能拥有河北张家口、吉林通榆、湖南韶山三大叶片生产基地,18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600套,其陆上风机全部采用自研叶片。

    手握核心零部件,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使得三一重能牢牢把风机品质掌控在自己手里。从当初布局全产业链,到如今自研核心零部件,三一重能的研发协同、降本协同效应也随之进一步凸显。

    实现风机品质全闭环管理

     

    风电项目也是工程项目。除了风机自身的品质外,作为工程管理,吊装施工环节任何一个瑕疵都可能给风电项目留下永久的隐患。

    业内人士分析,陆上风电“抢装”之际,时间窗口短,施工设备紧俏,大吨位吊车“一车难求”。而三一重能依托三一集团的工程机械优势,不仅能够解决吊装设备紧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出更完美的施工和吊装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杜绝了吊装施工环节的风险隐患,保障了风场的后期运行安全。

    魏钢介绍说,面向投运后的风场运营阶段,三一重能建立了完善的风机运行数据库,为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的改进与升级提供正向反馈,实现了风机品质的闭环管理。

    从设计寻优、源头控制,到智能制造、智能风机,再到风场软硬件、智慧运营服务,三一重能利用数字化赋能,打通了全产业链,助力业主打造出无故障风场,继风机完美交付之后,又树立起安全高效运行的典范。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10/29/detail_20221029127994.html
相关报告
  • 《为什么说南控电力是一家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公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家喻户晓,为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引。绿水青山,天人合一,这种生态文明思想蕴藏着中国哲学中的生态智慧。按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领域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革命。 广东南控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控电力”)作为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综合能源企业,聚焦绿色低碳,积极探索传统能源清洁化路径,并将清洁能源规模化运行,持续推动传统能源模式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跑道上,南控电力装上了“绿色翅膀”一路腾飞,可谓是一家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公司。 “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 清洁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由清洁能源引领的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引人瞩目。而在国内,由于“双碳”政策加持,清洁能源的声势剧增、风生水起。我国清洁能源关注度不断飙升,这更是标志着清洁能源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清洁能源行业迅速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清洁能源也让南控电力“风光无限”。南控电力成立于2013年,发展至今已成为清洁能源及智慧物联信息化综合服务商,拥有300+项技术专利和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造就华南分布式光伏领域第一品牌的地位。凭借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南控电力荣获“维科杯·OFweek2021优秀EPC企业奖”,这一奖项正是新能源行业对南控电力莫大的认可和鼓励。国内政策持续加码发力,未来清洁能源势必更加“风光”。 “风光怡人”助力“双碳”新未来 我们国家的“双碳”战略,就是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建立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而“光能”、“风能”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成为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 南控电力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始终致力于光伏发电和风电的投资与运营,在风能以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建立太阳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提供可再生资源转化的可靠途径。同时,南控电力还为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奉献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并提供可靠而优质的专业设备,努力为中国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提供整体系统的解决方案。 科技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发挥作用,南控电力也坚持精进技术,探索能源转型的升级应用,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配合政府机构共建零碳社会。 “风光无限”成就绿色经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南控电力始终走在政策解读的最前沿,专心做好精品工程,将创造效益与造福当地百姓结合起来,将清洁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2018年南控电力为东莞嘉达物流中心建立了光伏电站,通过能源转换,为企业节约每年上百万元电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了能源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2019年协助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建立起5.5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项目并网后,年发电量660万度,相当于2574吨标准煤燃烧后的发电量,环保效益一目了然。2021年,南控电力通过为佛山海关定制设计,并安装了一套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将“绿色能源”发挥到更大。 (南控电力案例-佛山海关定制分布式光伏) 在能源转型刻不容缓的关键期,南控电力作为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在实际行动中,始终配合和落实“双碳目标”的指导思想。南控电力凭着自身技术专利优势及多年服务经验,努力促进当地及全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推动环保事业,助力绿色经济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深耕清洁能源领域8年,南控电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及优势,成功跻身行业前列。未来,南控电力依然会紧跟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上继续创新,提升产品环保性能,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为保护地球环境做贡献。
  • 《8分/度的户用光伏补贴 为何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自投电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9
    • 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全国各地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同样国内的光伏市场也正在不断升温,特别是今年光伏行业人士都一致看好的户用光伏市场。 笔者最近就收到了十多位对户用光伏感兴趣的朋友的咨询,他们主要是想了解今年安装户用光伏的补贴政策如何?看适不适合投资安装?其中有好几位听到说今年的户用光伏补贴只有8分/度时,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很意外和失望: 之前不是说发一度电补好几毛吗,怎么到今年就只有8分了? 发一度电才给8分钱,还怎么赚钱啊? 8分太少了,还不如把钱投资到别的项目上去呢? ...... 看到几位朋友这样的反应,还是在笔者的意料之中,毕竟很多人对光伏行业只有一些初步了解,很多对光伏行业的印象还停留在“531新政”之前,所以有这些反应很正常。 中国的光伏行业市场从2018年5月31日到现在到底经历了什么,只有那些在最困难的时期坚持下来并到现在还在继续努力的光伏人才知道!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控制不住就想爆一句:鬼知道经历了什么! 那今年户用光伏8分/度的补贴标准,真的低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最近4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户用光伏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258.9MW,其中1月、2月和3月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29.9MW、10.7MW和118.3MW。其中山东以9.758万千瓦的规模位居第一,河南以4.475万千瓦的规模位列第二,河北、浙江、安徽分别以4.325万千瓦、1.879万千瓦、1.383万千瓦的规模排名第三、第四、第五。 通过以上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因为疫情关系全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解封的情况下,3月的装机规模已与1月基本持平,这表明了户用光伏市场已经开始恢复。进入4月份后,随着疫情的持续好转以及今年光伏补贴政策的正式发布,各地户用光伏经销商的工作热情也都基本恢复,所以我们预计4月份户用光伏市场还会继续增长,全国单月装机容量将超过300MW。 根据之前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相关政策,明确2020年全年光伏补贴为15亿元,其中户用光伏补贴5亿元,占比达三分之一,户用补贴标准为8分/度,覆盖的户用项目总规模预计达6GW;另外户用光伏8分/度的补贴标准与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光伏电站相比,仍然是今年度电补贴较高的项目类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主管部门对户用光伏的重视和认可。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是年前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共同发布的文件中已明确:补贴一年下发一次、优先发放光伏扶贫和户用光伏项目和新增装机项目及时发放补贴不拖欠。也就是说,现在安装光伏,不会再被拖欠补贴! 当然,户用光伏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向好只是外在因素,并不能最终打动老百姓选择安装,真正能打动的内在因素只有一个: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虽然会有很多人会像上面几位朋友一样,认为8分/度的补贴太少,没有吸引力。但我们应该要知道,自“531”之后,光伏系统的成本也在直线下降,从之前的七八元一瓦甚至十元一瓦的安装成本下降到了现在的3-3.5元/瓦;另外同样面积的光伏组件也从之前的多晶260W、265W变成了现在的单晶310W、320瓦,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屋顶,可以装更大容量的光伏电站。 所以,这样综合算下来,今年投资一座户用光伏电站的收益并没有降低,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计算可以看得更加直观: 以在河北石家庄地区投资安装一座10千瓦户用光伏电站为例: 投资费用3万元,全年发电量14000度电,当地脱硫煤电价0.3644元/度,国补0.08元/度,共计为0.444/度。一年的总收益为6216元。五年收益31080元就能收回成本。25年收入约15万元。 面对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你能找出几个比投资光伏电站收益更高、更安全的项目? 所以为什么最近做投资租赁户用屋顶的光伏公司又多了起来?为什么最近和不少做光伏的朋友聊天,都表示今年要自己多投资持有一些户用光伏电站?总结下来就三个词:安全、赚钱、收益高! 最后我们回到上面那个问题:今年户用光伏8分/度的补贴,你觉得还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