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基于高通量筛选的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研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汇报暨材料基因工程学术研讨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7
  •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基于高通量筛选的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研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汇报暨材料基因工程学术研讨会. 2018-12-26 21:04:10 小 中 大 打印 关闭 .   12月13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基于高通量筛选的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研制”项目年度汇报暨材料基因工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一处处长衣丰涛,项目主管张炜,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董显林,所长助理、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科技综合处副处长刘军,项目责任专家、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胡文彬教授,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宿彦京教授、四川大学杨明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汪洪教授、朱虹副教授、上海硅酸盐所吴成铁研究员,以及项目组成员约40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上海硅酸盐所刘建军研究员主持。  董显林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参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领导及专家对项目启动以来的执行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对后续的研究计划提出针对性建议,并表示未来将继续配合主管部门、项目牵头单位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衣丰涛对项目承担单位及上海硅酸盐所对项目、课题的管理表示认可,并结合国家政策对未来项目执行及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项目参研单位共同努力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争取取得显著成果。  项目承担单位、四川大学朱向东教授总体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进展及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任务分工、关键节点进度安排和组织管理模式等内容,并就研究进展作了题为“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研发”的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晶教授、上海硅酸盐所刘建军研究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张余主任医师分别就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作了专题汇报。项目咨询专家听取汇报后一致肯定了各课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及建议,提出重视课题间的合作、交流、对接,及对总结项目阶段性进展,凝练高通量筛选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聚焦材料基因工程理念的创新性研究,争取在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筛选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专家针对具体高通量关键技术(材料数据分析、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表征、3D打印技术)作了进一步专题报告与研讨,汪洪教授提出数据驱动的材料设计与数据规范化,高通量制备/表征研究进展;杨明理教授做了高通量计算材料研究进展以及重要研究技术;朱虹副教授重点介绍了国际重要高通量计算与数据库结合技术与应用程序;吴成铁研究员就3D数字化制造技术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研究进展报告。专题报告与研讨引发了参会者热烈讨论,对后续项目研究以及材料基因理念与方法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由四川大学承担,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课题,主要针对临床治疗肿瘤术后的缺损组织再生和抑制肿瘤复发的难题,选取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高通量计算模拟,重点突破该类材料的高通量制备和表征技术以及相关实验装置研发,并揭示其关键材料学因素及规律,阐明材料选择性凋亡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干细胞定向分化和诱导组织再生的作用机制。预期通过该项目研究,开发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的高通量制备表征技术及配套实验仪器装置,揭示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材料与肿瘤及正常组织细胞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建立其材料基因与体内抗肿瘤和组织再生功能的构效关系,为相关材料的研发奠定科学基础。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维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制备及快速筛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2017年度汇报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10
    • 10月 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低维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制备及快速筛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2017年度汇报会在成都召开。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一处项目主管邢志鹏,特邀咨询专家王海舟院士、李言荣院士、高琛教授、李江涛研究员、向勇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曹红梅,科技综合处副处长刘军,以及项目组成员约 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课题一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朱俊教授主持。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致欢迎辞,他希望全体参研人员把握材料基因组工程的契机,发挥各单位优势,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高通量研发技术与装备,服务于新材料的加速研发。曹红梅感谢项目各参加单位对牵头单位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进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项目牵头单位将继续认真履行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责,推动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邢志鹏肯定了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希望各参加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围绕总体目标逐步推进研究工作。   项目负责人刘茜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项目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各课题、子课题以及任务负责人分别对照年度目标汇报了课题主要进展,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咨询专家组针对项目与各课题任务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海舟院士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一年以来在团队组织、方案设计、项目推进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希望项目团队在各位咨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凝练科学和技术问题,优化实施方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建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数据库,并逐步纳入标准化管理框架,完成最终的数据汇交工作 ,为我国建设有影响力的材料基因研究技术与装备作出重要贡献 。   该项目于 2016年启动,由上海硅酸盐所牵头,电子科技大学、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天津大学等 11家单位共同参加,旨在发展基于物理沉积、化学沉积、等离子喷涂和电镀、液相和固相多通道并行化学合成路线的低维组合材料芯片制备科学与技术原理,建立以薄 /厚膜 (2D)和微纳粉体 (0D)材料芯片为特色的高通量制备新方法与核心技术体系, 满足材料多样性、产物多形态、表征多参量、技术通用性的实用化要求,为加速新材料研发奠定技术基础和公共平台。
  • 《中南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04
    • 8月30日,由中南大学周科朝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启动会在长沙召开。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中心处长衣丰涛、项目主管张炜,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10位项目顾问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上,衣丰涛代表项目主管部门讲话指出,材料基因工程是新材料研发的制高点,高通量制备是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建立覆盖全国的高通量综合性制备技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高通量制备研发核心基地,其中中南大学地位非常重要。他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要增强承担专项任务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项目的协同管理、组织实施、内部管理、资金管理、条件保障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好项目的预期研究任务和既定目标。 周科朝为10位项目顾问专家颁发了聘书。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周科朝、李冬玲、王震、王湘麟等4位教授分别围绕课题的任务分解、技术方案、实施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项目技术方案与实施计划等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立项必要性强,国家需求迫切,创新性突出,研发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出了项目研究内容要紧紧联系应用场景实际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合作特点,统一参考标准,具体落实项目研究进度计划和阶段指标等具体建议。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项目以我国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急需的关键材料为牵引,依托北京、上海、深圳、长沙4个优势互补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整合并完善已研发的高通量制备技术与装置,探明多组元材料高通量快速制备过程中成分/组织/微结构的梯度或分立时空演化规律及调控机理,形成满足块体、薄膜、纤维、粉体、流体等多形态典型材料高通量制备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群,最终建立辐射全国的实体操作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共享平台,通过技术规范化、装备平台化、平台系统化和服务网络化,支撑“材料基因工程专项”和“两机专项”等重大专项的实施,满足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发展对于材料快速研发的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跨越式发展。